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皇帝不扰民:《道德经》第17章解读

 addccde 2017-10-23

《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概述


这章讲的还是无为。统治不着痕迹,行不言之教,似乎感受不到存在,不扰民。

国家发展了,老百姓甚至不觉得是统治者的功绩,认为是自己做到的。

教育其实也是这样,高明的教育者往往藏在后面,给孩子不着痕迹的教育。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太上,最高等级的统治者,下面的人仅仅是知道他存在。

知道有那么个皇帝,但是这皇帝存在感没那么强。

用足球比赛举例,如果一场比赛下来,我们对裁判没什么印象,

说明这裁判的水平很高。如果光记住裁判了,说明这裁判胡折腾,出现了错漏。


其次,亲之誉之。统治者被尊为伟大领袖,各种赞颂。这是次等。为何是次等呢?有点扰民。


再其次,畏之。这种就是靠各种严刑峻法来统治。让大家心生畏惧。扰民有点严重。


最下等,侮之。老百姓看不起他,侮辱他。这种无能的统治者,离下台不远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个信,可以理解成威信,也可以理解成信用。

总之,威信和信用不足,百姓就不会信任你、尊敬你了。

犹兮其贵言。说话谨慎,说话不多。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事情做成了,老百姓都说,这是我们自己做成的。我自然,译成“我自己(做到)这样”。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那个意思。


从百姓这个态度看,这个统治者的存在感够低的。但是统治者治理天下的初心,是为了荣誉和功绩吗?不就是让事情做成吗?历史上有几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典型如隋炀帝,还有晚年的唐玄宗,下场都不怎么好。


萧愚 2017-7-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