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听说你们做互联网的工资都很高? 没有没有,一个月三万不到。 哇,这么多! 能不能具体一点? 3500 这是凯文入行的第三年,都说大城市工作选择多,起步高发展快。眼瞅着又一年见底了,凯文却还和毕业时候一样,身无分文。
最近朋友圈在议论,“该选择800万的学区房,还是带着孩子环球旅行一趟”,凯文就没有这种烦恼,因为真正让他纠结的,是“该租800还是1000的房子”,“吃15块的外卖还是10块钱的面包”。 偶尔给家里打电话,听说留在老家当公务员的同学都月入过万了,谁谁家的小孩儿都能打酱油了,凯文不禁有些焦虑:“为什么我都这么努力了,还是混成这副鬼样儿?”
不喜欢现在的生活 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Candy也很焦虑,大学刚毕业的她在一家酒店集团做文员,一个月到手3000。实习两个月后,Candy就意识到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可是与此同时,她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其他的事情,想辞职又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因此陷入迷茫的状态。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焦虑感的主要来源之一。不过说实话,极少人能够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目标,而害怕做出选择和改变,才是我们焦虑的真凶。
我们总是面临选择,大到人生的职业规划,小到吃穿住行用。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失去另外一种选择所带来的机会和可能,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当下的选择也并非一无是处。
如果你能站在生命长河的角度来看待每一次选择,就会发现这其实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波折而已,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要么继续坚持,要么及时止损,徘徊于A和B之间,只会徒增焦虑感。
别人的成功 让我看起来就像是个loser
“别人都买房了,我还在担心温饱。”凯文觉得自己很失败,年初定的目标存2万,到了年底一看,还差整整3万。 社交媒体充斥着的10万 鸡汤也在无时不刻地提醒着凯文:《我如何从月入3000到年入百万》《毕业2年,我在北京买了套房》,“仿佛全世界都过得比你好”。
互联网的巨大浪潮给了年轻人很多机会,却也随之带来了焦虑。电商、自媒体、网红、直播等等,一些成功的个例被包装成典型,整个社交媒体似乎陷入一种急功近利的风气之中。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也成为年轻人焦虑的另一大因素。
不过你要知道,一夜爆红的毕竟是少数,更何况别人成功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你又能看到多少。我们大部分人都属于“大多数”,可以尝试新的领域,但不要过于浮躁,而忘了脚踏实地。
我拼了命努力 还是治不好我的焦虑
凯文最近经常加班,连周末也不放过。
几乎每天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但凯文却觉得“越努力,越焦虑”。都说勤能补拙,可同期入职的小伟都晋升经理了,自己却还拿着应届生水平的薪水。
凯文很是无奈:“是不是我还不够努力?”
很多人在焦虑的时候,都会逼迫自己进入忙碌的状态,以缓解心里的不安感。殊不知没有方向的忙碌只会适得其反,每天机械地重复一样的事情,用行为上的勤奋来掩盖思想上的懒惰,这就是“瞎忙”。 瞎忙比懒惰更可怕,它让你产生一种错觉:努力终是无用功,失败才是人生的主旋律。别闹了,你只是没找对方法。聪明的人从来不会“拼命”,掌握技巧才是捷径。 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目标,找对方法,然后为之奋斗。别一边抱怨“我这一生碌碌无为”,一边又不愿意付出任何行动去改变。 努力了这么多年,你发现自己坚持得最久的事情就是熬夜玩手机。第二天清醒的你总是懊悔不已,并立下flag:从明天开始,我一定要改变。 立足当下 ▼ 给自己定一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完成它。把每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把握当下的每一个选择。 时间管理 ▼ 学会放松,抽空听一首歌、看一本书,并养成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充实自己 ▼ 趁年轻,多学一些技能和本领,让自己实现自我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 用MAKA 一键生成正能量海报 将焦虑感一扫而空 告别朋友圈负能量 无需任何设计基础 30秒拖转即可完成 ▽ 赶快下载MAKA体验吧 现在体验还可领取10000 免费模板 ▽ 微信@MAKA平台 官网
|
|
来自: 戴眼镜jason > 《职场、团队、素养、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