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虎不是癌症!只要三步即可轻松消除

 高瞻远瞩9iqs6n 2017-11-02





孩子又因为马虎丢分了?其实马虎这是个世界难题,全宇宙的人都在想辙呢!


哈佛有个大爷叫加纳德,他的观点是






每个人的潜力不同,有人擅长语言智能,有人擅长数学逻辑智能……学生很难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优秀,在不擅长的领域中马虎的几率则会增大。


因此让孩子不出错是个伪命题,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的出错率从10%降到5%,再降到1%。


所以各位小主们遇到孩子粗心丢分时,一定要先控制住体内的洪荒之力,在心中默念:




争取做到一不急眼,二能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


那么怎么通过训练来避免马虎呢?




第一点




很多孩子喜欢边吃饭、边写作业,或者边写作业、边哼着周杰伦的哼哼哈嘿。这看起来是效率最大化,但其实是马虎的高发期。


大脑只是迅速调节两件事儿先后处理顺序,两件事来回切换的时间形成了“空窗期”,这个“空窗期”就容易出现马虎。所以吃饭就吃饭,写作业就写作业,听音乐就听音乐,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锻炼专心致志的能力。



第二点




有些孩子总是在读题、审题时就马虎了,例如把选择“不正确项”看成“正确项”, 这简直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嘛。


类似的小错误还是挺多的,而且一般不太引起重视,因为孩子“会”,只是考试时马虎了。但在重要考试时这类的马虎可是致命的,会这道题但是因为马虎丢分了,你说可不可惜,万一差这一分就能上清华北大了呢!


出现这种马虎是因为很多题不是“用心读”而是“本能读”,按照自己以为的方式和习惯去理解,却忽略了题目本身的含义。这就要求在看待一个问题时,抛弃惯性的、错误的思维,仔细的去读题,去思考。



第三点




两个小时的考试,哪个小毛孩能一直注意力集中?这连成年人都很难做到。孩子在最初一个小时、最后半个小时精力比较集中,可到中间部分错误率明显增加。


这时就要帮孩子分析通常试卷的结构、难度分布等,让孩子精力进行更合理分配。另外多说一句,很多机构关于“快速提分”的宣传,跟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很大关系。




第一点





有些马虎是平时学习习惯上出了问题,比如总是单词拼错,字母少写一个或者顺序写反了。不要觉得这不是严重的问题,“不就是写反了嘛,下回正着写过来不就完了嘛。”一定要把这种思想的小恶魔扼杀在摇篮里。


错误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像上面说的一样成为本能了,就很容易在下次继续犯同样的错误。


学习是一件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比如要想避免拼写错误的话,只靠死记硬背效率是很低的,一定要吃透知识点,了解其背后的含义。


比如英文单词早餐是:breakfast,午餐是:lunch,可现在很多人早餐午餐一起吃,那么就把前两个英文进行结合,早午餐就是:brunch。



第二点





在草稿纸上写下尽可能详细的过程,这样既容易检查又方便整理逻辑。

 

有些孩子草稿纸写得特别乱,每道题都从不同的角度写,塞缝儿,偶尔会重叠。这样一是找起来很麻烦,还有可能丢,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某道题做到一半走神了,回过劲时虽然数据还在,但地址却丢了,孩子还没发现。80%的错误都是这么来的。



第三点




很多孩子用错题本就走个形式,没事儿看两眼提醒自己别再错了,或者是因为老师的要求才用的,自己压根写完后就没看过。(嘘……)


错题本很重要,一定要把错题本利用好。


错题本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1. 摘抄全部原题

  2. 重做错误的小问(写下正确做法) 

  3. 重现当初错误做法的关键步骤

  4. 写下产生错误步骤的思维过程 


错题本的重点不是改错,而是找到自己思维上的漏洞,再试着去改。


虽然文章开头说马虎是件不可避免的事儿,但这绝不是为马虎找借口,每个人的马虎率都有一个不同的极限,而事实上大多数人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极限,因此合理应用一些方法,完全可以提高正确率从而做得更好。我们不为错误找借口,要为改正想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