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知识】古人为什么把书信称为鱼雁?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古代交通不便利,传书带信比较困难,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请动物帮忙。《晋书》记载过著名文士陆机养犬,使其往返于洛阳与家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传送家书的事。《朝野佥载》记载过唐太宗养白鹘,常令飞往洛阳魏王处传书送信的事。更为多得多也更为确切的记载,当然是说家鸽送信的事了。

然而,古人却常常把书信称为“鱼雁”。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包含了两个典故:

其一,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描写女子在家想念远方的丈夫。这时,有客人来,带回了丈夫捎回的两条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诗中的“双鲤鱼”,不是指真的两条鲤鱼,而是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烹鲤鱼”,即解绳开函,“尺素书”即用素帛写的书信。这种鲤鱼形信封沿袭很久,一直到唐代还有仿制。后人便以“双鲤”、“尺素”作为书信的代称。

其二,西汉时苏武出使匈奴,因为副使张胜和匈奴内部谋反的势力有过接触,苏武遭牵连被扣留,放逐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牧羊十九年。汉昭帝即位后,匈奴与汉和亲(结亲家),汉要求送回苏武等人。匈奴跪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到匈奴,打探确实以后,对匈奴谎称“天子(汉昭帝)射上林(皇家园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湖)中”。匈奴只得让苏武等人回国。这就是“雁足传书”的故事。

这两个故事都是说的传书带信的事,所以后人又把“鱼”、“雁”合起来代称书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