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4-6何所悟入如何悟入

 太阳当空照917 2017-11-24
  第六项、何所悟入如何悟入
「于此悟入唯识性中,何所悟入?如何悟入?」
  这底下说悟入依他起性。「于此悟入唯识性中」,就是于此名、义、自性、差别中,觉悟了唯有识,唯是内心的分别。这样觉悟了,在这里边「何所悟入?如何悟入」,这个「何所悟入」呢,这是问这个悟入的境界,你觉悟了什么境界了呢?「如何悟入」,是怎么样能悟入这个境界呢?按下面的文的回答呢,就是分成两段,分成两段的。分成两段,那个最后那一段就说一个譬喻,所以这个「如何悟入」就是问的譬喻,用譬喻来开示我们悟入的次第,悟入的境界,这样子的。这是问,这下面回答。

「入唯识性,相见二性,及种种性:」
  说是悟入什么境界?这回答就是悟入三个境界,悟入名、义、自性、差别都是识,这样的悟入的境界有三种差别:「入唯识性」这是一种差别,第二是「相见二性」,第三是「种种性」,悟入这三种差别性。这个在前面「所知相」上,安立唯识有三相;那么现在这是经过了修行的时候,能悟入这三相,是这样意思。这底下解释,怎么叫做「入唯识性」呢?这是第一种境界。

「若名,若义,自性,差别假,自性差别义,如是六种义皆无故;」
  这就叫做「入唯识性」,这一段。这上面说「如是六种义」,前面说四如实遍智、四寻思,那个数目是个四,而这里面说个六,这个怎么讲法呢?「若名,若义,自性,差别假」,我们先说这个六种数。「名,自性,差别」这是三个,名、名自性、名差别,这是三个;「义,义自性,义差别」,这又是三个,所以加起来就是六个。这个「假」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名,义,自性,差别」这六个都是依内心的分别而假立的,依内心的分别而有的,所以都是「假」的,就是名、义、自性、差别都是假有的。「自性差别义」,这个假有的「自性差别义」,都是假的。「如是六种义皆无故」,因为这六种,我们不修行的人习惯上执着的真实义,在这六种里面都是没有的,没有那个所执着的真实义的,所执着的真实义都是没有的。那么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内心的分别,所以叫「入唯识性」,这个「入唯识性」就这么解释。这个分成六种,「名,义,自性,差别」都没有真实义,只是内心的分别。我们能这样的肯定地觉悟了,就叫做「入唯识性」,这是第一个境界。

「所取能取性现前故;」
  这是指这个「相见二性」,这个第二种差别,第二种境界。这个「名,义,自性,差别」都是没有真实性,只是我们内心的分别,我们内心的分别就是个识,但这个识若一动的时候呢,他就有所取的相、能取的见,「相见二性」的显现,就会有这个分别。只是识,但这个识若一动的时候,就有所取的相、有能取的见。前面曾经解释过,因为无始劫来这个名言的熏习,心若一动的时候这个名言种子就现出来种种差别相,那么这个相一现出来,在相上种种分别就是见,就有相见的两种:有所取的相、有能取的见,这两种相貌现前。所以若是悟入一切法唯识的时候,同时也是有相、有见,有这两种体性的不同,这叫做「入唯识性」,这样意思。

「一时现似种种相义而生起故。」
  这是第三种「种种性」。现出来这个有能取、有所取都是虚妄分别,虽然都是虚妄分别,但是在分别的这个时候,这个于同时之间呢,在「一时」之间呢,他会现出来相似的,就是虚妄的,虚妄的「种种相义而生起故」,这个能分别的心在所分别的境上就会同时会有很多很多的差别的所分别的境界出现。这样子呢,你这样子去观察思惟的时候,也就会知道「种种相义」的生起也都是虚妄的,都是识,并没有他真实的体性的,你这样去思惟去。这样讲呢,这个「何所悟入」,能悟入这三种的境界,这三种境界并不是个别独立的,实在就是一回事,就是一回事。「相见二性」和「种种性」也是一回事,「种种性」也就是「入唯识性」,是无差别的。你能这样觉悟,觉悟都是识,同时而还有「相见二性」和「种种性」的差别,你能这样的去觉悟了呢,那就叫做悟入唯识性,是这样意思。这是把第一个问:「何所悟入」这句话回答了。

「如暗中绳显现似蛇,」
  这底下回答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悟入」,问这个悟入的譬喻。譬如在幽暗中有一条绳子,这个绳子盘在那里显现出来的相貌,就像一条蛇在那里似的,像蛇的相貌现出来,那么这是一个譬喻。

「譬如绳上蛇非真实,以无有故。」
  这个譬喻我们去看一看呢,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绳子不是蛇,但是我们看上去就认为是蛇,虽然你认为是蛇,那个蛇还是不真实,蛇是没有的。「以无有故」,因为没有蛇,只是绳嘛!没有蛇的。那么这是一个譬喻。

「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
  这个绳是譬喻什么呢?就譬喻这个依他起。这个蛇譬喻什么呢?譬喻这个遍计所执,譬喻这个遍计执性。这个依他起主要就是说一切法唯识无义,就是我们的分别心,一切法就是我们一念分别心。这一念分别心也是缘起的,是如幻如化的,是不真实的,是虚妄的。我们执着这个虚妄的一切法是真实的,就像在绳子上面看他是蛇,看那个绳是蛇似的,是这样意思。「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若是我们听闻佛法了,我们觉悟了,觉悟了,知道彼那个蛇的义相是没有的。我们执着一切法是真实的,在一切法上是没有真实相的,是没有真实相的。没有真实相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蛇是没有的,那么「蛇觉虽灭」,我们注意看的时候呢?这个灯的光明这个度数高了一点的时候,看的是绳而不是蛇。就是智慧增长了的时候,看的这依他起,不是真实的,是这样意思。那么不是真实的,就是蛇的感觉没有了,不感觉是蛇了。虽然这个蛇的感觉没有了,「绳觉犹在」,绳子的感觉还是在,还有一条绳在那里。就是我们不执着一切法是真实的,但是虚妄的一切法还是在那里,还有虚妄分别心的存在,是这样意思,「绳觉犹在」。那么这时就是破除去遍计执了以后呢,就通达了一切法唯识无义了,这个唯识无义的这个分别心还在,就是这样意思。

「若以微细品类分析,此又虚妄,」
  若是进一步再微细地一类一类地去分析这个绳子的话,这个「绳觉犹在」,我们再去分析、去观察这个绳子的话呢,又发觉这条绳子也不真实,怎么知道呢?

「色香味触为其相故,」
  这个绳子他是怎么成就的呢?他就是色香味触这四种成份组成的相貌,这个绳子是这样成就的。那么若是你通达了色香味触的时候呢,那个绳子的感觉就没有了,「为其相故」。

「此觉为依绳觉当灭。」
  这个色香味触的这个观察的智慧为根据,那个绳的感觉当然也就随着灭了,就没有了。就是你若观察他是圆成实性的时候呢,那个依他起相也就不见了,依他起相就不现了,这时候就契入平等法性了,这样意思。这是说的譬喻,下面就是在法上正面地解释这个道理。

「如是于彼似文似义六和意言,伏除非实六相义时,唯识性觉犹如绳觉亦当除遣,」
  这个「犹如蛇觉」这个「蛇」,按这前后文的意思应该是「绳」,「犹如绳觉亦当除遣」,应该是这个字。在印顺老法师讲记上的本子是个「绳」,「犹如绳觉亦当除遣」。我看这个「蛇」是个错字,应该是「绳」。(陵本为蛇字故)
  「如是于彼似文似义」,像前面说这个譬喻,譬喻这样子,我们在修唯识观的时候也是这样子,「于彼似文似义六相意言」,在奢摩他里修毗钵舍那的时候,观察那个「似文」和「似义」,「六相」的「意言」,这都是内心的分别。你这样去观察的时候呢,就「伏除非实六相义时」,就把那个不真实的那个遍计执的六相,六相之义就伏除去了,就消灭了,就除遣了。除遣了,那么就是通达这个六相都是唯识无义,都是虚妄,如幻如化的境界了。
  「唯识性觉犹如绳觉亦当除遣」,这个时候你不执着名、义、自性、差别是真实的,只是内心的分别,这就是依他起。这可以知道,这时候这个唯识性,一切法唯是内心分别的这个智慧觉,「犹如绳觉亦当除遣」,就像那个蛇觉除灭了,绳觉还在。绳觉还在,若以色声香味触去分别呢,绳觉也没有了,所以要观察这一念心,这个「唯识性觉」,你观察他也是不真实的,那么「唯识性觉」也就灭了,也就不存在了,那么这就是契入到圆成实性了,是这样意思。这下面文还更详细了一点。

「由圆成实自性觉故。」
  为什么这个「唯识性觉」他会灭呢?「由圆成实自性觉故」,因为你若是证入这个圆成实的自性的智慧的时候,一切分别心、一切的戏论都息灭了。我们执着是真实的,这固然是戏论、是个错误,但是你若是执着一切法是唯识,你若这样执着呢,这也还不能悟入平等法性。所以要悟入平等法性要离名言相的时候呢,这个「唯识性觉犹如绳觉亦当除遣」,就是无分别智成就了,这样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