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了,别人都好了,你却好得慢,为啥?一张古方道尽玄机

 中医聚会图书馆 2017-10-28 发布于广东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同样是身患感冒,有些人很快就会好,有些人很长时间也不好,甚至迁延半个月乃至一个月之久。眼下正是初冬,感冒的人不少,所以这个话题,“精诚名医汇”要跟您好好聊聊。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祖国传统医学早就有所认识。

话说在我国明末清初年间,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中医学家,他的名字叫做喻嘉言(下图)。这位老先生一度也是考取了不错的功名,但是发现仕途不得志,于是干脆剃发为僧。后来,他又还俗业医。经历虽然看了一些,但是他的医术还是非常高明的。他在《寓意草》这部书里如是写道:“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去。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午休……”。

这段话的意思很好理解。这就是在外感疾病之后,如果正气足,病邪可以随药物而外解。正气不足,不但病不容易随药外出,相反还会乘虚入里,加重病情。

看起来,正气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疾病痊愈的过程。感冒总也不好的人,要考虑正气虚弱的问题。这样的现象,在平时体弱多病、免疫力差、缺乏运动、年老体衰者身上,十分常见。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在这里,“精诚名医汇”要向你介绍一张好方。它是祖国医学方剂之林里,具有代表性的扶正解表剂。这就是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人参败毒散很多书里,直接把它叫做败毒散组方如下——

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各9克。加生姜3克,薄荷2克,水煎服。此为现代用法,载于中医学教材《方剂学》中。

什么样的患者适合它呢?说起来十分常见,这就是外感风寒湿之后发热怕冷,头痛不已,肢体酸痛沉重、浑身无汗、鼻塞咳嗽有痰、胸闷腹胀、舌淡苔白。看脉象,往往是浮脉,按而无力。其中,发热、怕冷而浑身无汗,乃是风寒袭表,阳卫与之相搏的结果。湿邪阻滞经络气血,就会引发肢体的酸痛沉重。风寒犯肺,于是咳嗽有痰。寒湿内阻,故而胸闷腹胀。至于说脉象按之无力,则为明显的正气虚衰之象。

那么,这张古方,又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呢?说起来十分简单。

首先,就外感病邪和内中虚弱两方面而言,外感依旧是主要矛盾。不然的话,此方也就不能算作解表剂了。既然如此,这里面还是有不少药物专门来解表散邪。

首先,我们有两员开路先锋。这就是羌活和独活。这两味药都有一个“活”字,所以很多时候,中医师又把它们叫做“二活”。那羌活,性味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本草汇言》说:“羌活功能条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发散风寒风湿”。可见,它是治疗风寒湿三邪的要药。其中的独活,和羌活类似,它性味辛、苦,微温,入归肾、膀胱经,功在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本草汇言》说:“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本草求真》:“独活,辛苦微温,比之羌活,其性稍缓,凡因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发为头痛,则能善搜而治矣”。可见,独活有和羌活类似的散风湿的功效,同时,也有一点差别。前人记述,羌活善于除游风,独活善于除伏风。羌活善于治上半身之风寒湿,独活善于治疗下半身之风湿。总而言之,这两味药和在一起,可以发散风寒,除湿止痛,力道雄健,所以用作君药。

接下来,有两味药给羌活和独活做帮手。这就是川芎和柴胡。川芎,我们都知道,它是养血活血的。血行风自灭。所以,这川芎配合二活可以除风。柴胡,能和解表里,疏肝升阳,行气开郁,配合二活来解表散邪。可见,这两味药也很重要。

方才说过,风寒湿三邪,可以犯肺,可以阻滞中焦,所以脾肺之气,为之滞乱郁闭,因此才有咳嗽、痰多、胸闷、腹胀的感受。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理气化湿。用什么呢?用前胡、枳壳、茯苓和桔梗。其中的前胡,性味苦、辛,微寒,入肺经,功在散风清热,降气化痰。其中的枳壳,性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功在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其中的桔梗,性味苦、辛,平,归肺经,功在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其中的茯苓,可以健脾而利湿,化解生痰之源。这四味药配合,能理气,能祛湿,能宣肺开胸,能解郁降气,将脾肺的气机重新调整一番。

看官,这些药物就位之后,就真的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东风是什么?是我们的正气。方才说过,感冒之所以不好,就是因为正气虚弱。怎么办?我们用人参坐镇。人参是大补正气、峻补元阳之品。有它在,前面这些药物尽可以放胆杀敌,无需后顾之忧。同时,正气一足,行气解表之药的“战斗力”也会随之飙升。如此一来,病邪岂能不落荒而逃?

看官,这就是古方人参败毒散的精义了。不知您看明白没有。

什么样的人适合用此方剂呢?再说一便,这就是外感风寒湿之后发热怕冷,头痛不已,肢体酸痛沉重、浑身无汗、鼻塞咳嗽有痰、胸闷腹胀、舌淡苔白。看脉象,往往是浮脉,按而无力。总之,素体正虚,外感风寒湿,用此方就对了。

当然,临床上,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比如说人家正气不虚,那么加上人参就多余了。如果肢体酸痛特别明显的,我们不妨加一点桑枝、秦艽。总之,根据病情,此方有很多化裁。所以,列位看官要想借鉴应用此方,务必请中医师辩证,不要盲目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