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一场,相煎何太急!
——沅江弑师案杂感
程予东
【导读:往往最近的路可能变成最远的路。教育需要慢慢来,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其实也是一种人格修养和品格修养,它最能暴露一个人的精神底色。】
我们只是看到了一则消息,却不知道事情发生的因由。
据悉,11月12日下午3点45分,别的班级大都已经开始放周假,鲍方还在高三2班的教室里。他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学生李力记得,当时鲍方布置大家观看一部励志电影,要求写完观后感再放假。留下的同学在完成着这项作业。
很快,罗某杰走出教室,和鲍方说他不想写。“他的声音不大,但态度不好,很多同学都能听见,”李力称,班主任那时明显有些生气地和罗某杰说:“不想写就转班。”说完,他就回了办公室。
有同学看到,三五分钟后,罗某杰走出教室。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他拿着弹簧跳刀悄悄去了一间教室之隔的教师办公室。之后惨案就发生了。
从这些文字可以提取他们冲突的起因,看了励志电影,班主任让学生写观后感,罗某杰说对鲍方老师说自己不想写。他是尖子生,学霸级类型,依照学习能力来说,他一定可以写出来这份作业。为什么不愿意写?我们不能确定知道他心里的真实想法。不过可以同理联想推测。作家张炜说:文学写作要源于个体生命的感动,要依赖生命的特殊状态,极为愤怒、极为忧郁、极为欣悦和亢奋……在这个时候,他才有可能写得好。
测想,罗某杰同学的内心在看了这部电影后,个体生命并没有强烈的触动。非要写内心感受缺乏或者无感的文字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抗拒的。但是抗拒归抗拒,绝大多数学生会为赋新词强说愁,最后完成一份作业。就像例行公事一般,很机械。为何意义不大,却依然要要例行公事呢?因为是老师的要求,不完成会引来后续的麻烦,为了摆脱后续的烦扰,那就写吧。不过一个班级里几十个人,可能存在特别抗拒的学生,他会用某种方式把内心的抵抗表达出来。罗某杰同学就是这样的类型。他对班主任直陈不想写的看法。
李力说:他的声音不大,但是态度不好。注意他说的话,态度不好。什么是好态度?好态度就是和老师语言平和商量,现在没感觉,能不能稍微迟一点时间完成。态度不好就是生硬拒绝,没有回旋的余地。对老师如此生硬拒绝的态度,这可能挑战老师的内心。罗同学成绩很棒,老师欣赏他,对他有更高的期待。尤其是班主任。一般情况下,被寄予欣赏和高期待的学生,要求自然也严格一些。但是罗同学却泼了那颗热切的心一盆凉水。负责的班主任热切期待的班主任,有些受不住。所以他当时明显有些生气地和罗某杰说:“不想写就转班。”
不想写只是一份作业美完成,是一桩小事,但是不想写就转班就是大事了。转班对罗同学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惩罚,嫌弃,决然冷漠。个人觉得,对一个人最深切的惩罚就是无视他的存在,对他的抛弃。批评责怪还在其次。他怎么想呢?自己是班级头号种子选手,却仅仅因为不想写作业就被抛掷,这样的惩处是惨烈的。不能接受的。鲍老师说这样的话是真心吗?我想那不过是一时间的气话而已。成绩这么好的学生怎么忍心让他转别的班呢?平时对他都是爱护有加的啊。气话是当不得真的。你以为的素常在另一个人那里就成了全然的真话。被抛弃的羞辱鼓荡着少年愤然的心,他转身拿了弹簧刀去了教师的办公室。被怒火燃烧的心啊挥刀疯狂地刺向老师,鲍老师身重二十多处刀伤,致命的一击,扎在脖子上,刺穿颈部。
想想,二十多刀,那一定是彻底丧失了理智的猖獗之举,就是要置老师于死地的残忍啊。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他捅死自己的班主任后,没有逃跑,把刀扔在了作案现场,后来又跑去走廊试图跳楼,其间一语不发。“能看得出来他跳楼的时候不像假装,他很害怕。”老师王平说。试图跳楼?这样的举动就是要终结自己的生命。他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因为他告诉鲍老师的女儿(同班同学)自己杀了他的父亲。他试图跳楼毁灭自己说明他要承担什么。他一语不发的沉郁,灌满了恐惧。这个时候的他在回到理智的路上。
回溯惨剧的原因,我们感觉罗同学和鲍老师都在情绪的火山口上。鲍老师的气话彻底激怒了罗同学,罗同学的每一刀都是情绪的炸裂后果,应激杀人。什么类型的人容易应激杀罚呢?一般来说压抑的人,沉默封闭的人,自卑的人。
不少同学对罗某杰的印象是有些孤僻,沉默寡言,没什么朋友。经常穿校服,只见他穿过两双不同的鞋子。这说明什么呢?他对自己的外在并不着意,这样的年纪不着意外在,说明不存取悦的人,不在乎外人论是过于自我的折射。他非常节俭,别人一周100元,他一周包括早餐在内只花20块钱。但还是会挤出钱来买漫画。交友会有一些额度的消费,非常节俭的人很少有交友活动。买漫画是为了兴趣,但是漫画细节和内容从不与人讨论,他所有的想法念头都埋藏在心底,有些情绪就潜伏了。他偏科,英语弱项,他平时喜欢在成绩不太好的同学面前炫耀自己考高了多少分,几乎不和成绩好的交流。这是人的本性使然。在弱者面前炫耀自己是为了一种存在感,自豪感。在强者面前噤口是自卑感的体现。自大的人容易自卑。这是两种端点的情绪。缺少一份失之淡然,得之坦然的平和。
一个人的情绪一直得不到良好的渠道纾解,淤积在心里,看似风平浪静,只要有一根导火索就可能彻底引爆。杀伤力让人瞠目结舌,无法可想。那个鲍方老师尽心负责,关爱呵护学生,人也幽默风趣,上课有自己独到的选择。是一位市级优秀老师。却惨遭毒手。让人不胜唏嘘。更加悲催的是他的女儿还在自己班里,妻子罹患癌症。这让人情何以堪呢!负责的老师,尽心的老师啊,也是最容易受伤的类型。
不过,有的时候需要想一想你所谓的责任是不是一种刚性严厉,义正是不是过于辞严?杨林柯老师说:从人性的角度看,义正辞婉才更能达到效果。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比倾盆而下的大雨更能为土地接受,人性也一样,最近的路可能是最远的路,干啥都别着急,教育需要慢慢来。教师的语言修养其实也是一种人格修养和品格修养,它最能暴露一个人的精神底色。
此事一出,令人不由扪心自问。师生之间本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多是在琐屑的管制和抗争间游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情绪最难安顿,老师遇到对抗的学生,先安抚他的情绪,缓缓而来,切莫横冲直撞而对。你若倒下,家就是阴惨的,学生如倒下,学生的家是阴惨的,你也不会有什么晴天。师生一场,偶然相遇,相煎何太急!
【作者微信公众号:予东田圃 yudongtianp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