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诗词的分类与写作手法

 梦醒小径边 2017-11-14

 中华诗词按音律分有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按内容分怀人思乡诗赠友送别诗边塞征战诗;田园山水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忧国伤时诗建功报国诗人生际遇诗闲适隐逸诗打油诗新古诗等等
 中华诗词按音律分类

中华诗词按音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一是古体诗古风(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体裁的诗歌都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唐代古风、新乐府。
五古:五字一句,一般篇幅较长,不讲平仄与对仗,不限句数押平韵或仄韵,是否换韵都无规定,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秦中吟》。
七古:七字一句,一般篇幅较长,不论平仄、对仗,不限句数,押平韵或仄韵,是否换韵都无规定,如曹丕《燕歌行》是今存最早的七言古诗、杜甫《哀江头》、白居易的《长恨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杂言诗:有三五七杂言、三五杂言、五七杂言、四五杂言等。一般篇幅较长,不论平仄、对仗,不限句数,押平韵或仄韵,是否换韵都无规定,如李白《蜀道难》、《梦吟天姥吟留别》等。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曹操)短歌行》。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二是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计四十字。

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计五十六字。

五言绝句: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计二十字。

七言绝句: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计二八字

五言排律:每句五字,每首十二句,共计六十字。

七言排律:每句七字,每首十二句,共计八十四字。(首尾不对仗,中间各联都用对仗)

三韵小律:每首六句,共有三韵,颔联要用对仗五言小律三十字七言小律有四十二字。
    三是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五是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和科介,只供清唱。(宾白:为古代戏曲剧本中的说白。中国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说白叫做宾白。科介: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

 中华诗词的内容分类

中华诗词以其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由于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中华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一是怀人思乡诗:思乡缘由是山长水阔游子不归。情感内容: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其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渴望的是团聚。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示例.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从“景”与“情”递进关系中分析。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二是赠友送别诗是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江淹) “人世死前惟有别。 (李商隐)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送别诗的作法,作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赠友送别诗的特征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示例:唐代·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前两句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两句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三是边塞征战诗的特征:边塞战争诗,即诗人描写边疆战地人们环境,生活,情感等方面的诗。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明月”、“大漠”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示例:唐代.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作者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前两句描摹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实则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长年征战,借酒浇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战死沙场。这种豪迈而悲壮的情调,在酒酣半醒之时,也就流露出那种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脆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并表达了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四是田园山水诗的特征田园山水诗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宁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古代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田园山水诗的一些基本特征: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技巧特征: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或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示例马致远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这首曲子可谓“曲中有画”,视野开阔。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花村、草店、晚霞、山色等景色;这些景色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景色优美、宁静清新的山间暮景图。这幅画面体现了作者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生活心态。

五是咏史怀古诗的特征诗家词人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诗人怀古咏古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统治昏庸和社会时弊,或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在技法上通常是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示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高宗建炎三年10月,金兵侵入江西,隆祐太后沿赣江南逃到造口,后流亡到赣州。金兵追到造口,大肆劫掠和屠杀。40年后,作者途径造口,感慨万千,写下此词。

这首怀古伤今的爱国词。作者以眼前之景和过往之事道心中之情。眼前之景:“清江水”、“无数山”、“深山闻鹧鸪”。而清江之水如同无数“行人泪”,暗示着千万民众的种种灾难;无数山峦却沦落他人、无法收复;鹧鸪的哀鸣引发了作者满腔的愁绪。过往之事:登临造口,作者自然而然地回想起40多年前的悲惨史实,满江清水满江泪,悲戚之感不绝于心;回首故都,仍然沦落于敌手,暮晚鹧鸪的悲啼触发心中山河破碎的忧愤。心中之情:家国遭遇之伤痛、今昔时事之忧虑、壮志难酬之悲愤、雪洗国耻之信念。

六是托物言志诗的特征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示例《青松》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示例李贺南国十三首(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时年25岁。这首诗通篇把花人格化并托物言情。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末句则用拟人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己、“嫁与东风”。“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己、“嫁与东风”。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倍增惆怅。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

七是忧国伤时诗的特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志士,谱写了一曲曲忧国伤时诗这些诗,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曲折含蓄,可谓字字珠玑,篇篇锦绣。示例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这首词是南宋沦亡之后,作者隐居山林所作。是一首亡国的悲歌。作者以虚写实:上片写对故都凄凉情景的想象,下片回顾故国情景。今昔对照:上下片的情景对比;化用与用典。“春感”:对南宋故国表达深沉的怀念,对元统治者表示切齿的痛恨,抒发了亡国的深哀巨痛。

八是建功报国诗的特征。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无论顺境逆境,也无论在朝在野,都秉承着建功报国的基本信念。在他们看来, 一个读书人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 就体现在家国情怀之中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缅怀古代明君圣主、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也会出现国难当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的社会现实;还有战乱、民生、北伐等相关字词;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或抒写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恨和哀痛。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示例辛弃疾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就是作者自身的艺术再现,这是一位壮志未酬的爱国英雄形象。词作刻画了一个当年纵横驰骋、为国建功的英雄,而今却被弃置不用、闲散在家,以致年事已高而理想成空、壮志未酬,满腹经纶却英雄报国无门的爱国者形象。词作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词作上片与下片的今昔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鲜明而强烈。

九是人生际遇诗的特征人生际遇诗主要是指那些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情感特征: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示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贬官黄州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打击,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面对政治祸患的人生态度这首词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却能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胸襟。上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快哉亭下以及远处的优美景象;下片先用特写的笔法描写亭前江面的明净和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场景,借此表达自己面对政治祸患和人生风浪的坦然自若;然后在结束之际指出,只有心存浩然之气,自然就能够领略到生命的快乐和惬意,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虽遭遇打击,却仍然豪迈豁达、乐观面对的态度和胸襟。面对人生挫折,不消极颓丧,不耿耿于怀,应坦然面对,应豁达从容。

十是闲适隐逸诗的特征闲适隐逸诗主要是指因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和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而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闲适隐逸诗常见意象:田野山林、清风明月、野老隐者、梅兰松竹、龟鹤鹿兔、蓬门柴户、榆柳桑麻等。闲适隐逸诗常见情感描写:平和安宁的氛围,悠闲详和的心态;美丽的乡村风光,浓郁的生活情趣;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热爱。闲适隐逸诗常见技巧:或融情于景,或烘托渲染,或虚实结合,或视听兼备。语言质朴清新。示例王维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十一打油诗打油诗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雪诗》云: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打油诗创造起来较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便于记忆等。打油诗流传开来。

宋代打油诗宋代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但她面对苏东坡挑逗性的诗句戏弄,应对自如,反唇相讥,出口成诗,尤为得体。诗云:

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

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

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清代打油诗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这真是强人所难。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

“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

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常以入韵入律取胜。笔者写了首爱好》:

朝暮抽闲品打油,一弯明月乐春秋。

浮生不做功名客,为有诗书侍白头

讲二、四、六平仄相间、联内二、四、六平仄相对、联间二、四、六平仄相粘的打油诗不好找!笔者却无意写了出来

“平仄相间”是说,一句中的相邻音节不同声调,平声后面是仄声,仄声后面是平声。“平仄相粘”是说,奇数句的第一个音节与前一个偶数句的第一个音节声调相同。例如:第二句若以平声音节开头,则第三句也以平声音节开头。“平仄相对”是说,偶数句的第一个音节与前一个奇数句的第一个音节声调不同。如第一句若以平声音节开头,则第二句的开头音节应为仄声。

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

十二是新古诗:也称新古体诗,就是以新诗写古诗﹐也就是现代化之中国古诗、汉唐诗。新古诗创始人范光陵博士 ,在国内外号称“三冠才子”,即中华电脑之父、工商管理大师与世界桂冠诗人与书画家。台湾大学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历任美国加州大学管理系正教授、院士及台湾“国立成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华工商管理学会”世界总会会长、“中华文化协会”会长、“世界文化总会”会长等,名满国际,被尊为现代化教育家。

一是新古诗使得古诗不必拘平仄;但诗之二﹑四句末仍保有韵。也称新古体诗. 就是以新诗写古诗,也就是现代化之中国古诗, 汉唐诗.新古诗使得古诗不必拘平仄、诗之二、四句末仍保有韵,但韵有自然之音乐感即可,不必拘于古韵,新古诗同时用新诗的现代感来写,保留古诗优点, 但不必套用古人陈语陈词, 难字僻字兹以新古诗创始人范光陵之新古诗为例: 《人生》
    人生如海潮,起落有定时。

若不勤撒网,潮去悔已迟。

此诗之形式原则如古诗,唯不拘平仄,第二、四行末字「时」、「迟」有韵律感其所使用文字与观念均现代化、口语话。

范光陵创始了新古诗运动,在于使诗歌全民化与大众化。1986年他在世界诗人大会中被选为世界桂冠诗人。其诗意派管理学深受世界各国媒体瞩目与好评,他经常应邀在国内与世界各地举行演讲,所到之处皆引起震撼与轰动。如二言新古诗《碧荷》.

碧荷

红花

屋小

我家

此诗只有八个字共分四行﹐第二﹑四行末一字「花」﹑「家」有自然之韵﹑其语句现代化, 口语化。

二是为什么要写新古诗?古诗有其优点但近体诗所用平仄音韵束缚了内容展示﹐致使许多人看不懂不敢写, 又怕人见笑。新古诗不拘平仄,用自然音韵来松开中华诗文化千年以上裹脚布。新诗优点是人人可写。但由于无任何形式﹐使人不知什么才是新诗﹐又与中国诗学之根关系疏远﹐又不易记诵不易流传故只有以大致合乎中国诗学形式来提倡写作新古诗用新诗之现代化语言,采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写作新古诗。国际名人陈香梅女士说:新古诗中华文学的一大突破﹐使诗词大众化﹑普遍化﹐我鼓掌支持人人爱读诗人人可以写诗

三 中华诗词常见的写作手法

 中华诗词常见的写作手法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表达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一是表达手法: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如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杜甫《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宁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又如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通过抒情表达诗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情感。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如(温廷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是修辞手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林逋《山园小梅》):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马致远《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后再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又如(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三是表现手法:用典方面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意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如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这首诗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的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中;“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这是唐代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动静画面是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与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

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与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中华诗词常见的语言风格 

一是清新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如王维《山居秋瞑》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 

二是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的.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却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心情. 

三是明快其特点是直接,明朗,爽快,泼辣,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不绕弯子,一语中的. 

四是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西体味.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表达对妻子的怀念,却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五是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练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六是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作品往往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七是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八是奔波直率有气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陶尽,千古风流人物",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伫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九是洗练语言表达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独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颖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一见斧凿. 

十是浓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中杜甫《登高》中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愁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十一是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丈人、贱子”;“读书下笔”;"红浸""青悬"词语均可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辞藻精致华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