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被伤寒论所难倒

 都来咪发索 2017-10-20

作者:散仙

学好了伤寒论是成为名医的前提~

许多人视读伤寒论为畏途,到底难不难呢,也难也不难难~若说难学,那是方法不对,方法对了不难学。

真正难的是临床实践。话说回来,只要是学医,临床实践没有不难的~但不学好伤寒论,更难——一辈子入不了门~

孰轻孰重,自己权衡吧。

我的体会:

1.适当背书。背熟伤寒论主要条文(列成提纲式估计容易背了),可以找伤寒歌诀背啊;

背熟伤寒类方如桂枝汤、麻黄汤等等,类方也就十几个,网上有歌诀啊。

2.其它方剂能背更好,不能背但要弄懂那些都是加减方、变化方,懂得加减的原理就不难掌握了。

3.要明白伤寒方用药特点是对药,掌握了对药规律就明白组方规律,凡事掌握了规律就会事半功倍。而且,对药掌握好了,学什么流派的方剂都容易了。

4.弄懂方剂用药不是药物的堆积,是主药(君药)加对药,再考虑其

1/30页

它因素用几位药,这就是君臣佐使,并不神秘。

5.伤寒方有几个特点,一是药食同用,二是组方精炼,三是药简效宏。其中,药量非常讲究,该轻的轻,该重的重,改变了药量就改变的方剂的主治,就是不同的方了。

6.实践经方关键是抓主证,抓住了主证就不管他什么伤寒还是杂病了。所以说学好了伤寒论,能治很多病。

7.掌握六经辨证不要钻牛角尖,不就是病理位置而已如“表病”“半表半里”“里病”而已,不要被那些那些名词搞晕了。其实,记住并弄懂下边的提纲才是关键~

8.本人反对用经方随意加减。真正弄懂了伤寒论,就知道方剂往往是“加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更关键的是不要以现代药理来加减经方,那样是南辕北辙的。

下边是伤寒精要条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

紧者,名曰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

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2/30页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

11、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而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3/30页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

4/30页

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拆,此为逆也。大青龙汤主之。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佛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佛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

5/30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