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王涧:“活动·探究”单元的顶层设计和教学实施

 谷阳老九 2017-12-01


编者

2017年秋季,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起始年级使用。为帮助广大教师全面、准确地理解统编语文教材设计的理念、意图和特点,教学更有效,本刊约请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四位教材编辑从不同角度阐述统编教材要点,沟通教材编者和一线教师,明中探讨新教材的教学。


“活动·探究”单元的顶层设计和教学实施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 涧


2017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单元设计形式—— “活动·探究”。全套教材一共四个,分别设在新闻、演讲、诗歌、戏剧单元,分布在八上、八下、九上、九下四册。这是教材史上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这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它依托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综合性、活动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


以活动为主体,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


“活动 · 探究”单元改变了传统的阅读单元形式,将一直以来的课文组织形式,改变为以任务为先导,以活动为主体,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动态系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活动·探究”单元正是以创造性的新形式,践行了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最显性的改变是“学习任务单”代替了原来平面化的单元导读,原有的单元学习任务分解为“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 ,每一个任务都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下表是四个“活动·探究”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和活动任务单: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个“活动·探究”单元都由三个活动组成,每一个活动都有具体的目标和活动策略,明确这一活动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切实的指导。这些活动都是动态的、立体的、综合性的,与过去那种偏重静态的文本教学方式有着质的区别。即使是侧重文本阅读的活动一,也将阅读作为一个活动环节。而活动二、活动三(由于文体的不同,活动二和活动三的位置有时会有所变动,如八下演讲单元,就是先写演讲词,再举办演讲比赛)更是任务型、活动型的。这些任务都是先提出要完成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总括。然后提供可供操作的具体步骤,这些步骤又分解为一个个小步骤,可以切实地帮助学生扎实细致地完成全部任务。这是一种任务导向的全新设计,注重的是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将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整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活动·探究”单元改变了语文单元学习的内容,将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整合为一个不可分割整体。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而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根本性改变,它改变了过去偏重文本理解、赏析的静态学习方式,将过去一向视为课外活动、可做可不做的语文实践活动,变身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改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颠覆性意义。它颠覆了从民国以来百年阅读教学的一贯模式,打开了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活动一”主要侧重于文本的阅读和探究。这部分选取典范文章,以课文的形式呈现,但不像传统阅读单元的课文那样有比较多的助学系统,如普遍没有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题(戏剧除外),但在重点文章中加了旁批,提示本文的学习重点或难点。这一活动的核心仍然是文本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某一类文体的特点,把握阅读策略,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也为后面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如九上诗歌单元“任务一”中的第三条就包含以下任务:


3.反复朗诵,看看能否回答下列问题:

◎你觉得这几首诗的感情基调分别是怎样的?

◎诗歌的感情基调主要是通过哪些词语或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几首诗有哪些意象?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或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几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你朗诵时,你将通过哪些手段(比如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连)来传达诗作的情感?


可以看出,这部分与传统阅读教学的最大区别是这部分更像“群文阅读”或“专题阅读”,文本以一组的形式出现,不局限于单篇文章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从一篇到一组,再扩大到一类,从广泛的比较阅读总结和提炼这一文体的特点。这就要求广大师生改变过去那种篇篇精讲、精雕细琢的方式,树立大局观、整体观,探索新的卓有成效的学习模式。


“活动二”侧重在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课内拓展开去,或实地采访,或模拟演讲,或朗诵比赛,或排演剧本,是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将隐形的语文能力外化为实际的综合活动。相比任务一,这更是一种“动起来”的任务。如新闻采访,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召开选题会,制订采访方案。还要草拟采访提纲,然后对人物进行实际的采访。这些都建立在学生实际的走访、询问和采编基础之上;演讲比赛则必须有演说者,有听众,有一定的活动场地和环境,有实际的演说活动;诗歌朗诵和戏剧表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演出”,是用声音传达文字,用表情、动作等传达诗歌的情感或展示戏剧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些都集中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贯彻了课程标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通过这种学习方式的创新型改变,沟通了课堂内外,沟通了听说读写,大大增加了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的机会。


“活动三”的落脚点是写作,或者根据活动要求撰写新闻稿、演讲词,或者进行小诗创作,或者记录戏剧演出活动中的感悟,或发表对剧作的评论,这样又把语文学习的轨迹从活动中拉回,引导学生将语文实践活动的感受和认识沉淀到笔头,以写作的形式升华为自己的深层能力。因为有前面活动的铺垫,写作不再是空洞的枯燥的任务,而是融合了自己的感受、心情,写起来就容易多了,也丰富多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活动 · 探究”单元强调的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和全面发展。学习的过程是动态的,重输入,更重输出。最关键的是能紧扣文体本身的特点,以新闻的方式了解新闻,以演讲的方式践行演讲,以诗歌的方式品味诗意,以戏剧的方式体验戏剧,不同的文体适用于不同的活动。即使都是活动形式,活动与活动之间差别也很大,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静态研读状态,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设计语文学习路径,激发学生求知欲


“活动·探究”单元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出发,来设计语文学习路径的崭新尝试,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标理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教学中,“满堂灌”风行一时,后来虽然有所改进,但教师还是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课堂的主宰,生怕学生不能掌握课文的精髓。而在“活动 · 探究”单元的设计中,二者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单元前面的“活动任务单”是布置给学生的,无论是“任务一”的文本钻研,还是“任务二”的语文活动、“任务三”的写作,都立足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很多环节旁人无法替代。在阅读环节,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以学生的自主钻研为主,但也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和引导。而在活动二、活动三环节,教师成了指导者,或者起到“总导演”的作用,活动的主体只能是学生。无论是新闻采访、演讲比赛,还是诗歌朗诵、戏剧演出,都是学生担纲,由他们合作完成整个任务。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能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活动前期,他们要搜集资料,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有用的材料为我所用;要进行相关的组织协调活动;在活动中,要鼓足勇气在公众或者同学面前讲话,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想办法登台演出,传达出诗歌、戏剧的美…… 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富有创意,鼓励广大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问题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而且关注到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和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作为新教材中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崭新设计,“活动 · 探究”单元也对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材内容的颠覆、形式的革新、教学主体的重新确立,都要求有新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要围绕着新的单元构造来重新定位。


教师首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根据教材的变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活动 · 探究”单元注重实践性、综合性的需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另外,“活动·探究”单元注重学生的体验,重视学生的感受和表达,这就要求课堂的设计和教学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设计,根据活动任务单的安排,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尤其是在组织新闻采访、演讲、诗歌朗诵和戏剧演出等活动时,既要发挥教师组织协调的作用,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力争使活动紧凑有效率,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开发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多让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活动·探究”单元目前还只是一种尝试,教学效果如何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检验。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文体都适合这种方式。目前所选的这四个单元,新闻、演讲属于实用性文体,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文章不一定句句经典,但实用性强,注重在生活中的应用;诗歌、戏剧等文学性文章,适合朗诵和表演,有做活动设计的先天条件。而其他单元未必都适用于同一种模式。语文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各式各样,文本千姿百态,语文的学习也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文章特点和各自的学情来灵活设计。



——《语文学习》2017年第11期


第一篇 朱于国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点击画线部分可阅读)

第二篇 尤 炜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点创新设计

第三篇 陈恒舒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




《语文学习》订购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