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认知的太极拳修炼三个阶段

 Connietcm 2017-11-11

阶段一、外练筋骨初入武学

    这个阶段主要是练身体的阶段,不谈什么内家拳外家拳的区别,身体练的是手眼身法步,除了打拳还是打拳。别的不说,就说眼,有疾、感、截、威四层功夫,都是在拳里练出个大概,在实战中不断磨练出来的。身,要练出以身为拳的意境来,等等囫囵一个拳架,没有丢漏。练拳练出界限,练出和谐,心到意到身到,身随步走,把拳掰开揉碎了去练,一招一式练出自己的心得,得把太极拳当成外家拳去练,除了慢练,剩下的都是外家拳的练法,别说什么这是内家拳,要松柔圆活,那是太极拳功夫到了小成以后才说的事,没有武术的底子就练太极拳,松柔圆活练出花来,也是外家拳,离内家拳的东西差的远了。所以,踏踏实实练拳,别挂了一个内家拳的名就沾沾自喜瞧不起外家拳的练法。就筋骨皮的要求来说,内外家的要求是一样的,皮松筋长骨坚。但内家拳对筋骨皮的训练体系就是没有外家拳的科学高效,很多人越过这个阶段,直接练内家精气神的东西(其实外家拳也练精气神)可以吗?可以,最后就练出来能说不能打,能演不能用的太极拳来,师父说拳行,按着我的路子来,我能把你打出好远,不按着我的路子,那就没效果了,甚至出了一个疯婆子般的奇葩,把弟子打得五迷三道前滚后翻的,对上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记者,都被弄得灰头土脸,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要想练真的太极拳,在初始阶段别好高骛远,踏踏实实练三年拳架子再谈怎么练内家拳。


阶段二:由外而内,悟道立德。

     所谓的下一阶段要松外形开始,松身体,不过此时松的不是肌肤而是骨骼的关节和韧带,这时遵循的理是自然之理,就是常说的缓、慢、匀、清。这四个字都是意识假借,所说的道理就是自然之理,要让人的动作效法天地运行之法,所谓的人法地便是如此,人的一举一动应当遵循天地规律,没有一点一滴的勉强。这时候外家拳的练法就过时了,不能再用了,要进入自然。内家拳才真正开始了,这里有个顺序,先找后练再验证。练内家拳的玩意儿多是心意理气神志的东西,教的人说不清道不明,学的人如在云里雾里,所以得先找到感觉,东西在老师身上是啥感觉,这感觉搬到自己身上是啥东西,找到了找准了,再去练。就比如说太极拳得自然,这个自然,是啥玩意儿,你得找到,才能按照找到的玩意儿去练,练一阵得找老师看看,是不是那东西,别歪了,练上身了,试试管用不。

正如陈鑫所言一般: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不假一丝强为,强为者绝非自然之理,不能名为太极拳!真正做到了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能不假一丝强为,自然循理而行,拳打得就自然了,到此时可以由外入内了,练习松气,松气就是松体内横逆,争强不顺之气,遵循的仍是上述自然之理,让气血在体内跟着拳架拳势运动,一直练到气血运行如同肢体运行一般顺畅自然。在这一过程中肢体很气血有很多交替反复的松,看似好像没有进展甚至有些倒退,其实不必在意这些假像,按照自然之理一步一步去练就好了,直到内(气血)外(肢体)如一都很自然顺畅了 ,就会感觉浑身关节被一种物质包裹起来,而关节与关节之间的缝隙也张开了,初时有一张纸的缝隙,渐渐有一指的缝隙,和人推手试力会发现关节极其灵活。这时可以加入松心意的练习,所谓松心意,就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去松心,此时要弄明白理、身、心、意、志、气的含义和其间的道理与练习。在这一步的松心意的过程中着重要弄明白理心由何而来,理心生意的过程,意生气的过程,然后练到心发意出,意出志诚,志诚气行,气行形到的地步,就是内三和。但惟独这个阶段最难最难,不但要摒弃自己以前很多积攒的后天的东西,还要积养先天的东西,甚至在一定的时候会混淆先天后天,搞得自己一团糊涂混乱,不过在明白人的指导下,也没什么可怕的,这阶段本身就是先天后天交替出现交替混合的阶段,混乱混为一团,是为了混沌打基础,能混沌了便进入无极状态,那么恭喜,太极拳入门了!

这一阶段我管它叫悟修,因为这阶段练功已经没有悟重要了,而要内悟外修,内外兼修。所以我叫它悟修阶段。这一阶段要多读书多悟理多体认多体证,让身体与内心悟出的理合而为一,用身体去证明悟出的道理。顺便补充一句,悟修的阶段也是变性、成性、定性、存性的阶段和过程。而且这一阶段是树立武德的一个重要阶段,涉入武学已经十年八年,武林中的传闻轶事、恩怨争斗也大都见了,闻了,该树立一种武人的心态,这就是武德,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二字武德尽矣。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武林人该有的仁义我在拙作《含胸拔背》一文中做过详尽解释,可参考之。)道德二字,从来是相辅相成的,德为道之显,一个武者德行如何,间接反映出他对道德追求程度,更能贴切的反映出武者在武道上最终的成就。


阶段三:敛气入骨束展开合

      再接下来就是松骨的阶段,从肢体上说就是松自己的骨骼, 练到别人感觉你是柔若无骨却又柔韧无比,骨骼当然不能真的变成柔软随意打弯的,否则岂不成了软骨病了,这里说的柔弱无骨指的是给对方的一种错觉,对自己而言的感觉却是恰恰相反,要骨坚如铁,把拳架撑住撑圆满了,这就是如棉裹铁,气血皮肉松软柔韧一层一层缠在骨骼外面,这里说的是感觉,不是练法,如棉裹铁是借假修真的东西,假借一个常见的东西作为一种意识存在,身体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慢慢向那个方向转化,借假修真只能是在初期的时候使用,一旦身体有了这东西,就不要再借假了,否则,练出来的一定是假的。但怎么修真呢?这就是第三阶段的练法,说起来谁都知道,就是敛气入骨劲出髓意。敛气入骨凡是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劲出髓意听说的人就不多了,其实这是一句,前面四个字告诉你气要上哪里去,后面四个字告诉你去了以后要干嘛。    

许多练太极拳很多年头的人,其实都能做到敛气入骨,但就是不明其意。敛气入骨很简单,就是把气从皮肉的经脉穴位中收敛到骨头里去。为什么呢,两个意思:从技击的层面说,只要是个人,用力久了都有一股穿透性,练武的人就更好了,力的穿透性更强,一般练过四五年的都能让自己的力穿透对手皮肤肌和肉层,练出整力或者劲的人呢能一下穿透肌肉底层最紧密的结缔组织和韧带层,练太极拳的一开始强调不用力练气,气能出劲,练了半天好容易有气了,也能在四肢内的经脉里流行了,这下能出劲了,结果一接手,被人家的力打穿了肌肉层,一下经脉被截断了,气就不走了,劲又被憋回去,无奈之下还得用力。而敛气入骨以后呢,对手没有高深的功夫别管用多大功力、内劲,也别想打透骨头,打不透骨头就截不断你的气流行摩荡的顺畅,这时候,才有四两拨千斤的基本条件。第二从养生方面说,气在骨头里流行摩荡,骨头里有什么?骨髓嘛,气进去了,在里面来回一走,阴阳两股气来回摩荡,会把骨髓搅动起来,常人一般到了二十几岁,骨髓就不动了,这被搅起来,也会带起沉积物沉渣泛起,骨髓里的杂质就从骨髓里分离出来,再用特殊的功法排出体外,这是洗髓,人生病,80%因为心,剩下绝大数病因是发生在骨髓不纯了,经过每天练功敛气入骨流行摩荡洗髓,杂质排出,而骨髓越来越纯净,不就养生了。洗髓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身体都会排出杂质,有人问过我,骨髓里的杂质怎么排出去的,我说是被排到血液里了,血液里的杂质又被净化系统排出体外了,所以,这个时期,爱出汗爱排便爱排尿,出的汗很黏,味道也不好闻,持续个半年左右就会好了,杂质排的差不多了,异味就小了

如何才能敛气入骨呢?其实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法门,形意有、八卦掌也有,太极有,心意拳也有,很多通背、披挂、螳螂拳里也都有,你要说没有,那只能说明师父还没把您当入室弟子。不过总结起来大约就是束展开合这四个字。束如猴晒太阳,展如猛虎扑食,开则其大无外,合则其小无内,前两个说的是身法,后两个说的是意识,身法结合意识,意识支配身法,形意相辅久练便知其中滋味。

简单说一句劲出髓意,都说劲要有源头,有人说在心,有人说在肾,也有人说在脚下,都有拳理拳论拳谚佐证,我说都对,说的是不同阶段,但是,敛气入骨以后,劲就没有源头了,所以别人摸着发飘发空,啥也没有了,就是劲源没了,说没了也不准确,还是有,只不过不是实的,是虚的,劲源就是意,心意是一种意,顾名思义髓意也是一种意,只不过髓意更加先天,更加没有后天人的杂念,很单纯,这种意藏在骨头里,真的敛气入骨了,慢慢就能感受到这种意的存在了,这种并授予父母精炁,继承于人未成形之前天地精华的本能之意来行气,所产生的劲,就叫劲出髓意,这种劲是真正的内劲,是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如巨浪袭来般,其势令人窒息,其能令人绝望,其性令人无可抵挡,击在身上,如火烧、如电击、如万丈高楼失足般恐怖,最可怕的是大脑会进入较长时间(大约10几秒的时间)停顿,不会思考、无法感知、不能定位甚至不能知道自己的状态是站是立是跌是卧,一概不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