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六必居之谜--叶祖孚

 老北京的记忆 2017-11-29

     1965年一天下午,北京市委书记邓拓来到前门外六必居酱园的支店六珍号,通过原六必居酱园经理贺永昌借走了六必居的大量房契与帐本,他从这些材料中考据出六必居不是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大约创建于清朝康熙十九年到五十九年间。雍正六年,帐本上记载这家酱园的最早名字叫源升号,到乾隆六年,帐本上第一次出现“六必居”的名字。六必居既然不开设于明朝,当然它的匾也不是严嵩写的。

  1984年11月,我和任志、沈鸿娴同志到山西临汾访问了居住在那里的贺永昌先生,从贺永昌那里又进一步弄清了关于“六必”的解释。过去“六必”经常被人解释为酿酒的六件事:“忝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因为六必居最初是家小酒店。贺永昌说,六必居本身不产酒,它只是自崇文门外八家酒店中趸来酒经过加工后制成“伏酒”和“蒸酒”再售给顾客。他自学徒时起,只知道六必居售“开门七件事”中的六件,除了茶叶不卖外,柴、米、油、盐、酱、醋六样生活必需品都卖,所以叫“六必居”。我自山西归来后调查了北京历代制酒的资料,确无六必居酿酒的记载,因此“六必”是酿酒六个要素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历史上山西临汾一带没有制酒的传统,倒有做油盐杂货生意的经验,因此山西商人把一家普通油盐店发展成为制作高档酱菜的酱园,完全是合乎逻辑的。

  从邓拓同志借来的那些有关六必居的档案资料来看,二百多年前六必居的老东家很会研究顾客心理,做一些宣传工作。他知道严嵩是个群众注目的人物,民间本来就有很多关于严嵩的谈笑资料。于是围绕着严嵩写匾的故事,使六必居的历史蒙上了浓厚的神话色彩,而且若干年来为了保护这块匾又产生了很多离奇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