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坤都庙的传说

 liuhuirong 2017-11-22
作者:不详

  坤都家居通辽后旗吉尔嘎朗,与僧王同乡,来往甚密。咸丰末年,因随僧王荡平东捻而受封御前行走,并赐予金银马匹,从此便以武职代名叫坤都御。

  同治四年,僧王遇难。坤都御回家乡后旗祭奠僧王。正赶上莫力庙放经之时便随好友广福寺主持一起去莫力庙朝拜,继而又去科左中旗花吐古拉的唐格尔庙,在往返途中遇见一桩奇事:这一日,他们正坐在一个被泡子半环抱的沙坨上小憩之际,忽见北边呈现一条十里长街,亭台楼阁连绵起伏,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甚奇,于是决定逗留三日,在方圆十里踏查一番。

  此泡子名曰灰鹤泡子,被十八道岗子,龙脉生焉南有滚滚辽河,呈吸珠之势,中间有一片开阔地,又有二道河子。自然沟子在坨包南北缓缓而流,芦苇摇曳,雉兔成群,偶尔传来几声狼嗥,倒给恬静增添了几分野趣,悠然哉。坤都御看罢多时,自言自语道“好一个去处”。

  广福寺主持看坤都御这股兴致,才讲述了他师父的禅语“天上有三星,地下有三生”。

  原来僧王伯父布和特木尔达喇嘛是广福寺主持的师傅,因蒙医精湛,又布施于民,对八百里科尔沁了如指掌,曾对他说:“莫力庙与腾格尔庙之间,有一块儿风水宝地,若在那建庙,功德无量,百年后将有奇人居之、怪人生焉。”“莫非便是此地?”(三庙能呈三星之势)。

  二人言语间,忽闻泡子间有浪花激荡之声,又见三只灰鹤惊起,长唳飞向西南,此时泡中立一黑橛子,甚是骇人,细视之,一黑鱼也,长三米有余,头上尾下,直立如柱,吼叫如牛,转眼向泡边飞驰,将一头正饮水小牛用长须缠住,拽入水中,踪迹皆无。

  坤都御二人惊诧不已,但见两朵莲花双双绽放、异彩夺目,片刻,寂静如初。坤都御仰面躺在沙陀上,毫无倦意,奇景屡现脑际,耳畔萦绕朋友禅语,猛然间三星熠熠放光,顿有所悟,遂生建庙之意。回京后,坤都御将所有金银均用于建庙,庙砖木结构,两层二十七间,雕梁画栋,又在北京特制三个鎏金定,朝晖夕照,金碧辉煌。

  这就是坤都庙的由来,庙因大水坍塌而移至屯中高地,按原样重建,于1947年拆除。

  坤都庙简介:

  同治年间,庙是一位随僧王出征的武官坤都,因有功受清朝廷赏赐,用此钱建的庙宇,已有一百四十余年,村中庙址是再易其他,亦有百余年矣!

  庙双层,二十七间,砖木结构,藏式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顶上有从北京制作的三个鎏金顶,朝晖夕照,金碧辉煌,1947年,因盖龙兴当乡公所,将庙宇拆除,青砖盖了八间房,直至七十年代中期尚存。建国后,幸存古榆两棵,泰山石石狮一对,昌图产大锅一口,上有铭文“昌图辽源,辽源北门外大街五闾门口(此字不清),铸大锅一口,匠人:聚金长,光绪三十三年夏月”铭文被人盗走,只留下破锅残躯而,两棵百年古榆亦遭不幸,其中一棵被锯之,,献身于大跃进年代水利发电,做了水轮机木轮,开轮运转当日便绞死一人,惨不忍睹。所剩一棵,虽树粗三围,雷击而折,时1999年7月,晨,村民纷纷前来观看,张月林写一篇古榆祭文,发表在《通辽日报》上,以志之。庙内常有喇嘛四五十人,使用藏文,说藏语。每年4月18日是庙会,喇嘛们到后旗东花登地主家做法事,全村父老乡亲去庙上磕头上香保一年平安,在该天,用两个大锅装牛羊肉和米煮肉粥,供村民免费食用,当时说粥具有祛病驱邪的功能,庙前的两个石狮子现位于村政府门前,保存完好。

  坤都庙是藏传佛教寺院,一年两次庙会,一次是每年农历四月十八,祝福草原,为草原祈福,保佑一年风调雨顺,水草丰美,并且在这天活佛被请到花登苏木讲经,举行法式。另一次是农历八月初十,庆祝丰收,感谢上苍。

  庙会放经:每年放经的期间,庙上用大锅煮肉粥,供来的斋客免费食用。并且有大量客商前来,如沈阳客商,供应各种农业用具,生活用品。远处甚至带帐篷、骆驼队的香客前来,场面蔚为壮观。

  1945年,高万升家“赐勒家堂”(续家谱),庙里做七天法式,有驱鬼舞蹈,穿戴服装面具,配以大长号、海螺长号,保佑人丁兴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