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阴梧桐: 小散的择股估值模型 一. 与优秀同行,放弃平庸的机会 在股市有一段时间了,经常会为买什么...

 redwineczy 2017-10-31

一. 与优秀同行,放弃平庸的机会

在股市有一段时间了,经常会为买什么股票而烦恼。这篇文章试着从“好公司”的角度筛选出部分A股市场的优秀公司,并做一个简单的估值模型来作为建仓,持股或减仓的参考。

除去情怀、文化、PPT等难以量化的指标,好公司的简单标准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即盈利能力。用数字量化就是公司用100块钱,每年能赚几块的能力,对应财务指标就是ROE(股东权益回报率)。这里的100块,在财务上称为股东权益,等同于净资产。

统计显示,很少有公司的ROE可以长久保持在15(实际为15%,为方便计算去除百分号,下同)以上,就好象班上的学霸也总是少数。那些有能力长期保持高ROE的公司,通常都在产品、管理、运营等方面拥有不同程度的垄断能力以形成对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其中的朴素逻辑为:相对而言,优秀的学生更容易保持好成绩,排名靠前。

ROE是公司长期盈利增长率的极限值,也是我们持有股票的长期年化回报率极限。以下为简单验证过程(较繁琐,可直接跳过看结论):

=======================

P - 股价

B - 每股净资产

EPS - 每股利润

P/E - 市盈率(股价除以每股盈利,代表市场给公司以盈利为标准的估值倍数)

P/B - 市净率(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

EPS = ROE * B

情况1:假设公司盈利增长能力保持不变,第一年所有利润用于再生产以相同的ROE创造利润,此时ROE与盈利增长率相等

P = EPS * PE

第一年:EPS = ROE*B;

第二年:B2=B+ROE*B; EPS2=ROE(B+ROE*B)=ROE*B*(1+ROE)

股价涨幅(PE保持不变为前提):(EPS2*PE-EPS*PE)/EPS*PE = (ROE*B*(1+ROE)-ROE*B)*PE/ (ROE*B*PE) = ROE

有些绕,举个实例

股价:20;PE=20; PB=4; ROE=20

净资产=5元,第一年之后利润留存,净资产变为6元

第二年盈利:20% × 6 = 1.2

第二年股价:20×1.2 = 24

涨幅:(24-20)/20 = 20%, 与ROE同

情况2:假设公司盈利不再增长,为了保持ROE不变,则需要将盈利全部分红,此时分红为唯一股东回报

直接用上面的实例,最终年回报率:1/20 = 5%

=======================

结论1: 在PE,PB,ROE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股价长期回报在 ROE/PB 与 ROE之间

结论2: 在保持ROE的情况下,不分红的公司在相同估值标准下股价回报率更高

结论3: ROE是企业利润增速的极限值,也是长期股价上涨的年化极限值

附注:炒股多是炒预期,盈利高速增长的公司往往获得市场更高的估值,但是没有高ROE作为基础的高增长往往是质量低下(底子太差;持续性无保证)的伪成长,一定要谨慎参与。

在此也声明一下,我不反对趋势和技术派(事实上我身边也存在靠技术战胜市场的朋友,我很佩服他们),只是纯技术方式不适合我自己的性格。以下是我的理由:

1. 对技术和性格有极严格的要求,普通人很难达到要求;

2. 盘中需要注意力集中,情绪稍有波动都会影响结果;

3. 技术图形对个股的有效性不如大盘,易受大资金影响;

4. 基于以上几点,不敢重仓参与。

曾有的几次根据技术图形指标操作的套牢经历让自己感觉像在沼泽里舞蹈,越努力越狼狈;又像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奔跑,再积极也是徒劳。最终我把这些归类为对我而言“平庸的机会”,也是这个选股模型的成因,最终形成以基本面选股为主,趋势图形只作为辅助参考的操作思路。

现在,就很清楚了:如果我们追求在股市里的长期稳定的收益,比如年化15%,那么选择那些ROE长期高于15的公司,将会有更高的可能实现目标。不要看不上15%,如果稳定保持15%的年化收益,就是资金5年翻一倍的指数级增长,时间越久,威力越大。10万本金5年后20万,20年后160万,100万本金,20年后就是1600万。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数据库中,找出那些长期高ROE的标的。

我是用连续三年ROE高于15%,然后手工去除一些不够稳定的公司,筛选下的股票做成一个股票池供自己选择。对比之下,挑选就变得非常简单。就像从一堆凤姐中选出志玲姐姐那么一目了然。

好公司选出来了,是否就能确保我能赚钱呢?没那么简单,看看彼得林奇怎么说的:“真正的悲剧是这样的,你买了一支被高估的股票,这家公司业绩非常棒,而你却没有赚到钱。”

二. 便宜货猎手的围场,在有把握的游戏里玩耍

常言道“性价比高的都是垃圾”,在股票市场不完全适用。原因是我们在第一部分已经通过ROE指标将垃圾排除,这时的股价自然是越便宜越好。那么怎样给一支股票估一个合理的价格,然后来确定它是否便宜呢?既然是估值,是个主观的行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方法。以下是我的模型:

先回顾一下形成股价的基本公式:P = EPS * PE

股价由EPS,和PE决定。EPS是公司的基本面决定的,优秀的ROE来确保长期稳定的EPS及增长,其EPS也能估算个八九不离十;PE是市场给公司的估值,受公司自身基本面和外在环境共同影响,较难把握。最终股票增长需要EPS,或PE至少一个因子上涨,或者二者同步上升。以下是几种主要情况:

1. EPS长期稳定不增长,PE长期稳定(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分红)

2. EPS长期稳定增长,PE长期稳定(投资收益来自盈利增长,长期和ROE趋同)

3. EPS长期高速增长,PE同步提高(投资收益来自盈利和市场估值的倍乘增长)

很明显上面第三种是最值得持有的股票标的,那些长期高增长的明星公司是众所周知的,但为什么大量买入高成长公司的投资者也有人亏钱呢?关键就在PE,好公司大家都知道,受追捧的公司市场给予的估值也更高,如果已经处于高估值的公司一旦放缓增长(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参考“增长率陷阱”理论),这时候市场情绪影响下,PE会在短时间内下降到合理值,万一这时候利润再下跌,股价可以在短时间内腰斩。由此,我计算成长型公司的时候,增长率上限值直接采用ROE数值以确保足够的安全边际。(参考概念:彼得林奇的PE/G模型,PE与增长率比值,1为合理值,越小越好)

至此,引出我选定的估值模型,PE/ROE模型。用ROE代替增长率G值,当PE和ROE相等时,股价合理,越低越好,如果打个75折就值得我重点关注了。

设定以下数值为估值区间:

危险区:超过2.5

泡沫区:1.25 ~ 2.5

合理区:0.75 ~ 1.25

低估区:低于0.75

该模型下,长期回报将是ROE乘上PE偏差值的回归系数,用下表中ROI表示股价的年化增长预期。PE不是必然和ROE趋同,该系数对成长型公司相对更有效。

针对稳定不增长的公司,长期回报的参考可以用票息率(ROE/PB,同PE的倒数)。

由此,在我们选定的ROE超过15%的股票池内,期望持股年化回报高于15%的话,以下两种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1. 成长型公司:PE/ROE小于1,越小越好

2. 稳定型公司:票息率大于15,越大越好


便宜货猎手的围场:(数据更新至2017-6-16,每周更新) 

整个股票池,就像我们的围场,圈养着各类猎物。当满足条件的股票出现时,就像猎物进入了射程。我们就可以像一个便宜货猎手一样打起精神,平静而坚定的扣动扳机。股票低估的区间,又像一个“击球区”,确保我们每次出手的成功率。

附:“击球区”概念

泰德.威廉姆斯是过去70年来唯一一个单季赛打出400次安打的棒球运动员。在《击球的科学》中,他阐述了他的技巧:他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棒球那么大的格子,只有球飞到能打出安打的区域他才会挥棒,即使他有可能因此而三振出局,因为挥棒去打那些“差”格子会**降低他的成功率。

作为一个证券投资者,你可以一直观察各种企业的证券价格,把它们当成一些格子。在大多数时候,你什么也不用做,只要看着就好了。每隔一段时间,你将会发现一个速度很慢、路线又直,而且正好落在你最爱的格子中间的“好球”,那时你就全力出击。这样呢,不管你天分如何,你都能极大地提高你的上垒率。许多投资者的共同问题是他们挥棒太过频繁而降低了成功率。与挥棒太过频繁相对立的问题也同样有害于长期的结果:你发现一个“好球”,却无法用全部的资本去出击。

似乎很简单,胜利在望了,那么这里的风险有哪些?如果按照上述标准选股和这股,以下是主要风险和原因:

风险1: 长期回报低于15%,导致的原因主要为ROE下降,需要密切关注公司的经营情况,跟踪财务数据并相应调整估值。

风险2: 永久性损失本金,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为公司财务数据造假,或者我努力的高吸低抛。

三. 静待花开,和时间交朋友

模型介绍完毕,具体操作就看个人习惯。最后是对我而言最难的,也是需要长期的练*不断提高的部分。罗列如下:

1. 已经低估的股票,可以继续跌;已经高估的股票,可以继续涨;很多时候股价只是上下来回运动。这里应该怎样应对?

2. 什么时候出手是合理的?是否要一次性重仓出击?

3. 应该把仓位集中在少数几只最看好的股票上确保高收益,还是分散在多支股票上分散风险?

对这些问题,我没有完美的答案,也一直在调整自己的操作方式以期相对更好的结果。人们的预期会和实际情况会背离;价格有时候会和价值背离;K线图形有时候也会出现技术背离。有时候其中的几个还会同时发生。

当我们形成自己的操作系统,那就用纪律,理性和耐心来遵守它维护它。坚持这样做的时候,我相信会有预期的结果,让时间来证明。

但是朋友们,为什么我们经常弄懂了许多道理,却还是没得到想要的结果?此情此景,请允许我吟诗一首来结束本篇 …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damn hard.

(电影《女人香》台词)


全文结束



罗罗嗦嗦一大推,只是说了些正确的废话,重复了 1+1=2 这个常识而已。逛雪球不少时间,学到很多,整理思路的同时也心怀感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