分享

顾植山辨治痤疮5法

 一元堂中医张 2017-10-15


【导读】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一般认为由肺经风热引起,临床常以疏风清热、凉血解毒为治。但病人体质各异,不可一概而论。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教授在临床中不拘泥于疏风清热、凉血解毒的常法,而是通过详细辨证,识其型属,灵活处方,常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顾氏辨证治疗痤疮方法及部分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1 补肾固精法

王某,,39,2001117日初诊。患者两尺脉沉细,面色灰暗,两颊面及胸部发干瘪状丘疹。近来,自感头晕腰酸,为肾虚精亏,而发痤疮诸症。

治以补肾益精为法。

处方:菟丝子(包煎)30g,覆盆子15g,西枸杞15g,五味子10g,车前子(包煎)15g,炒当归10g,大川芎10g,川续断15g,紫丹参15g,潞党参10g每日1,水煎服。服上方10,复诊,面部症状明显改善。因自觉服药后稍有内热,去续断、党参,加红花、黄芩,再进14,疹消疮愈,余症皆去。

按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由内分泌失调引起。中医肾主生殖,肾精不足,分泌失调,而引发痤疮。上例方取五子衍宗丸加减,补肾固精,实为治本之法,且与现代医学理论可互为印证。

2 滋阴降火法

宋某,,31,200211日初诊。患者舌红苔黄,质干少津,口渴喜饮,脉来细数,下额发丘疹、结节。

拟以滋阴降火为治。

处方:大生地15g,建泽泻10g,炒黄柏10g,山茱萸10g,女贞子12g,怀山药20g,旱莲草15g,枇杷叶10g,粉丹皮10g,肥知母10g菟丝子(包煎)15g,香白芷6g,云茯苓10g,炒黄芩20g。每日1,水煎服。服上方7,既而去黄芩,加芍药,续进7,诸症明显好转。

按元.朱丹溪格致余论.相火论:相火煎熬真阴,阴虚则病。本例痤疮为阴虚火旺,灼伤津液,而致湿热痰滞,发丘疹、囊肿。上方取知柏地黄丸加减,滋肾阴而制相火,标本兼治,共奏双管齐下之效。

3 益气补血法

桑某,,20,200127日初诊。患者面白无泽,舌淡苔白,脉弱,自感乏力,伴多梦,注意力不集中。面额及胸前出现结节、囊肿状痤疮,时轻时重缠绵一年许。为气血虚亏,有失濡养所致。

治以益气、补血为法。

处方:炒当归20g,绵黄芪20g,台党参10g,云茯苓15g,上于术12g,赤芍、白芍各15g,大川芎10g,大熟地15g,香白芷10g,白蒺藜10g,粉甘草10g,紫丹参12g。每日1,水煎服。服上方7,症状有所缓解。守原方续进14,面额及胸前结节、囊肿消失。

景岳全书.血证: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无非血之用也。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肌肤;真气不足,而失温煦,防御诸功。气血双亏,则卫表不固,肌腠不密,亦可导致痤疮诸证。上方取八珍汤加减,益气补血,缜密肌腠,而收润肤消疮之功。

4 化痰通滞法

李某,,31,2001920日初诊。患者停经两月、未孕,形体虚胖,舌淡苔腻,脉来沉涩,面额出现粟米状疙瘩,为痰滞经闭,并发痤疮。

治以化痰通滞、活血调经

处方:姜半夏10g,云茯苓30g,广陈皮10g,陈胆星10g广枳实10g,姜竹茹10g,石菖蒲10g,泽兰叶10g,杜红花10g,桃仁泥10g,炒当归10g,大川芎10g,紫丹参10g,赤芍药30g。每日1,水煎服。上方服7,月事即来,痤疮亦减;再诊而去活血之桃仁,红花,芍药,加苍术、香附等化痰导滞之品。进方14剂后,疮消面净。20021月随访,痤疮未复发。

按痰浊为病,见症多端,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水液内停,聚而生痰,痰气阻滞,既可引起闭经,也可诱发痤疮。上方治以苍附导痰汤加减,化痰通滞兼活血调经,本意在通闭经,而痤疮亦随之而愈,可见化痰通滞亦为治痤疮之一法。

5 交通心肾法

施某,,27,200196日以失眠、心烦来诊。患者舌红质干,脉来细数,主诉近半年来夜寐则汗,又时伴耳鸣诸症。面发脓疱,久治不愈。诊为心肾水火既济失调,心肾不交之证。

拟以交通心肾为治。

处方:柏子仁、酸枣仁各15g,天冬、麦冬各10g,细生地10g,炙远志10g,云茯神15g,紫丹参12g,玉桔梗6g,五味子10g,青龙齿(先煎)15g,琥珀末(先煎)6g,上肉桂后下)3g,川黄连(后下)3g,粉甘草6g,每日1,水煎服。投上方7,睡眠改善,疹伏面爽。守原方续进14,以固治效。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者,其华在面。心肾不交,虚阳亢动,上扰心神,血热风生,脉络受阻,虚热蕴蒸,上干于面,而发痤疮。上例以天王补心丹、交泰丸加减,以交通心肾,既济水火。上述2例本意均不在治痤疮,而痤疮愈,可见痤疮之病机颇为复杂,当深究悉研。

体会

辨证论治是中医指导临床用药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同病异治思路在实际临床中亦显得尤为重要。同属痤疮这一病,顾教授并不一味拘泥于肺经风热的病机,而是在确立病名的同时,更强调其证属,通过详细分别病人的不同证型,立其机,对证处方,灵活运用补肾固精、滋阴降火、益气补血、化痰通滞、交通心肾诸法;同时也说明,痤疮的病机不拘一式,除常见肺经风热外,由上述诸病案之治则,逆而推之,可见痰滞、阴虚、气血不足等,皆可成为致痤疮之因素。

再则,从肾论治痤疮不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思想,而且反映了不同病症相互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更值一提的是肾论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了研究痤疮病机学说的新思路。在临床中只有深入、全面的掌握疾病的病机,才能做到方从法出,法随证变。正所谓: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案病机,各司其属。因此,在中医研究痤疮病机领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广大医务人员更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本文选自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6月第14卷第3期,由中医集结号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