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白荣敏 (续上篇) 其实不必过多地纠缠,太姥娘娘本质上就是一位非佛非道的民间神祗。如果要在学术上进行定位,她的身份应该就是——“闽中人类的始祖母”。 ▲视频来源于@幸福福鼎 历史学家、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先生在《太姥考略》一文中认为:“以上传说若舍去道家神道说教的成分,可以从中透露出其人其事的历史影子:太姥是先秦乃至帝尧时代被尊为始祖母的女性,她和她的子孙们是开发福建及其毗邻地区的拓荒者。”“太姥夫人的传说,反映远古时代在福建及其周围分布着众多的原始氏族和部落,他们就是闽族的先民。这是由女性酋长领导的氏族社会,而他们的始祖母被后世尊称为太姥或太母。”就上述太姥娘娘的传说中,所谓“道家神道说教的成分”,如传说中道士求浆且授九转丹砂之法等,显然为后世的附会,因为“道士”之称起于西汉,而“九转丹砂之法”亦为战国后之仙方;至于“乘九色龙马”更是道家的一种想象。清版《漳州府志》的记载,道出了太母传说的真谛: 太武山,其上有太姥夫人坛。前《志》谓闽中未有居人时,夫人始扩土而居,因而为山名。武一作姥。 民国福州学者、藏书家郭白阳先生的《竹间续话》则直接确认太姥娘娘为“八闽人祖”: 太武山,在海澄镇海卫山,上有太武夫人坛。《图经》谓闽中未有生人时,夫人拓土以居,称为八闽人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是福建省及其毗邻地区),有不少以“太姥”为名的山。除了福鼎的太姥山,还有浦城太姥山、政和太姥山、漳浦太武山,金门有座北太武山,浙江的缙云县、新昌县、仙居县也都有太姥(或天姥)山,李白那首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就是现在浙江新昌境内的天姥山。“闽越负海名山,多名太姥者。”(何乔远《闽书》)这些由神灵演化而来的山名,更加证明,祖国东南沿海,自古以来就是属于同一个文化区系的,即属于有着相同的文化内涵与特点的部族。
▲浙江缙云太姥山 历史上广泛流传的太姥夫人的传说,正是这片土地上的先民繁衍传布的历史折光。徐晓望主编之《福建通史》认为,“太姥”是年老的女性,被尊为扩土而居的始祖母,闽人把福建的许多名山称为太姥山,似乎表明福建在远古时代曾经有过以女子为中心的社会。由于这一时期女子在社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她们普遍受到社会尊敬和爱戴,因而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对女性(始祖母)的崇拜。 专家认为,对始祖母的崇拜是东亚民族的共同习惯:女娲是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始祖母;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商人的祖先——契,她是商人的始祖母神;又如姜原踏巨人足迹而怀孕,生下周人的祖先——后稷,她被周人奉为始祖母神;再如日本的日照大神,也是女性。太姥传说的流传表明,曾为闽越族故地的闽东和中原一样,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而参考东亚各民族的习惯则可以认为,传说中的太姥,即是闽越族人的始祖母神。 在祖国东南区域内,经过长时期的文化塑造过程,“太姥”可视为大家共同确定的集体文化符号象征。如果把东南区域划分确定为一个文化区,那么始祖母神太姥娘娘就是东南地区民众的共同信仰。对东南民众而言,太姥山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的昆仑山,而太姥娘娘就是与西王母一样具有崇高地位的元初神祗,我们就可以大胆而亲切地称她为——东南圣母。 (完) 图片:白荣敏、施永平、李步登、陆诗华、周兆祥、苗玺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