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宗大肆搞收藏|宋人时尚情怀

 山爷wzs0718 2017-11-01

在中国历史上

做文人比做皇帝成功的也就这么两位

一位是南唐后主李煜

另一位就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了

徽宗虽没做成个万世名君

却称得上是绝佳文人

他不仅书画皆通

还开创了当时“学院书画“一派


《听琴图》——作者宋徽宗


微宗爱好古器收藏

在当时是顶级玩家

宋徽宗收集“古玩”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

自己日常起居的宫殿——宣和殿

摆满了他多年来收藏的古玩奇珍



《铁围山丛谈》


蔡絛的《铁围山丛谈》记录了自己及其父蔡京在朝期间一些见闻叙述,

据说赵佶还是太子时,就有官员进献古董,执政后,用于徽宗起居的宣和殿单独有一个小库收藏这些古玩,还有专门管理的侍臣。从大观年间开始慢慢积累,到了政和年间已经有六千多件古铜器在皇宫收藏;宣和殿的这些“古董”也因为放不下,扩建宫殿,专门陈设这些古董。


宋代皇家收藏对古董挑剔

最受欢迎的只有先秦三代——夏、商、周

原因是他们觉得经过了隋唐五代,社会制度混乱,很多规矩、礼仪都丢失

很多器物原貌误差已不可考据

先秦青铜器实物图

 

因此,徽宗收藏往往跳过隋唐五代,直接从先秦三代文化源头寻找古董器物

 

《重修宣和博古图》


为了鉴别收藏是否货真价实

宋人发明和规范了很多对“古董”的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有一部分延续到了现在

比如如何对铜器上的铭文、石刻上的碑文、龟壳上的甲骨文看图说话,考证字形字意。

再比如,看花纹、款式,归纳朝代。

宋代的这些研究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足以说明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刘松年《博古图》

读到这儿你是不是也会好奇

宋朝的皇帝收集了这么多的“古董”,莫不是因为宋人有收藏癖

数量如此多的古董收放在房间里面,最终的命运只是在角落里积灰吗?

《鉴古图》


当然不是

收藏并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宋朝皇帝们的远大理想是要在宋朝掀起复古尊古的时尚潮流

众多的藏品们并没有束之高阁

而是被宋朝皇帝和工匠们一起拿来研究

进而做出仿制和修订古董的标准规范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以古代为典范,向古人看齐

大概是政和五年前后

北宋官方曾经大规模制作了一批铜器

基本是遵循前面几代人的古铜器研究后

又结合了一些当时人们的理解而制作的

这批铜礼器现在常被概括为“政和礼器”。

 

流传至今的几件很有名的宋徽宗时期制作的铜器,“大晟编钟”就是其中一件


《围炉博古图》


河南省博物院举办的“中国鼎文化”展中的牛鼎及细节

而著名的政和“牛鼎”

也是仿照的古铜器制作

根据考据来看

参考的对象可能就是吕大临编辑的《考古图》中收录的“周晋姜鼎”

吕大临《考古图》

 

宋代官方仿古器物

以“复古”为目的

与古代铜器外形上的相似

被看得很重

他的目的不是做假

不可能连朝代年号也跟古代相同

所以官方的品都明确标识为官府制造


宋佚名《博古图》

宋代制作的铜器跟先秦时期的铜器很像

仿制的水准比较高

以至于面对宋代的古董

就有人分辨不出是仿古的还是“古董”

一些并不知道的古器

会通过拼凑来完成“复古”和“仿古”

宋佚名《博古图》

以古铜器“牛鼎”为例

到底其参照的古器“原件”是哪一件?

已经成为了多位金石学者们的热烈探讨的问题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该如何来分辨一个古器物是“原件”

还是宋代复古的仿古铜礼器?

——这个问题,11月1日,19:00,

四川美术学院里孔令伟教授将会为你抽丝剥茧

答疑解惑


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重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美术史、美术史学史。

孔教授对古器物学史亦有深入研究。曾发表过《黄伯思与<宣和博古图>》《端方旧藏柉禁的称谓及图像记录方式》等学术文章。后者针对端方旧藏柉禁这一桩近代学术史上的公案,考证柉禁的称谓和实物形态,以及博物馆陈列与史实之间的可能性错位。并指出, 照相术为古物学家提供了便利,但是它也可能制造出新的麻烦,引发我们对古器物照片之真实性的思考。


11月1日晚上19:00,孔令伟教授将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讲座《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以政和牛鼎为例,讨论观念及其图像表达的复杂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