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夏1289辉 2017-11-07

学习效率低下,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人早起学习效率高,而有些人则是早起毁一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多多少少会碰到一些弯路,在《学会学习》这本书中,斋藤孝先生简单分析了我们在学习之路上会遇到的一些常见状况,比如:总觉得自己天生不擅长某一学科;分不清楚自己学习到底是因为需求还是喜欢,甚至是不知为什么而学等等。然后,斋藤孝先生分享了十六位名人的学习方法,并且结合自身经历,在最后进行了总结。看到最后,你可能会觉得,没成功的人各有各的借口,但成功之人成功的原因却都大同小异。正如斋藤孝先生所说的,在看完这十六位名人和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后,或许我们不会有多么显著的进步,但他希望,他分享的这些学习方法多少能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学会学习》这本书中零散列举了“学习”途中可能遇到的困境,结合斋藤孝后来总结的名人学习法,以及生活中最常见的困境,我先大概将所之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确定不了学习目标。二是虽然确定了目标但无法坚持。

一、确定不了学习目标

确定不了目标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缺乏激情而没有目标,一种是因为目标太多而没有目标。

针对缺乏激情的情况,斋藤孝在《学会学习》中推荐了谢里曼的“追求冒险学习法”。

谢里曼在小时候通读了儿童版的世界史后,便坚定地相信传说之城特洛伊的存在,并且坚定了一定要找到特洛伊的决心。可是因为家庭条件并不是太好,青年时期的谢里曼只好放弃学业,成为一名打工学徒,而后经商。

好在谢里曼经商有天赋,取得了成功,并收获了巨大财富。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儿时的决心——让特洛伊重见天日。于是,他这个半路出家的非科班人士,仅凭借“外行”的眼光和方式,根据史诗记载,把考古学家并不太放在心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当作指南,最终找到了特洛伊之所在。

如果生活太平淡,何不如追求冒险,来点刺激,如此说不定就点燃了学习的激情。假如不热爱荷马史诗,假如不是熟读并相信书中描述的存在,那么,谢里曼也不会对特洛伊有着从一而终的热情。这种追求冒险的学习方法,因为其不确定性而更加吸引诸如谢里曼的人,也因此帮助这些类型的人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并加以实现。

第二种情况是因为目标太多相当于没有目标。这种类型的人,往往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要,可惜到了最后,什么都没能捞着。对于这种情况,斋藤孝在《学会学习》中介绍了歌德的“限定法”。

歌德虽然精通多国语言,而且擅长绘画、弹琴,并且平日里还有收集石头和研究矿物的兴趣,可即使涉猎之广如歌德,在写作上多年来只用德语进行写作。他觉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固然重要,可是也要严格区分这种洞察力和行动力的区别。现在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看到哪个领域好出名、好赚钱,人们便一窝蜂地涌入那个领域之中。诚然,多了解专业以外的知识对于我们加深专业研究是有好处,但是,如果想成为大师级人物,取得成功,还需要我们对一件事情投入绝对的专注,即,确定目标,持之以恒。

人们往往渴望掌握并精通多种能力,但可惜的是我们的精力并不允许。我们需要具备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的洞察力,否则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会面临片面化的风险。但就如斋藤孝在《学会学习》中所说:“在作为个体行动时,要学会限定一个方向,让自己在这条路上与众不同。”足以可见,想要取得非常人所能及的成功,在行动上,还是得先确定目标,然后坚持不懈地付诸行动和努力。

二、确定了目标却无法坚持

无法坚持,最常见的原因是做事喜欢找借口。我们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多多少少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想要减肥,却因为“今天天气不太好明天再运动吧”作罢。想要利用晚间黄金两小时给自己充充电,却因为“同事给我发了一个邮件我必须立马回复”而作罢。出现这些让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无法持之以恒的情况时,我们不妨借鉴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主动屏蔽一切干扰因素,在规定时间段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斯蒂芬·金”这个名字可能并不广为人知,但根据他的一部作品改编成的电影你一定看过,那就是家喻户晓的《肖申克的救赎》。虽然可以用不着每天都写作,但斯蒂芬·金给自己定了一个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每天至少写2000字。“除非真的有非常紧急不得不去做的事,否则没有写完这两千字我绝对不会停下来。”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如是说。

既然知道自己容易受外界因素所影响,那么就主动为自己创造一个可以坚持下去的环境,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即:创造一个环境,然后与外界隔绝,最后沉浸其中。这种学习方法放在职场中,其实就是深度工作的本质要求。

你必须要下定决心,否则你与外界隔绝就不会彻底,如此一来无法沉浸其中便是正常的事情了。

无法坚持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有人当夜幕降临时,灵感开始如泉涌,奈何招架不住困意,如若强撑,需得冒着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的风险。对于这种体力不支以至于无法坚持的现象,斋藤孝在《学会学习》中推荐了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体能强化”学习法。

村上春树是自从立志成为一名专职作家之后开始长跑的。那时的他,面对灵感的枯竭,经常用吸烟、熬夜等方式期盼缪斯女神的降临。然而,除了体力下降、体重增加、精神状态极差等之外,他并没有一无所得。他开始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所以,他开始了长跑,这一跑,就是20多年。村上春树在《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中提到:“我认为写长篇小说从根上来说也是体力劳动。”无论跑步,还是写作,关于坚持,村上春树提到了一个诀窍,那便是——掌控好节奏。找到自己感觉最舒服的节奏,不要停顿,这点对长期作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符合自身性格特点是坚持下去的重要条件之一。无论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只要它符合自身性格特点,我们就能长久坚持下去。”

斋藤孝在《学会学习》中总结道。


三、斋藤式“速效学习法”

文章末尾提到了斋藤孝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对他来说都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将自身短板转换成兴趣的“一气呵成”学习法,有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精神天地的“剪报学习法”,还有将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耳学法”和“聊天术”轻松输入大脑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两种斋藤式学习法——一气呵成学习法和耳学法。

一气呵成学习法,归根到底就是培养自信心以及对于某项事物的兴趣。在儿童教育学中,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观点,即:鼓励孩子去做,并且帮助他们做到,做好,从而从这件事情上获得成就感。如此一来,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就会愈强,可以帮他们更好地学会团队协作,从而融入这个社会。放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我们只有从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时,我们才会有兴趣和兴趣去学习某项技能。举个例子:当我们学习外语时,一气呵成学习法意思就是,让我们选择一本对于自己来说难度适中的读物,然后一口气读完而不要碰到一个生词就查一次字典,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很容易让人沮丧而半途而废。最好的办法就是连蒙带猜,事后才去查字典。这种学习方法能够缩短我们学习一项新事物的时间,克服心理障碍,当完成时还可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促进下一次的学习。

第二种让我印象深刻的方法是耳学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愈发繁忙。尤其是工作人士,很难像在学生时代一样,可以拥有完整的时间段进行学习。于是,一些听书App便应运而生。刚开始许多有识之士是抵触这类App的,认为想要真正学习到知识,还是得回归原著当中。斋藤孝指出,这种观点是没错,但我们也不能一概否之。这种耳学法,可以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摄取书中最重点的知识,就算达不到这一个层次,它也可以让我们快速摄取一本书的内容,即泛读。在广泛阅读之后,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分析阅读等深入研究,无形之中为我们,尤其是工作人士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配合自己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就能体会到成年人学习的有趣之处。”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