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山县龙山大闸导流工程设计与应用

 GXF360 2017-11-05

光山县龙山大闸导流工程设计与应用

□谌永强

(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摘要:水利工程中的导流工程是整个水利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导流围堰、导流建筑物的设计关系到整个施工节点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同时导流工程也是整个工程在汛期内安全的重要保证,文章结合光山县龙山大闸工程实例,介绍了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导流设计过程及实际应用过程,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导流设计施工提供相关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龙山大闸;导流工程;导流设计

0 引言

光山县龙山大闸坐落在淮河支流潢河上,位于光山县城西南约7 km的槐店乡珠山村,是一座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50 a一遇,设计洪水位57.79 m,校核洪水标准为200 a一遇,校核洪水位58.12 m。该地区最小年降水量为620.60 mm,最大年降水量为1 660.20 mm,降雨集中在6-9月份,最大一般发生在7月份,一次洪水历时一般在24 h左右,平均径流深为400~500 mm。

1 导流要求

围堰要利于排水,不应过多压缩流水断面,以免壅水过高;围堰内要满足基础施工的尺寸要求;堰身尺寸断面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坑开挖后围堰不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渗漏,减少排水工作,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进行防护。

2 导流设计

2.1 上游导流设计

2.1.1 断面设计

龙山大闸围堰设计标准为10 a一遇,此标准下施工期闸上水位为55.16 m。故设计如下:上游采用均质土围堰,由于上游围堰填高超过5 m,故顶宽设计5 m,顶部高程为56.16 m,水位高程55.16 m。两侧水下边坡为1:5,水上边坡为1:3,迎水侧设0.30 m厚编织袋装土压盖土工膜(150 g/m2~0.30 mm~150 g/ m2)防护,编织袋防护高程为55.16 m。土工膜起底防护至顶,顶部预留1 m宽度,并用长1 m、直径6 cm的木桩固定,木桩间距2 m,距堰肩0.50 m,土工膜顶端埋入堰体30 cm,背水面设0.60 m厚编织袋防护,防护高度为2 m。

2.1.2 位置选址

围堰位置靠上游,距离铺盖段约85 m。现场情况,左岸地势平坦,右岸在浆砌石翼墙上游,能与山体直接结合,提高围堰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为上游铺盖段和闸室段提供较大工作面,有利于施工进度安排。

2.1.3 防渗设计

围堰处水面宽度200 m左右,水深4.10~7.70 m,地层由人工填土、中细砂和安山岩组成,围堰基础左岸约150 m范围内位于砂层(alQ4)中,右岸50 m范围内位于强风化和弱风化安山岩中,砂层结构较疏松,具中等~强透水性,抗冲刷、抗渗透能力较差。根据现场情况,上游左、右岸各一条老河道,其中右岸50 m范围内河道较窄,水流较急。为确保上游围堰稳定,对围堰基础和部分堰体设单排高压旋喷套接截渗墙,截渗墙底部入岩0.50 m,平均顶部高程为54.16 m,桩径1.00 m,孔距0.95 m。

2.2 下游围堰设计

2.2.1 断面设计

下游水位高程47 m时满足设计过流要求。由于下游围堰是珠山村乡村交通及施工主干道,车量及人流量较大,结合文明施工要求,故设计如下:下游采用均质土围堰,设计顶宽8 m,两侧各50 cm路肩,顶部高程为48.30 m(碎石路面30 cm厚),水位高程47.00 m,两侧边坡为1:3。围堰两侧安装防护柱,柱断面尺寸15 cm×15 cm,长2 m,间距2 m,埋入路肩50 cm深,外漏部分刷红白相间漆。

2.2.2 位置选址

地方村民在下游围堰附近河道内种植了大量树木,故围堰选址有限。根据初设方案及现场情况,该围堰对应龙山大闸桩号为0+260,中心坐标见图纸。

2.3 导流明渠进口围堰设计

根据初设方案,导流明渠进口围堰顶部高程53 m,设计挡水位52 m,顶宽3 m,水上边坡为1:3,水下边坡为1:5,迎水面设30 cm装土编织袋防护至52 m高程。挡水围堰设计指标汇总表见表1。

表1 挡水围堰设计指标汇总表

项目指标上游围堰下游围堰导流明渠进口围堰设计挡水位(m)55.16 47 52顶部高程(m)56.16 48.30 53顶宽(m)5 8 3边坡系数3~5 3 3~5

2.4 导流明渠设计

初设期北干渠向光山县城供水,目前城市供水水源地更换为泼河水库。初设期导流明渠下游为河滩地,目前该河滩地被开发成度假村,下游排水通道被填筑成堤,原始地形地貌发生较大变化,过水断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结合实际情况与厄尔尼诺现象(2014年春汛及秋汛过流量超过10 a一遇标准),故设计如下:

第一,导流明渠分进口段、泄槽段、消力池及出口海幔段,各接缝填塞2 cm厚聚乙烯闭孔泡沫板,下游排水通道增加一个出水口。第二,进口段长48 m,进口底板高程51 m,出口底板高程50.95 m,底宽20 m,底板为30 cm厚C20混凝土护底,下设10 cm厚碎石垫层;边坡为10 cm厚C20混凝土护坡,坡度1:3,下设10 cm厚碎石垫层;护坡高程56 m,左、右岸各设3 m宽一级马道,平台以上坡度为1:2。第三,泄槽段长24 m,坡降1:4,底板为90 cm厚混凝土护底,下设10 cm厚碎石垫层,边坡为10 cm厚C20混凝土护坡,坡度1:3,与进口段和消力池顺接,下设10 cm厚碎石垫层;第四,消力池段长18.50 m,底板高程45 m,为1.20 m厚C20混凝土护底,下设60 cm反滤层,底板净宽25 m,下游侧设四排Φ100PVC冒水孔(梅花型布置,孔排距均为2.50 m,距离边线1.25 m,孔内3~4 cm碎石填塞)。消力池两边设重力式浆砌石挡墙,挡墙顶高程47 m,顶宽50 cm,起坡护砌,边坡为10 cm厚C20混凝土护坡,坡度1:3,护坡顶高程50.50 m,下设10 cm厚碎石垫层;第五,海幔段长28 m,底部高程47 m,底宽25 m,为30 cm厚C20混凝土护底,边坡为10 cm厚C20混凝土护坡,坡度1:3,护坡顶高程50.50 m,下设10 cm厚碎石垫层。第六,下游段两侧导堤采用土方填筑,计划8月份开始下游段明渠施工,大坝此时仍不能开挖,故需从取土场取土。导堤顶宽3 m,内坡1:3,外坡1:2,堤顶高程56.00~50.50 m。第七,钢筋设计。根据初设方案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特采用三级钢。导流明渠工程等级为5级,安全级别为Ⅲ级。HRB400钢筋强度为360 N/mm2其强度应不低于95%的保证率。导流明渠钢筋保护层为5 cm。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如表2。

截面配筋面积计算:

式中:As:截面配筋面积;K:结构物安全系数取1.15;ρmin:最小配筋率为0.40%;b:截面宽度fy:钢筋抗拉设计值取360 N/mm2;M:弯矩设计值,其计算公式如下(钢筋混凝土自重25 kN/m3,其截面线荷载为25×0.90×20=450 kN/m):

表2 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表

项次1 2 3分类轴心受压构件的全部受压钢筋偏心受压受拉的受压钢筋受弯、偏心受压的受压钢筋混凝土标号小于200 0.40 250~400 0.40 500~600 0.40 0.200.200.20 0.100.150.20

以20m底宽截面计算配筋面积:

间距250 mm,宽20 m,双层配筋,需要钢筋的根数:

本工程安全系数取1.20,直径为16.10 mm,综上所述,导流明渠泄槽底板纵向钢筋直径为18 mm,横向钢筋直径为20 mm;消力池底板纵向钢筋直径为20 mm,横向钢筋直径为22 mm。

2.5 新增导流出水口设计

导流明渠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现状出水口不能满足过流要求,需增加一个出水口。出水口设计参照导流明渠出口海幔段标准,控制指标包括底部高程47 m,底宽≥25 m。根据现场情况,目前唯一出水口是下游桥梁及向下通道,其现有条件如下:

底部高程45 m;最小底宽12 m(桥梁下游过水卡口);

计算高度:3 m(不超过下游围堰高程);

Q为流量,A为断面面积,V为流速,C为谢才系数,n为粗糙系数取0.02,b为底宽,m为边坡系数取1,R为水利半径,P为湿周,h为水深,i为坡降取1/1000。

经研究在明渠桩号0+280处新增一出水口,出水口经树林穿过景区道路。施工期间,本道路不仅要满足过流条件,还应满足施工机械、车辆及行人通行。出水口设计最大流量为362-117=245 m3/s。新增出水口涵管内径1.80 m,外径2.00 m,长2 m,设8排,每排4个。

3 施工方法

3.1 围堰及导堤施工

根据初设,选取北干渠下游左岸王洼村取土场土料,采用分层填筑,填筑过程中适当削坡,填筑完成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上游围堰填筑完成后进行土工膜铺设,土工膜整体覆盖后再用编织袋装土防护。下游围堰碎石层直接填筑,完成后用114 kW推土机压实。

3.2 混凝土浇筑

导流明渠混凝土施工时,底板采用25 t吊车配2 m3吊斗送料,入仓、振捣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护坡采用定型钢模板(特制滑模),混凝土由溜槽入仓。

3.3 涵管安装

新增出水口底板及侧墙浇筑完成后开始安装涵管,按照设计图纸一次性安装到位。采用25 t吊车吊装,由人工配合摆放并对接紧密。摆放完成后两端用模板封堵,验收合格后用C20混凝土回填,回填时振捣密实并控制回填高程,回填完成后进行路面施工。

3.4 截渗墙施工

上游围堰采用单排高压旋喷套接截渗墙,桩径1.00 m,孔距0.95 m,墙体搭接厚度≥300 mm。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浆液,自上而下连续作业。渗透系数≤5×10-6cm/s,钻孔取样室内试验抗压强度≥1.00 MPa。

3.5 场地恢复

导流工程结束后开始场地恢复。混凝土需破碎拆除并将残渣运至指定弃渣场。围堰及导堤土方尽可能利用,剩余料运至指定弃渣场;新增导流口浆砌石及路面恢复至原状。

4 结论

经过设计、实施,该导流工程能保证龙山大闸施工顺利进行,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确保人员、机械设备及工程主体的安全,将可能出现的损失降到最低,为龙山大闸的安全生产和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确保了总进度目标的实现,并为该地区同类项目导流提供了实施依据。

编辑:刘青

中图分类号:TV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853(2017)07-0051-03

收稿日期:2017-05-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