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水的城隍庙

 城北十五里666 2017-10-18


​您是天水人吗?您知道天水的城隍爷是哪位英雄吗?您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嘛?我这个在天水生活了47年,自称天水是第二故乡的半个天水人,今天才知道天水城隍爷是谁,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退休以后,去过很多城市,大多也逛过这些城市的城隍庙。但是我在天水生活了大半辈子,却一直不清楚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有时候在看别的地方的城隍庙时偶尔也会在心中疑惑“天水是座古城,咋就没有一座城隍庙呢?”

今天,2017年7月2日,晚上有朋友约在天水市内聚会,下午我提前赶到市内,想在聚会之前看看牙,结果经常看牙的诊所周日休息,看着离聚会时间尚早,返回家里又不值当,索性就信步走进了天水市文化馆所在地——“汉忠烈纪将军祠”,也就是我们一般常说的“纪信祠”。原想参观文化馆的一个展览,看到在蓝天白云下的纪信祠牌楼巍峨华丽, 突发奇想,就拿起手机拍了起来,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就一直拍了进去……

当拍到众多古老楹联、匾额中看到了“庇荫边陲”等内容时,才醒悟到这像咋像是城隍庙中的匾额?就询问了一位正好在场的和我年纪相当的天水籍老先生。他听我说外地口音,以为是个游客,就介绍说“纪信就是天水的城隍爷,这纪信祠就是天水的城隍庙”。这我才知道,这座不知道进来多少次的“纪信祠”就是“天水城隍庙”!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纪信祠(城隍庙)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大城街道十字街口东北角,面临秦州区民主路主干道,西临青年北路,紧依东面商铺,北为秦州区政府辖区。范围占地面积362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始建于元代,为成纪县衙,明初改建为城隍庙,庙内祀汉将军纪信,故又称“纪信祠”(汉忠烈纪将军祠)。

祠历明、清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六次重修增建。建筑坐北

南。

临街有一座面阔三间,通长9.65米,高达10余米的二级重檐歇山顶木构牌楼。

其后以条石砌筑台明通间踏道,再其后砖雕灰壁朱红大门,面阔三间,明间拱顶,门额木雕祥云、双龙、宝珠。次间浮雕串枝石榴。门内通道两侧相向各建单坡水游廊十二间,紧接建东西面阔三间而山面辟门的卷棚歇山直廊做二门。内为三合庭院,院北正中坐一单檐庑殿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的二层穿堂重门乐楼(五凤楼)。重门后是(城)隍庙的主体建筑,由拜(厅)阁、拜殿、祭(大)殿、寝(宫)阁组成。

其祭(大)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大式土木结构。屋顶琉璃葱绿宝兰筒板瓦覆顶,前后檐下五踩双平昂斗拱,昂为琴面、云头、象鼻等式。殿堂宏伟古朴,从斗拱、梁架结构看,具有元代遗风。

纪信祠(城隍庙)民国时期曾设民众教育馆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由文化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所使用,并进行多次修缮。2003年7月15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纪信,成纪(今天水)人,从刘邦军,为大将。公元前二百零四年五月,楚军(项羽军)围汉军(刘邦军)于荥阳(Xingyang),汉军粮草皆无,荥阳难守。危急中,纪信以其面貌似汉王刘邦,请求佯装刘邦向楚军投降,以使刘邦乘隙逃走。此计被采纳,楚王项羽准降。于是汉军于深夜开荥阳东门,使两千妇女披盔带甲,扮作士兵先行,随后纪信乘汉王车驾、仪仗,扮汉王刘邦状缓出东门。纪信在车中高呼“军粮尽,汉王降”。楚军见刘邦已投降,皆欢呼胜利,齐涌至东门围观。刘邦带阵平等数十骑,乘隙冲出荥阳西门,奔成皋而去。纪信车近项羽,而仍傲座于车中,项羽怒斥,纪信笑曰:我乃汉将军纪信,汉王岂能降尔,此时汉王已至成皋。项羽使人辨纪信,始知中计,顿时大怒,活活将纪信烧死于车内。纪信死后,被刘邦追谥为“忠右”(后世人称忠烈侯),立祠于顺庆,葬于汉中城固(与汉开国元勋萧何、樊哙之墓同在一地)。

成纪出纪信,乡梓为荣。纪信家乡的天水人,崇仰纪信忠烈,古代尊纪信为天水城隍。明朝初年,为纪念汉将军纪信,在天水城中修建庙祠,因纪信为天水城隍,故纪将军祠又为天水城隍庙。庙门前有大牌坊一座,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上悬巨幅匾额,民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草书“汉忠烈纪将军祠”七个大字,笔走龙蛇,烨烨生辉。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潇洒飘逸的“汉忠烈纪将军祠”匾额,为民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所题。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大牌坊的重檐斗拱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走过牌楼,是精美的砖雕与木雕结合的纪信祠——天水城隍庙大门。

大门两侧有一副精美的砖刻对联。(见下二图)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内容激昂的对联与精美的砖雕。

楚逼荥阳时,凭烈志激昂,四百年,基开赤帝。

天水城隍庙地处繁华市区(现为天水文化馆所在地)。大门临民主路,以青砖砌就,砖雕精致,图案古朴,铭刻门联曰:楚逼荥阳时凭烈志激昂四百年基开赤帝;神生成纪地作故乡保障千万载笃黎民。为邑人邓宝珊将军手书清代天水郡守董琴虞所作对联。

天水城隍庙,在历史上曾几经倾圮复修,清顺治十一年(公元年),光绪五年(1879年)天水两次遭大地震灾害,使城隍庙也两次被破坏。庙内原有静宫、东楼、仓帝、马神、药王、圣母诸祠。现多无存。现存的几处拜殿,大殿,寝殿等应该是民国三十一(1942)年复建的。近年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有过修缮。为开拓民主路,门前的大牌坊也几经迁移和回迁。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神生城纪地,作故乡保障,千万载,祐笃黎民。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迈进大门,可以看到两侧游廊。前几年还是分割为数间售卖文房四宝之类的小商铺,现已恢复原样。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穿过二道门,两侧的游廊目前仍是办公室,其中包括甘肃农民书画家协会天水分会等。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再穿过三道门,可以看到一个较大的三合庭院,迎面的庭院正中,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乐楼——五凤楼。现在可能是做展室使用,但是大门紧锁无法进入。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五凤楼一楼正中门两侧有“天水市文化馆”及“天水市纪信祠文物保护管理所”两块牌子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五凤楼前一左一右有两颗十分粗大的国槐老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有一块硕大的花纹玉石(?)立在院中。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园中花纹玉石的基座已经破损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东侧钟鼓楼通道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西侧钟鼓楼通道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东侧有(新建)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办公楼。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西侧这座有点古色古香的二层办公楼、展室,正在修缮中。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东侧的古槐,500多年树龄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西侧的古槐,有550多年的树龄。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这几颗古槐与后面的几株数百年树龄的古柏,见证了天水城隍庙数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几经兴衰。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五凤楼后身,是是连接五凤楼与拜厅之间的卷棚直廊,里面悬挂了很多古今匾额、楹联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卷直廊棚及后面的拜厅的梁上有不少古今匾额、楹联。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穿过钟鼓楼通道,我们来到了五凤楼与拜厅之间的卷棚直廊,直廊与拜厅里悬挂了大量的古今匾额。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这是唯一的一块今人奉献的匾额,上面是不是反书的“泽如告雨”?告字的口中多一“点”,是代表一滴眼泪?雨字多了“两点”,是不是含泪祈求城隍爷保佑,多多的下雨?——这是一块求雨之匾?

还需要继续求证。有那位高人能够解释的,也请赐教

其他匾额多为明清年间的古匾,也有少数民国时期的匾额。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庇荫边陲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除忒降祥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德洋恩溥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惠保全秦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惠保无疆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鉴察维严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明鉴幽理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正方样子,且悬挂在拜厅正中央廊顶的匾额,“洞察幽明”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功成汉业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有几块匾额的文字已经看不清楚了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恩湛西陲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明故精诚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烈高云长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无感不应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神之格思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拜厅两端山墙上部是道教绘画,具体内容看不清楚。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拜厅两侧又是两颗大槐树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拜厅与献殿的侧拍像。拜厅后面是献殿——应该是摆放鲜花鲜果之类贡品之殿,目前献殿及后面的大(祭)殿、寝宫(阁)等都是铁将军把门。没有开放。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献殿只能看到两扇漂亮精美的木雕花窗及木门。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献殿后面是城隍庙里最重要的建筑——大(祭)殿,这是供奉城隍爷纪信塑像与牌位的大殿。也是祭拜城隍爷纪信的主要场所。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殿廊两侧绘有城隍爷威武霸气形象的画像,廊柱上有歌颂纪信功德的楹联。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这是在网上搜到的天水纪信祠及纪信祖籍在天水的一篇文章。

“明朝初期,供奉城隍成了我国当时一种新的习俗。一些地方先贤或者忠勇之士得以金身重塑,被乡民供奉起来。人们大多希望借助他们的神威,使地方多一份平安。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西边的兰州,东边的清水,以及介于兰州清水之间的天水就供奉起了同一个人,一个以忠烈而出名的,据说是诞生在天水的古代英雄纪信。

天水 “城隍庙”同时也就是纪信祠,它就坐落在天水市大城北街十字路口。纪信生年不详,从他死难的汉王三年推算,它应该是战国末期到西汉早期的人物。大概由于纪信所有的辉煌都定格在了他舍身取义的一瞬,所以关于他的祖籍,自古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如四川的南充,山西的洪同,可在陇山之右的甘肃,人们依然相信纪信就是天水人。这样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天水城隍庙也就是纪信祠里的古树和壁画,更因为天水百姓很久以来认定纪信本来就是当时的成纪人,也就是现在的天水人。

天水市文化馆馆长 赵军: 纪信生于成纪,也就是生于咱们天水。他是西汉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曾经和樊哙、靳强等人,一块保护刘邦赴项羽“鸿门宴”。

无论是四川的南充,山西的洪同还是甘肃的天水,如果说人们对纪信的祖籍还有些争议的话,那么他们关于纪信生命中的辉煌却有着极其相似的看法。那就是在汉王朝诞生的前夜,在汉王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久困于荥阳的关头,纪信所表现出的超人的胆略与慷慨赴死的决心。

天水市文化馆馆长 赵军:纪信人长得有点像刘邦,所以当项羽将刘邦围在荥阳的时候,刘邦的谋士陈平曾经献了一计,就说是让纪信假扮刘邦然后骗取项羽的信任,作为假投降,争取时间让刘邦从其他城门出逃。陈平的这个计得到了纪信非常的赞同,他就假扮刘邦。

关于纪信的故事主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04年,楚汉战争已经入第三个年头。这一年的五月,被项羽围困于荥阳城内的刘邦粮草告罄,危在旦夕。这时有人提议让人假冒汉王刘邦出城诈降,而真的汉王则来一招金蝉脱壳,从侧门溜走。就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外貌酷似汉王刘邦的纪信站了出来。史记在记载这一段历史时写道:汉将纪信谓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纪信先放出“城中食尽,汉王降”的风声。然后假充汉王夜出荥阳东门,走向欢呼胜利的楚军大营。与此同时,汉王刘邦则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逃往了成皋。

天水市文化馆馆长 赵军:项羽的士兵一听刘邦要投降,再加上纪信出城的时候,只有两千女兵作为仪仗,所以更引得这些士兵们的好奇,所以纷纷前来观看,这时候,刘邦就从西门出逃。

时隔两千多年,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西楚霸王项羽因远远看见汉王率领部卒出降而洋溢出的喜悦。但接下来的情景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当他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汉王刘邦匍匐在自己的脚下时,汉王刘邦的车辇里却传出了纪信爽朗的笑声。纪信大笑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一项使命。而同样是这一笑,却使项羽的得意在一刹那间凝固在了脸上,并进而因恼羞而成怒,因恼怒而火冒三丈。于是就像先前一把大火烧尽阿房宫一样,项羽当天的一把大火又在烧死假汉王的同时,也将一个真的纪信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因为纪信在走向楚军阵营之际,他虽然没有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但他的心里却是抱定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信念。所以项羽的这一把火,也只能使纪信浴火重生,就像涅磐的凤凰。

有人说,人的一生很长,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历史其实也是这样,它的走向,有时候也只是因为一些极偶然的因素。两汉四百年的基业不可能只是纪信一个人的功劳,但是如果没有纪信的挺身而出,那么中国最近两千年的历史会不会重写,就要画上一个问号。用这样的眼光看纪信,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真正的忠烈,也可以看出他的殉难的价值所在。古人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纪信显然是前者,因为他在自己的生命结束之时,用自己人格的火焰照亮了汉王朝曾经黯淡的前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其实也就是一个殉道者。也许正因为这样,后来登上皇帝宝座的刘邦才将他追封成了“忠烈侯”

天水市文化馆馆长 赵军:也可以说纪信是西汉第一人,没有纪信的舍身救主,也就没有西汉刘邦的天下。咱们天水人就是把纪信奉为咱们天水的城隍,那么而且这个城隍全国都不统一,都不同名,都不同姓,只有咱们天水的纪信分管三家,一是兰州,二是天水,三是清水。

天水城隍庙初建于元朝,为成纪县衙,明初改建为城隍庙。后经历代重修,形成三门四进二十一座殿的规模。新中国成立之后,纪信祠作为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曾是天水主要的公共文化场所。2004年,天水市在对城隍庙大殿进行维修过程中,在大殿西面墙壁上发现一组明代珍贵壁画。以表现城隍出巡情景的这组壁画,面积约25平方米左右。从壁画上“天启五年三月初三·张登”的字样来看,这组壁画应该是明代的文化遗存。因而它也从一个侧面再次证明了天水城隍庙也就是纪信祠久远的历史。

“楚逼荥阳时,凭烈志激昂,四百年基开赤帝;神生成纪地,作故乡保障,千万载祜笃黎民”。这是雕刻于纪信祠堂牌坊上的一幅有名的楹联,楹联由清代董平章撰写,邓宝珊将军摹书,短短二十八个字就将纪信的生前身后高度地概括了进去。也许就因为人们对纪信忠烈英勇舍生忘死的品格的敬重,所以人们才将他尊为一方之神,时时拜祭,天水城隍庙里也才有了这些斑驳却又明晰的匾额。这些匾额、殿宇和院内的古树名木相互映衬,在证明着古城天水悠久历史的同时,也将忠烈二字永远地刻在了天水民众心中。”

以上内容摘录于网络。没有做详细考证,只是转载于此。谢谢原作者啦!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纪信画像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纪信画像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已有些腐朽迹象的斗拱构件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从雕花木门的孔洞中拍到的城隍爷纪信塑像及雕花精美供桌上的鲜花等供品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已有些腐朽迹象的斗拱构件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大殿的盘龙屋脊兽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大殿后面又是一个过廊,连接着寝宫。寝宫门口有几幅很有意思的对联,值得你我众人慢慢体会……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进来且摸心头,不妨悔过从善。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出去要做好事,何须点烛焚香。

寝宫门前的这幅对联,充满了劝人向善的道教理念……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存心恭敬神如在,

意秉虔诚圣有灵。(红色纸对联)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命定之天,凡事要忍,要让,要吃亏,今世吃亏来世好。

孽消在己,人生勿贪,勿奸,勿便宜,生时便宜死时难!(黄色木头对联)

你我都仔细体会体会吧!……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寝宫门前树龄500多年的古柏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古柏已经长到了大殿的房沿里面去了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过廊里面有很多彩绘的道教故事画,目前已经无法辨认具体内容了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寝宫西侧向照片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勾心斗角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寝宫东侧的一颗300多年树龄的“苦楝树”,是天水市区域内比较少见的树种。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寝宫两侧的彩绘仕女图,不知道是那位神仙的画像?是城隍奶奶吗?请知道的朋友不吝赐教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拜殿前侧的两墩翠竹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走出天水城隍庙的朱红大门,我在想,古代老百姓心中的英雄都是纪信这样的忠烈之士,他们将这些本地籍贯的英雄奉为自己城市的保护神——城隍爷,并建立了城隍庙——祠堂来供奉英雄,祈求英雄保佑百姓众生。这也体现了古代先民们的朴素英雄观——英雄就应该忠君,爱国,爱乡,护民!我也祈求天水的城隍爷纪信能够保佑咱天水的老百姓个个身体健康,家家生活幸福!

您所在的城市有没有城隍爷?有没有城隍庙?也说来听听……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附录:城隍庙的有关知识。

1、城隍,城隍爷,城隍庙。

中国大部分城市都有城隍庙。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

城隍爷是城市保护神,他的居所就是各地的庙宇等相关建筑,比如上海老城隍庙,天水的纪信祠等。

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

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城隍职责是掌管生人死人户籍,守护一方,为一方百姓记下善恶功过。在道教举行法事时,召请亡魂前,会给城隍发牒,通知城隍派鬼卒押解亡魂到坛场实施超度。城隍由护卫神变为阴界监察使,道教因之而称城隍神职司为剪除凶逆,领治亡魂等。

2.城隍的职能

守护神:守护城池、国家。

司法神:主管生人亡灵、奖善罚恶、生死祸福和增进幸福利益等等。城隍在明清以后,成为一个神的官职,而不是一尊神明。都城隍为省级行政区所奉祀,相当于阴间的巡抚。府城隍相当于阴间的知府,县城隍相当于阴间的县令。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标准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符合儒家标准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

古代教人做官的黄六鸿《福惠全书》写道,新县官莅境:“于上任前一日,或前三日至城隍庙斋宿”以便在梦中请教境内是否有悬而未决的冤案。

有些神明虽不称城隍,但却有城隍的性质与职能,如福建泉州惠安县的青山王,其庙就配奉有判官、诸司、范谢将军等。

3 城隍的部属

城隍下辖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将军、范谢将军、牛马将军、日夜游神、枷锁将军等神。

其中城隍的僚佐为各司,而各司依各庙配置,并不相同,有三司、六司甚至到廿四司或卅六司之说,且各司名号,也不尽相同,如头城城隍庙则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司。唯大抵以阴阳司为诸司之首。阴阳司是城隍爷的第一辅吏,协调诸司,监察诸案后,方陈报于城隍。

三司: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

七司: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奖善司、罚恶司、增禄司、注寿司。

八司: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奖善司、罚恶司、财神司、注寿司、功过司。

廿四司:阴阳司、速报司、良愿司、查过司、文书司、地狱司、功曹司、掌案司、检簿司、驱疫司、学政司、典籍司、罚恶司、注福司、注寿司、督粮司、巡政司、感应司、保安司、仪礼司、稽查司、赏善司、提刑司、考功司。

廿四司:阴阳司、速报司、功曹司、功过司、注福司、瘟疫司、感应司、罚恶司、功考司、记功司、事到司、监狱司、巡察司、赏法司、刑法司、察过司、见录司、来录司、警报司、赏善司、库官司、改原司、保健司、人丁司。

廿四司:阴阳司、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户部司、度支司、金部司、仓部司、礼部司、祀部司、主客司、膳部司、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此组廿四司,为采用朝廷六部廿四司而来。

廿四司:阴阳司、任免司、感应司、差捕司、讯问司、府库司、科甲司、农啬司、匠工司、商贾司、钱银司、幽冥司、纠察司、婚娶司、子孙司、医药司、寿命司、功过司、曲直司、监狱司、兵戎司、运途司、文书司、土地司、江海司。此组廿四司,司名皆为对偶,相当骈俪,文艺程度较高;且各司之职称,皆为民众所求而设定。

4 城隍的封号

依明朝官方“城隍阶级封号”的说法:

京师城隍(王爵,福明灵王)

都城隍(公爵,明灵公):掌管省

府城隍(公爵,威灵公):掌管府

州城隍(侯爵,灵佑侯):掌管州

县城隍(伯爵,显佑伯):掌管县

境主若无城池的街道、行政区欲奉祀守护本地的神祇,则不称城隍, 改称“境主尊神”。

明太祖洪武二年正月丙申朔(1368年2月7日),“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当时的京都应天府(今南京市)的城隍神被封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府的城隍神是“承天鉴国司民显灵王”,中都临濠府(即凤阳府,现安徽省凤阳县)的城隍神是“承天鉴国司民贞佑王”,太平府(现安徽省当涂县)的城隍神是“承天鉴国司民英烈王”,和州(现安徽省和县)是“承天鉴国司民灵护王”,滁州(现安徽省滁县)是“承天鉴国司民灵佑王”。京都以外的五位城隍,都是正一品。这一都五府州以下,府城隍“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被封为正二品,州城隍“鉴察司民城隍威灵侯”为正三品,县城隍“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为正四品。

5 城隍庙的演变

上海三大城隍:老城隍霍光、城隍秦裕伯、新城隍陈化成。

东南三大城隍: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杭州城隍文天祥、上海二城隍秦裕伯。

知名城隍:北京城隍杨椒山、福州城隍陈文龙、福建省都城隍周苛、芜湖城隍纪信、柳州城隍柳宗元、苏州城隍春申君、邕州城隍苏缄、南昌城隍灌婴、绍兴城隍庞玉、曲沃城隍申生、济南城隍铁铉、郑州城隍纪信、和县城隍范增、谷城城隍萧何、杭州城隍周新、台南小南门城隍朱一贵。

在台湾,许多中国大陆原乡的城隍,得到本省人的虔诚香火,立庙奉祀:如安溪城隍、霞海城隍等。

在台湾,虽然台北的省城隍庙的城隍称为“省城隍”,但在1891年,清朝官方即升格新竹城隍庙的城隍为省级的城隍。此外,台南市的台湾府城隍庙,以其为最早之官建城隍庙,并且台南为明郑王朝之首都,故亦号称省城隍等级的“威灵公”。三庙信徒各以其历史为荣,自认所奉之城隍爷位阶最高,颇见争议。

6 城隍的起源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早在周朝,每到收获之后,到了除夕,人们都要腊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水即隍,庸即城,水庸神即城隍神。

汉代,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及地方相关资料上均有叙述。刘邦得天下称帝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择上林苑自己打猎休息之地(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由史料记载来看,王曲城隍祭祀纪信据今已两千余年的历史,比三国东吴芜湖城隍爷周瑜和城隍庙要早四百年。

唐朝时,信仰城隍已相当普遍,很多文人雅士,如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人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诗文。因为在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人们都希望那些当官的能为民做主,体恤他们的疾苦,因此,他们对那些为人民做好事的官员非常敬重,在他们死后,便把他们做为城隍神供奉。如苏州祀春申君,杭州祀文天祥,上海祀秦裕伯,桂林祀苏缄等。

到了明朝朱元璋做皇帝时,他对城隍大感兴趣,因为他是在土地庙里出生的,因而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神便格外敬重,在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于是一下子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便如雨后春笋般修了起来。朱元璋说“联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7 奉祀

立庙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

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

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杨椒山,杭州祀周新、文天祥,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

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州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县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诏去封号,只称“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极为崇敬。明孝宗年间(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1277)被封为福州城隍爷,其从叔抗元英雄陈瓒(1232—1277)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爷。

大多城隍庙里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还有“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从以上知识介绍看,纪信不仅仅是天水的城隍爷,还有很多城市都将纪信作为城隍爷供奉在各地的城隍庙中,你家乡哪里的城隍庙,也供奉的纪信爷吗?

今天我才知道天水的城隍庙在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