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当下能力出发在居家环境中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由ALSOLIFE学习群家长提问引起的探讨

 alian莲子 2017-12-01


一、程程爸爸和书阳妈妈的问题

1、程程:3岁1个月,掌握词汇400+,可进行简单交互,经常词不达意,讨论中爸爸还附上他为程程整理的语言和其它技能清单。问题:孩子可以进行一问一答,但是主动语言方面存在对话回合少和说话不符合语境的问题,教孩子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希望大家能给一些建议下一步如何干预。


2、书阳:5岁5个月,3岁后语言逐渐退化,4随后语言完全消失(可以发音)。问题:想了解一下口语的前备技能,孩子现在能发一些音,也能仿说大约20个词了。目前,在继续练习发音和仿说的基础上,在教他提要求。孩子学发音和仿说能力不错,但理解能力差,认知也不好。

 

二、从当下能力出发在居家环境中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两位家长所提问题是许多家长感到困惑的,也是小B曾经和正在遇到的。在此,由我给小B所做语言干预,结合程程爸爸和书阳妈妈等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享,希望对居家情境中发展孩子语言有困惑的家长有所启发。

 

我非语言行为专家,只是从老师们那里学得一些方法,以及带小B过程中因他所需,看了一点书籍,包括一些英文原版书。所学所思所悟皆因小B而起,不一定适用所有情境或孩子,难免考虑不足,欢迎指正。

 

有发音能力的孩子,居家环境中语言干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模仿。模仿能力是需要我们重视的基础技能之一。如果孩子可以模仿他人,他就可以在较少的练习中学会更多技能,包括在语言学习和社会发展中的学习。孩子如果模仿能力不好,需要在机构或居家生活中进行练习。如果做不到,大人就去辅助他做到,慢慢可根据孩子能力提升的情况逐步撤除辅助,直至孩子能独立完成。小B最先开始练、练得最久的技能就是模仿,前后练习了9个月。


2、   仿说及语音游戏。对有发声能力的孩子,语言学习的第一步是仿说。仿说在学习新词语时起重要作用。如果孩子可以发声,没有仿说能力,可以用塑造法教孩子仿说。如,教孩子仿说“爸爸”。首先,对孩子嘴里发出的任何无意义音节都强化。然后,对孩子发出的趋近“b”的音差别强化。再后,差别强化孩子趋近“ba”的发音。再后,差别强化孩子趋近“爸爸”的发音。最后,差别强化孩子“爸爸”的发音。除了仿说,跟孩子大量玩语音游戏,可以增进孩子仿说的技能。


3、   要求。孩子有仿说能力了,就可以从强化物开始,教孩子提要求。从孩子当前能力,先从强化物开始教孩子提要求。看孩子在提要求的哪个阶段,从这个阶段往前。一步步练习。比如,薯片是孩子的强化物。孩子想吃薯片时,从引导孩子仿说薯片开始,仿说了就给他吃。逐渐,孩子自主说出薯片,给他薯片吃。之后,说吃薯片->要吃薯片->我要吃薯片->(薯片在视线外)我要吃薯片,给他薯片吃。当强化物在视线外孩子也可以提要求了,如果家里没有薯片,可以教他要求:爸爸,去买薯片。逐级进阶提要求时,掌握一个句式后,注意变换句式和提要求的方式,避免语言刻板。比如:要求视线外的薯片时,也可以说:薯片呢?薯片在哪呢?薯片放哪了?…以上是强化物提要求的举例。当用强化物提要求熟练了,可以从孩子已掌握的词汇出发,练习提其它要求的技能。可从这些方面练习:1)生理需求提要求,如:渴、饿、困、累、痛、痒…要吃、要喝、要休息。2)活动或非强化物提要求,如:去院子里玩。3)寻求帮助提要求,如:帮我打开。4)缺少物品提要求(部分缺少物品提要求也可归到强化物提要求一类),如:(吃饭没筷子)筷子呢?5)去除厌恶刺激提要求,如:别挤我。6)信息类提要求(4w1h问题),如:请告诉我这道题怎么做?


4、   命名。除了要求,命名也是孩子有仿说能力后,较早教授的技能。命名学习先从名词开始,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抽象词…不管孩子现在词汇量达到多少,有多少种类,命名可以一直教下去,按由实到虚、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原则去教。以名词为例,常见物品、用具、人物、地点、职业等掌握了,可以教方位词,如: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还可以教时间,如:春、夏、秋、冬,年、月、日、时、分、秒,今天、昨天、前天、大前天、明天、后天、大后天,星期一到星期日。需要注意的是,要确定孩子命名并理解(明白并能在语境中恰当应用)这些词语的含义,而不是背下来的。词语命名积累达到一定量,开始句子命名,语句结构可以从名(主)+动(谓)开始。熟练了,再按主+谓+宾,主+1个修饰词+谓+宾,主+2个修饰词+谓+宾…的方式拓展。如:由图片命名(看图说话)练习说完整句子,先1张图说1句话。1句话练习熟练了,再练2句,3句,5句,再过渡到绘本命名…。绘本命名后,可进行:1)叙事,如:妈妈给我买了块蛋糕;2)抽象,如:我伤心了;3)记忆,如:我昨天去公园了;4)想象,如:我像小鸟一样在天上飞。


5、   听指令(语言理解能力)。听指令属接收性语言。接收性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交往中我们需要注意到他人并对他人的言语有所回应。对指令等接收性语言的反应还体现了孩子对相关语言的理解能力。按由实到虚,由近到远,由简到繁,熟练后加干扰,延宕时间由短到长的原则去教。比如,先从一步指令开始,一步指令执行没问题后,两步指令,三步指令,再到复杂指令。练习熟练了加干扰练。桌面练好后拿到生活中练。比如:1)跟孩子坐在桌子旁,请孩子把水杯给爸爸;2)在客厅,请孩子到厨房把水杯给爸爸拿来;3)在客厅,请孩子到厨房把水杯拿来给爸爸倒杯水。4)在客厅,开着电视,请孩子到厨房把水杯拿来给爸爸倒杯水。5)在客厅,开着电视,请孩子到厨房把水杯拿来,给爸爸冲点茶叶。距离也可以从孩子身边,逐渐拉远,直至从另外一个房间给孩子下指令,甚至打电话或远程给孩子指令,如跟幼儿园老师约好,老师请孩子带作业回家给爸爸签字。


单独指令练习没有问题了,有条件的可以练集体指令。集体指令从2个小朋友开始->3个->5个->8个->12个。发指令从距离孩子15公分开始->距孩子30公分->距孩子50公分->距孩子1米->距孩子2米->距孩子3米->距孩子5米->操场上或开放环境中发集体指令。


6、   功特类。功特类(功能、特点、类别),属于复杂听者技能,体现语言理解能力。很多时候,孩子大量无意义仿说或有限语言下词不达意地自顾自说话,不一定是刻板或自我刺激,也有可能是理解和表达技能不足,小B就是如此。一般,提要求、命名或接收性语言掌握到50个后,就可以开始功特类练习。可以从教孩子辨别物品的简单功能、特点和类别,及教孩子回答相关简单问题开始。最开始,从孩子掌握的词汇清单中,选出两个不同类差别最大的,如蛋糕(能吃的)图片和老虎(动物)图片,教孩子按您描述的功能、特点和类别找出或辨别相应的物品。如,模仿老虎的叫声,让孩子找出嗷嗷叫的…?孩子可以熟练找出或说出后,根据孩子能力变换项目,和逐渐增加难度,如蛋糕和面包,三角形蛋糕和圆形蛋糕,面包和馒头…。一个功特类熟练了,练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每个练习项目下(比如两个)注意根据孩子能力逐渐变换不同物品和增加难度。如,小B目前在练从一组6-8个物品中根据3个功能、特点、类别描述找出对应物品,物品中会有功能、特点、类别部分相同的情况,他处于十分蒙圈中。


如果没接触过语言行为,功特类是居家语言练习中容易被忽略、跳过去的项目。往往孩子一出语言,家长就急着引导孩子进行交互语言练习,因为太想孩子能对话、对好话了。以为能说话了,就是向克服沟通、社交这两大核心障碍的方向又前进了一大步。我就曾经这样,功特类有练习,但不深不精,就开始了跟小B的交互语言练习。然后发现,小B对话动机是出来了,但词不达意,驴唇不对马嘴,对话进行不下去。我只好暂停他所有练习项目,回过头找原因,请教老师,找书看,发现功特类不扎实是原因之一,现正在重新给他进行功特类以及理解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练习。


7、   交互。交互式语言,可简单地理解为家长们很想让孩子快点出来的对话技能,包括对他人话语的恰当的非言语回应。交互语言可以从跟孩子做一些简单好玩的词语游戏开始,如,唱歌填词、歌谣填字。比如,爸爸唱:两只老   ,请孩子唱出;爸爸说:小宝宝,去看  ,请孩子接出。也可以拿孩子已掌握的提要求和命名来教孩子开始对话技能,如孩子喜欢吃薯片,问孩子你吃   ?教孩子回答薯片


交互语言学习中首要强调的是激发孩子说话的动机。事实上,所有语言教学中,如果孩子不开口,我们是没法辅助的。所以,要想办法让孩子有开口的动机。可能的话,最好从自然情境中开始交互语言的学习,从孩子已掌握的词语开始教。教交互语言过程中,命名和提要求技能的教授仍要继续。


当孩子可以在没有提示下以一个词或短语自然回应一个问句时,才算产生真正的交互语言。在此基础上,参考命名中词语和句子拓展的方法,逐步进阶教孩子下一阶段的交互语言。在每一阶段交互语言,可以教授下一阶段交互语言的标准是,孩子偶尔出现过下一阶段相关联语句,可以考虑进行下一阶段的交互语言的教授了。如,问孩子:你吃什么?孩子交互语言阶段在可熟练回答“吃薯片”。偶尔,孩子曾经出现过仿说原味薯片,教孩子回答“你吃什么?”的下一阶段就可以是“吃原味薯片”。


在教孩子交互语言过程中,尽量教孩子说出具体的词,少用“万能词”(“万能词”是指那些可以替代具体答案的词,如:这、那,这个、哪个,要、还要…)和拒绝的话,这些可以放在后面再教。“万能词”会阻碍孩子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而我们希望孩子在交互语言中可以有更多的词汇量拓展和越来越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如:问孩子“你吃什么?(薯片)”,孩子指薯片回答“这个”;问孩子“你吃什么?(橙子)”,孩子指橙子回答“这个”。拒绝的话会终止交互,减少语言互动机会。如:问孩子“宝贝,咱们玩雪花片吧?”,孩子回“不玩。”。


另外一点体会,在孩子理解能力没上来前,先教孩子学习回应我们的问话,不要太早教孩子发起问话(即4W1H问题),以免社交尴尬。我在小B理解能力未到时,教了他提问。他主动语言是出来了,但整天不停地问我不相关的十万个为什么:“妈妈,你考试吗?”,“妈妈,你听课吗?”,“妈妈,你讨论吗?”,“妈妈,你做作业吗?”,“妈妈,我可以喔吗?”…让我十分头疼。在外面,他会问身边的小朋友“小哥哥,你在吃什么呢?”小哥哥回答:“我吃面。”。过了一会,他又问:“小哥哥,你吃什么呢?”几次之后,小哥哥不胜其扰:“你怎么总问我吃什么啊?”。


开始交互语言前,1-6点是有语言能力(可以发音)孩子需具备的主要但非全部的先备技能。如果这6点都做到了,也系统教了孩子一段时间交互式语言,交互式语言还是出不来,排除医学和身体限制原因,就要检查是不是还有哪些先备技能没有准备好,比如必要的认知(体现在语言理解能力),配对,对抽象词的理解,对词语和语言关系的理解,孩子未学习对话相关内容… 必要时,可咨询语言治疗师(ST:SpeakTherapist)。


以上是由程程爸爸和书阳妈妈的语言问题为引,结合大家其它语言问题进行的探讨,希望对居家环境中孩子的语言练习有所助益。

 

参考书目:1、《语言行为方法-如何教育孤独症和相关障碍儿童》[]玛丽.林奇.巴伯拉 & 特雷西.拉斯穆森,华夏出版社。2、《Teaching Language to Children with Austism or Other 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Mark L.Sundberg & James W.Partington, Ph.D, AVB Press3、《VerbalBehavior Analysis- Inducing and Expanding New Verbal Capabilities in Childrenwith Language DelaysR.Douglas Greer Denise E. Ross, PEARSON

备注:1、以上探讨思路受启发于1)北医六院系列家长讲座;2)CADRP-BCBA/BCaBA认证课程理论课学习和相关书籍阅读;3)带小B感悟;4)常春藤家长论坛系列讲座,特别是第3期论坛苗苗老师《居家环境下的语言评估和训练》的讲座;5)本人督导在实操中的指导。2、感谢程程爸爸和书阳妈妈愿意分享问题讨论,与大家共同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