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快译--基于Ender分型的股骨转子部骨折复位技巧

 lygs999 2017-11-08



文章来源:

Roland Biber,Johanna Berger,Hermann Josef Bail: 

The artof trochanteric fracture reduction.

Injury,Volume47,IssueSup7,2016,PagesS3-S6.


目前文献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研究较多,但对于骨折复位讨论很少,目前常用的AO分型是基于骨折形态及稳定性的分型,对于骨折复位指导较少,而Ender分型恰恰侧重于骨折移位类型及复位技巧,对于骨折复位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介绍如下:


PART

01

一:转子间骨折Ender分型及复位方法介绍:

1.裂隙移位骨折,前方骨折裂隙多为下肢外旋所导致(约占转子间骨折87%)。



A:如上图左:简单裂隙骨折,轻度内翻畸形,伴前方骨折间

间隙张开,背侧软组织铰链完整,为稳定性骨折。

   复位方法:轻度外展,内旋直至中立位复位。

B:如上图中:裂隙骨折伴后方楔形骨块,大小转子形成后方楔形骨块,后方软组织铰链完整,为稳定性骨折。

复位方法:轻度外展,内旋直至中立位复位。

C:如上图右:裂隙骨折伴股骨端向头侧、外侧、背侧移位;典型斜行骨折线,背侧软组织铰链破坏。为不稳定性骨折。

复位方法:内收牵引,随着进一步牵引,会解除断段崁插,90度外旋牵引,通过背侧支撑矫正成角畸形。


2.崁插型骨折:约占13%



A-B:崁插型骨折分Stamp(上图左)和Spike type(上图中):内翻畸形,向外侧成角;股骨近端崁插入转子部松质骨内,复位后遗留空腔有导致继发内翻风险。属于不稳定型骨折

复位方法:外展牵引,致轻度外翻;轻度外旋,使背侧皮质支撑矫正外侧成角,髓内钉固定后对于近端骨块的支撑对于该类骨折效果会更好。


3.逆转子间骨折(上图右):内翻畸形,向外侧成角;股骨干向内侧移位,远近端没有稳定型骨皮质接触。属于不稳定骨折。

复位方法:牵引,背侧顶压纠正畸形,股骨干可通过手法向外牵引或经皮骨勾向外侧的牵引复位。


PART

02

二:转子下骨折Ender分型及复位方法介绍:



A:转子下横行或短斜性骨折(上图左):内翻畸形,骨折近端外旋,较少短缩;属于稳定性骨折。

复位方法:下肢内收牵引,股骨近端的外旋可通过外旋下肢对合复位或Steinmann针内旋近端复位。

B :转子下螺旋形骨折:

外螺旋型(上图中):骨折线自外上至内下;轻度外翻畸形;复位方法:牵引内旋。

内螺旋型(上图右):骨折线自内上肢外下,轻度内翻畸形;复位方法:牵引外旋。



C:转子下粉碎骨折(上图左):断端有两块以上不同移位类型的骨折块;要依据骨折移位情况决定复位方法,建议采用微创切开方式降低局部软组织血运损伤;

D:转子下病理性骨折(上图右):骨折类型多与转子下横行骨折类似,但是缺少骨量支撑,复位方法与转子下横行骨折类似,因为缺少骨量,建议使用直径较粗,静力锁定髓内钉。


讨论:目前文献中对于股骨转子骨折复位技巧讨论较少,本文基于传统并不为大家所熟悉Ender分型对于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复位方法进行了总结,大家可以结合临床工作对于上述复位方法进行验证,并欢迎各位刀客提出自己的经验总结。附上文章原文,希望小编选的这篇文章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树创伤品牌,立精尖学院;做学问,我们是认真的!



原文

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