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了就不中用了?这段视频让你重新认识老年生活的无限可能

 萨拉丁123 2017-11-15

以前,我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那是因为在传统社会老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老年人却被贴上了落后、累赘的标签。很多老人自己也会感慨,老了不中用了。这一方面是老人心态的问题,一方面也是我们的社会没有给予老年人实现生命价值的机会。

今天阿沐分享的这段演讲,来自一位叫周传久的台湾记者,因为工作需要,他走了许多欧洲国家,观察这些国家的老人如何在晚年活出价值。他的讲述,或许会让你重新省事老年人在当今社会中的位置,发现他们所潜藏的价值。


视频来源:大爱电视(台湾)


——以下是阿沐的文字整理内容——


过分强调单向照护

忘却失能者价值

这里,我先用按摩器引出台湾常见的照护模式。在失智安养中心,照护者一般都是用按摩器给被照护者按摩。但我在以色列学习时,我看到是照护者在照护完失智老人后,会把按摩器交给老人,让老人给照护者按摩。


这两种照护方式都在维护老人的尊严,而后者更能让失智老人能够自己做一些事,让他照顾别人,从而体现他的社会价值。


在荷兰,我看到一所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在做失智照顾。一般针对失智老人的音乐疗法是:唱歌给老人听,陪老人一起唱。但他们将音乐指挥棒交给失智老人,由老人来指挥。我们假想自己是一位失智者,当我在进行音乐治疗时,我如何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呢?当照顾者在为我们做一些事时,我们可以感觉到被照顾着,而当我还可以指挥他人,这让我感觉到自己可以控制一些事情,感觉到他人可以随着自己的互动而互动。


以上两个例子,都在说明一个道理:即使是失智老人,在照护时可以通过互动,让老人参与做一些事从而增加他的价值。


强调科学照护 

延缓老化迈向圆满

最近,我去芬兰看望曾经在台湾恒春基督教医院工作的第一任恒春基督院院长。他现在已经78岁,还在雪地上翻滚。我们通常会花钱来购买照护服务,但是在芬兰这个国家,通过科学研究找到更多不需要花钱就能够延缓失能和防跌的运动。但我要说的是,院长都78岁了在雪地上翻滚,就是在展现自己的价值。不论你到底是风烛残年还是迈向圆满,你怎么去看待自己就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


院长在雪地上翻滚


在2005年,欧盟所有电视台共同出版了一本《Age into Fous》手册,因为他们发现,社会对老年人有很多刻板印象。


比如年轻人带老人去医院看病,认为老人是不会自己讲,往往都是年轻人在讲。再举个例子,我在高雄看到一位失智老太太,她是因为髋骨做了手术,家里人就担心她再摔跤。可是她年轻时很喜欢做饭,因为失智,家里人就很怕她会忘记关火。于是,家里人只要看到她站起来,就要她“坐下”,所以她每天都会听到20遍”你坐下“。这对于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造成多大的伤害。事实上,对早期性失智老人,如果她的记忆是完整的,让她做熟悉的厨房工作远比去做一些不熟悉但民间认为老人应该做的机能性的运动要安全的多。


其实,在适当的辅助支持下,失能老人也可以活出更多的价值。


我去荷兰的辅具制造中心时,看到一位物理治疗师正在帮助老人学骑脚踏车。因为在荷兰的生活里,骑脚踏车是基本的生活能力。老人能够骑脚踏车,会认可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会觉得自己跟其他人一样,都可以骑脚踏车来来往往。另外一个就是,老人会重新建立起一个从小到大的荷兰印象。后来我才知道,老人有一只腿是义肢,在有他人的支持和辅具协助下,在老人被认为有能力可以做的情况下,让他有独立自主生活的尊严。


有一个理论:一个老人过马路,如果你三次扶他过马路,第四次他就不知道自己怎么过马路了。我们不能为了展现自己的孝心,只要看到老人过马路就纷纷上前去扶他,这样会让老人丢失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尊严。所以在确定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老人自己过马路。


从年轻累计自我价值 

为人着想产生创意

前段日子,我在丹麦的一个乡村社区里认识一位老人。他发现进入社区的车辆都开得很快,会危及孩子们的人身安全。他从年轻时就一直有一个想法:要顾及他人的安全这不是为了做好事,也不是积累功德,而是他觉得人的价值就是要让别人安全,认为这是自己的社会责任。


会测速的大象


所以后来,他就在路边安装了一个会测速的大象,如果你能够以低于时速50公里的速度开进社区,大象就会向你摇鼻子打招呼。但如果你没有按照规定做到,大象的鼻子就不会动。对于这位老人,在他年轻时就认为:那些与我不相关的人,他们是跟我有关系的。那么老了以后,他还是会继续想通过自己的创意给与自己不相关的人做事,这不仅给别人带来价值,同时也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照顾并非只是给予 

失能者可创造价值

在台湾很多地方,对于照护的看法就是单向给予(一直给)。其实对于年纪大的老人,即使是轻微失能还是有生产力的。我在芬兰的一家日间照护中心,一群有轻微失能的老奶奶聚在一起缝织物,他们一年可以生产价值4000万台币的产品,拿钱去援助德蕾莎修女在印度照顾小孩的工作以及其他国家的需要。那这些老奶奶来这边是为了什么?为何不呆在家里像慈溪太后一样等着别人服侍自己,喊一句:小李子快来扶我。这样只会加剧老人身体失能的严重性。


有轻微失能的老奶奶们聚在一起织毛线。


老奶奶们现在还在尽我所能地做这件事,是因为在她们年轻时,擅长一些手工活来缝补地毯拼布拿去给没有衣服的人穿。这是创造的能力,对她们好也是对他人好。可是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芬兰这个国家,从早期就重视海外服务,一直到现在,芬兰在全世界有300多位提供社会服务和医疗服务的人。


如果要探讨老年价值,我们就要从年轻时就要思考:你是为了你的长辈,还是为了你自己。终究需要思考:我现在活在当下,我为什么活着?我跟别人有什么关系,或者是与不相关的人有什么关系,他人的痛苦又与我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先不解答。


退休前的准备

重建社会连结   产生幸福感

在45年前,挪威的护理人员就发现在护理师公会中,很多护理师退休后他们的位分丧失。因为在职场中有人喊他们“处长好”、”组长好“,可是离开这个位分后,他们走在大街上就是普通人,所以他们觉得退休是需要准备的,于是挪威开始成立退休准备学校。


挪威--退休准备学校的教室

 

现在,预备退休的课程已经成为产业。他们其中的一堂课就讲:一个人退休之后的位分在哪里。我记得该校校长讲过,他的女儿在土耳其当外交官,孙女从土耳其回来的时候,对自己说“爷爷,我爱你!”。他高兴的笑了,虽然他退休了,没有社会上的地位和位分,可是孙女会对自己说”我爱你“,所以校长就会鼓励大家去思考:在我们60岁以后或者是离开职场以后,我们的价值、位分该建立在哪里。

 

一般说,人年纪大后,最重要的是要有钱。但很多研究显示,人到老年真正有幸福感的因素是在于你的价值。而你的价值又来自你不能孤单,你能够从周围的互动中知道你是谁


反思失能者的生存价值  

破刻板印象回归人本

最近我去丹麦时看到一个戒毒村。戒毒村跟老年价值又有什么关系?因为这个戒毒村最初的一位负责人现在已经70岁,有糖尿病,膝盖又开过刀,按我们正常想法,这位负责人大概很难再参与社会活动。可是到现在他依然去戒毒村,那是因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戒毒者回归社会往往不会被接纳或者是复吸。他想帮助这些戒毒者获得能够独立生产的工作,他们帮丹麦的交通部做路标反光板,所以他能够有30%的经费,能够自给自足,而且戒毒者可以通过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还可以抵消他的部分支出。现在想想他都已经70多岁了,还在做这些事,就是因为他年轻时就对戒毒者有怜悯之心,会挂念这些人,所以还是归究到,我们平日里该如何去想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我们其实可以通过运动来维持自身健康。而在台湾,太多数的人认为价值是建立在财富之上或者价值一定要新台币推出来。很多时候,维持我们的心智不需要很多钱,而是一些观念。维持自身价值,就可以多做运动。


台湾现在对于膝盖坏掉或髋骨有损伤的人,常常就觉得他们就只能坐着,以至于这个人最后的价值会越来越低(我讲的是生病跟他的心智)。可是水下很多活动对膝盖坏掉的人是没有影响的。其实,我们可以想明白:要让老年人有自我价值和我们愿意让老年人有更多的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办法来突破目前所面临的困难。


到老仍可加值   

知识传承抛却年龄歧视

这个也是让我看到老年人的价值。在12年前,我去丹麦的安宁专责医院(丹麦一共有17个安宁专责医院,不是安宁病房,是整个医院都是安宁照顾)。当时带实习生的一位护理师,她已经86岁,还带外国人实习包括亚美尼亚的护士。当时我去拜访时,她一见我就说“你坐下来',或者是“我在听你讲话”。我觉得这是在认可我的价值。


86岁的护理师,仍在带实习生


然后我把照片带回来给台湾的护理师看,意思就是50岁-55岁退休太早了,还有很多机会。台湾现在人口老龄化,退休年龄在延长。在北欧国家,你大概在69岁到71岁才可以正式退休。所以在60岁到71岁或者是到74岁还没有急剧衰弱的年龄之前,你怎样活的更有价值,一方面是你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是你的社会参与。如果太早停留在家中,看政治节目发牢骚或者老伴要出去还骂她”不准出去“,这样不仅自己失去价值,你还要让别人也没有价值。


延长工作年龄成趋势 

社会需要老年价值

下面讲的是一位挪威的护理师,他在急诊室工作多年,所以他有丰富的经验去应对在急诊室出现的各种情况。他现在还以兼职(On Call)的形式每天有几个小时在急诊室。


最右边的就是有多年急诊室经验的护理师,现在以兼职的形式参与社会工作。


大家都知道,在急诊室难免有暴力发生。我记得有一次,有位患者冲进急诊室,脾气很暴躁,很多医生和护士都有点怕躲在一旁,这时他就跑过去问患者:“你叫什么名字“,上下打量了这位患者的身上情况,问”你是不是以前做过海员?”那位患者随即就安静下来,因为在患者看来有人愿意看自己,愿意听自己讲话,愿意肯定自己的位分。那些年轻的医师和护士就惊叹,为何他出场患者就被安抚下来。其实这位护理师就是运用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一方面是他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是人生阅历。所以现在北欧的护理师在60岁到73岁时,会每个礼拜的几个小时被派遣去急诊室(人才派遣)。


通过做布偶,实现自我价值也给别人带来价值的89岁老人


这位老太太我见过两次,第一次见,她85岁,第二次见,她89岁。手上的玩偶是由废弃的布料做的。慈济倡导资源回收(除了将衣服送给别人,还可以多次将原物重制),老人做的是小红帽,翻过去是大坏狼,转过去是外婆。所以一个完全是废弃的布料,由一群有创意、有知识、有经验的老人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在这样的氛围里,老人可以创造出自己的价值,而这些老人做的会成为芬兰所有公立图书馆用来讲故事的布偶或者其他国家小朋友的玩具。这说明,老人在用自己的创意来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被他服务的人也很有价值。


在北欧,二手商店是很常见的,因为整个国家的价值观会导致他们有这样的观念:一方面是不浪费社会资源,另一方面是卖了以后可以拿去做海外服务的基金。他们的做法是:二手商店会重制物品或重新整理物品。操作模式:两人一组(老爷爷或老奶奶),因为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每3小时为一班轮流换班。通过这个模式让老人与他人互动,而且是老人比较熟悉的,这就是“怀旧治疗”。当别人来买这个物品时,老人可以跟别人介绍物品,他们还可以用二手物品重制新的东西,当别人来买东西时,老人要用大脑来算钱。这在北欧的每一个乡村都能见到很多二手商店,台湾也有。


我们整个社会还有很多资源,可以让老人参与进来,与他人互动的方式比通过完全很机械式的机能治疗或药物治疗的互动更有趣、生动。


延缓老化

提高生活品质

人老之后很难在家独立生活(比如换电灯、换轮胎),这时就需要有义工。我提到的这个义工俱乐部是移动性的,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一起工作,这样是为了让知识传承,也会让两代人之间有互动。



画面上的这位老人,以前是一位卡车司机。他说他一辈子都在开卡车,想更多地跟人有互动。于是,义工组织就邀请老人去别人家里清扫院子或者做其他事情,这也是看到这位老人的价值。所谓“老年价值”,不一定就只有坐在家里,含饴弄孙或者一动不动就等着别人给自己东西,你参与社会活动,与别人互动交流或者教导年轻人与开拓自己的视野都是有帮助的。如果台湾也能这样做,是可以减少很多照护经费的。


中重度失能者

仍有光辉 

下面这张图的右边那一位是以前在台湾屏东服务的一位芬兰老师,左边是中风失能的老人,在急性后期照顾的医院里面,不是单一的做一些机械式活动,芬兰老师经常来看她,带她唱歌,长此以往,中风失能的老人恢复一些语言能力。所以呢,两者都存在着老年价值,芬兰老师还比患者大10岁。


左:中风失能患者     右:芬兰教师


那对于中重度患者,仍然可以活出生命的光辉。从生命的位分去解释:你可以放下自己,为别人多做一点事情,就有不一样的视野



这位老人是芬兰人,在台湾工作了30年,这张照片是他93岁时拍的,那时他已经不能动了,但在家每天早上八点钟,他会打电话唱歌给别人听(一般是那些比自己更年老的老人,甚至有102、103岁的),他说那些听他唱歌的人说虽然自己每天差不多都是这几首歌,可是听了很高兴。将心比心,如果你一天在家24小时,都没有人与你说话,你喊一声也只有你自己声音的回应。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能够有这样一个人给你打电话,还亲切的给你唱歌,给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也只是用到了你的知识、智慧、经验还有先前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即使是失能者,他也可以做这些事,同样是打电话,但是他用起来的价值就会影响自己和他身边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