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HC2017 | 宿燕岗:ICD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

 Sigarlier 2017-11-09


肥厚型心肌病(HCM)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500,是青年发生心脏性猝死(SCD)最常见的病因,ICD在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中居于重要地位。在2017中国心脏大会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宿燕岗教授针对ICD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宿 燕 


首先,宿燕岗教授介绍了HCM患者发生SCD的特点。HCM患者SCD的发生风险贯穿于其一生,SCD年发生率约为1%,常无警示症状或特殊体征,易发生于运动或劳力时。HCM患者发生SCD的确定危险因素有:既往室颤、持续室速、非持续室速史,SCD家族史,晕厥史,左室壁厚度≥30mm,运动时血压反应异常(运动时血压升高≤20mmHg或降低≥20mmHg);潜在的危险因素有:左室流出道梗阻,心脏核磁存在延迟强化,过重的体力负荷或竞技性体育运动,左室心尖室壁瘤,特定的基因突变,间隔酒精消融史。2014年ESC的HCM指南提出了Risk-SCD评分用于评估HCM患者5年的SCD风险。


宿燕岗教授又针对如何选择HCM患者植入ICD进行了阐述。宿教授介绍道,所有的药物治疗均未能有效的降低HCM患者发生SCD的风险,ICD是唯一可以有效预防SCD的方法。目前对于植入ICD进行SCD二级预防没有异议,对于一级预防的HCM患者,2011年ACCF/AHA的HCM指南建议以下三类HCM患者植入ICD:(1)一级亲属中发生HCM所致的SCD,(2)左室壁厚度最厚≥30mm,(3)新近≥1次不明原因晕厥。而对于不合并危险因素的HCM患者不推荐植入ICD。2014年ESC的HCM指南推荐低危患者(5年SCD风险<4%)一般不考虑植入ICD,中危患者(6%>5年SCD风险≥4%)可考虑植入ICD,高危患者(5年SCD风险≥6%)应考虑植入ICD。2014年中国ICD治疗专家共识推荐合并至少一项确定危险因素的HCM患者可考虑植入ICD。对于ICD装置类型的选择,2011年的ACCF/AHA的HCM指南推荐不需要房室起搏的年轻患者,植入单腔ICD是合理的,而合并窦缓或者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植入双腔ICD是合理的。静息流出道压力梯度≥50mmHg,存在明显的可从右室起搏获益的心衰症状、年龄>65岁的患者,植入双腔ICD是合理的。在ICD的程控及测试优化中,心动过速检测设置无特殊要求,室颤的治疗设置>220bpm,植入术中推荐进行除颤阈值测试,合并流出道梗阻的HCM患者,通常需要将AV间期设置为60-150ms。


最后,宿燕岗教授总结道,应重视识别HCM患者发生SCD的危险因素,针对SCD的二级预防应植入ICD,针对一级预防目前尚无统一的金标准,应进行危险因素分层,选择高危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