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慢的做教育

 向着未来走起 2017-11-28

       最近一段时间, 我拜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对于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有好好的思考过。  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之后,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开始了慢慢的审视。他说教育是"艺术〃,教育是"慢的艺术〃。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艺术,难不成是因为在慢字上出了问题?

  张文质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教育观点: 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研究教育最需要的是倾听、观察、记录和描述, 研究教育就是回到教育。回到细致持久地省悟之中,自然有自然的法则,教育也有教育的规律教育是慢的艺术,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等等。

  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确实存在着贪多求快、急功近利的现象,这是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每个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遇到并经历的事情。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所说的,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缓慢所以很难立竿见影,然而我们每个教师脑中却装着必须要立竿见影的命令。书中有一行小字提醒了我。"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立竿见影往往是有害的,甚至是反教育的。〃

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按照先慢、后快这个规律进行的。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顺应这一规律才能起到良好的、有效的、真正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是熟知拔苗助长的含义的,那么是否想到,如果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贪多求快,不正是做了拔苗助长这件蠢事吗?教育教育是一种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的润物细无声,正反应了教育的变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积淀,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诚然,要想使教育能够慢下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教学的进度,个人的耐心程度,同行之间的分数对比,以及领导敦促等等,都容易使我们的速度变快。许多学者提出的观点、理念是非常美好的,但也是非常理想化,教育是需要慢工出细活儿的,但是当教育碰上教学,美好的理想的真理就会被现实挤到一边。但我们还是应该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情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教育。

      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的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事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然后顺着这条这种正道,终成大器。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功利的教学都是短暂的、不关注长远的不关注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我们的教学研究,也是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这个慢,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躁与功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