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小腔深”间守护健康

 云中公子 2017-10-20

  现在,分会下设耳科学组(组长为山东省立医院王海波教授)、鼻科学组(组长为北京同仁医院周兵教授)、咽喉学组(组长为北大第一医院肖水芳教授)、头颈学组(组长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李晓明教授)、听力学组(组长为上海交大六院殷善开教授)、嗓音学组(组长为上海长海医院郑宏良教授)、儿童学组(组长为北京儿童医院倪鑫教授)共7个专科学组。

  如果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那么在我国就有将近2800万人被“关”在了心灵之外:他们有的出生就听不见声音,有的因为意外丧失了听力,还有的被其他疾病夺走了与世界沟通的权利……

  作为耳鼻咽喉科医生,我们的使命就是帮患者打通这条路,让灵动的声音重回他们的世界。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耳鼻咽喉专科之一,身在其中,我深感医疗技术发展进步给患者带来的诸多益处。

  就拿人工耳蜗手术来说,这种技术让听力丧失者听到了声音,进而可以进行言语上的交流,更希望能欣赏美妙的音乐。

  北京协和医院于70 年代后期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对人工耳蜗的研究,同时也是国内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及伴有畸形或特殊病等高难度手术最多的医疗机构之一,多年来为众多听障人士带来福音。

  随着时代的改变,我国的人口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敢为人先,不让病人失望”的工作信条下,数十年来,耳鼻咽喉科几代人一直致力于防聋治聋研聋:噪声性耳聋的预防,对人工耳蜗的研究,突发性耳聋、各种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等的诊断和治疗,人工耳种植技术等等,研究在进行,技术在进步,患者在受益。

  医生不仅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要求,还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医生准入制度、相关技术培训、手术流程标准化等工作指南,都需要严格遵守。

  学术与技术之外,积极推动听力保健更是医生的社会责任之一。

  听力保健工作在妊娠期就应该开始了,在产前期,母体一般不要接受预防注射,避免接受放射性照射,预防母体患病性感染,一旦不慎感染,就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而新生儿期耳聋预防在围产期就应该开始,因为这一时期,不仅可能发生听觉中枢系统的损害,还可能引起内耳毛细胞损害,尤其是早产引产时外伤或产期的各种原因缺氧、新生儿黄疸等可能引起的感觉神经性耳聋的问题。

  因此,对这些疾病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防治耳聋的重要环节,这些知识也应是医院与医生、社会与媒体联合在一起向广大人民进行宣教的。

  “0分贝”像是听到3米外的一只蚊子在飞;“10分贝”仿佛是你置身于一间非常安静的房间;“13分贝”的声音类似一只灯泡发出的嗡嗡声;“20分贝”就像是一个乡村的夜晚……感受这些环境与微小灵动的声响,全部都依赖于我们听觉的敏感。愿在大家的努力预防与保健之下,越来越少的人以此为憾。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承颅底,下通纵隔,鼻之两旁毗邻眼眶,而且咽喉两旁有重要的神经干与大血管走行,是很重要的身体器官。

  医学各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促进,扩展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工作内容与境界,更需要医生在这“洞小腔深”之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守护好百姓的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