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艺术教育是无可替代的?

 书童的主人 2017-12-01

艺术教育包罗万象,音乐、美术等等,但这些总会被作为“副科”看待。似乎无所谓有无,也无所谓好坏。但实际上,艺术教育有其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与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人格养成,甚至思维都有着莫大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艺术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师小北



网络上有这样一则材料:



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曾做过一个针对5万多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回答的结果颇耐人寻味。毕业1—5年的人,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人,答案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16年以上的则认为“艺术最有用”。


这一资料虽无从判断真假,但其实也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毕竟,不同阶段的人们会进行自我的成长经验总结,从基本技能最后延伸到艺术,这也并非不可能。同时,将经验最终落脚于“艺术”,其实也说明了这个时代对艺术教育存在一种迫切呼声。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曾说:“我的公司之所以做的这么出色,因为我有意招聘了这么一群人,他们是音乐家、艺术家,他们是诗人,碰巧这些人是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正是这批人改变了世界。”或许我们的目标没有那么高,不期望做到改变世界,但若想让自己能够更自信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中,艺术教育就不能忽视。



什么是艺术教育?


其实,大部分人即便不能清楚地定义艺术教育,也对艺术教育或多或少有一个大致的理解。比如那些涉及了读书、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内容的教育,都应与艺术教育有关。的确如此,这些内容在消遣娱乐的同时,也促进人们完成了一个鉴赏的过程,提升了一个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这也正是艺术教育的目的所在。

具体来说,在当代社会,对艺术教育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艺术教育有如下的定义: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简单来说,就是专门培养与艺术有关的人,此类艺术教育是相对小众且具体化的,目的性也更强。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是以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进而可以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而我们强调的艺术教育,更多是广义层面的内容。


为什么说艺术教育很重要?


为什么说艺术教育很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是培养一个人的行为,更与培养思维有关。说到思维,我们通常会想到“逻辑思维”,但对“形象思维”却有所忽视。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二者缺一,就不能说思维是全面的。如果思维有所缺陷,那么自然会妨碍一个人全面的发展与提升。钱学森曾说,“只注重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换言之,“一条腿”走路,走不快也走不远。这时候,就需要有形象思维作为支撑。

那么,形象思维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在哪里呢?最直接也最容易说明问题的就是“想象力”。

形象思维所包含的最重要的一种特性便是想象,由于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有形象的加工,从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因此,这个过程只有拥有想象力的人才能实现,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会认为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更强的想象力的原因。而在艺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正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举一个可能并不恰当的例子吧。捏泥巴也可以属于艺术教育范畴,捏出怎样的形象、会有怎样的理解都体现着一个人的想象力。孩子们一起捏泥巴,互相的介绍与讨论,对于想象力而言,是一个相互提升的过程。曾有过这样一个理论,认为如果不重视艺术教育,那么损害的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反之,如果一个民族具有极强的想象力,那么艺术教育定然不会差。

换言之,缺乏想象力,少了艺术教育,就很难培养出全面的思维和健全的人格。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


中央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周海宏曾在一次演讲中说:“缺少艺术教育的人幸福少,缺少艺术教育的人成功难,缺少艺术教育的人破坏大。”这样的结论或许夸张,但是并非没有道理。特别是“幸福少”这样的结果,不妨多说两句。

我们时常会听到别人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物质生活好了,但是却并没觉得幸福?”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会享受生活”。外出旅游,却陷入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过程中,旅游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乐趣可言,反而会觉得比上班的辛劳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一花一叶的灵动,一光一影的堆叠,对于他们而言,毫无冲击力。如此这般,幸福只来源于交钱参加旅行团、购买门票、将照片拿出示人这几个短暂瞬间,自然会觉得幸福少了。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呢?旅行过程中,周遭的景物、天气的阴晴、文化的底蕴都可能会触发思考,感受到“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的触动,快乐便会比常人多些。

在周海宏的演讲中,他表达了对于当下“缺少艺术教育”情况的惋惜与焦虑。他以动画片做例,说道:

“当孩子在拙劣的美术制作、恶俗的桥段、包含大量错误价值观的动画片面前,看得特别高兴的时候,我想提醒家长:你的脑子要‘绷’紧一根弦。当拙劣的审美趣味、恶俗的东西,一并打包进入孩子幼小的心灵后,将来孩子就会以这样的趣味来对待未来的艺术。”

或许想要完全摆脱社会现实并不那么容易,但是恰当的引导与适时的空间提供,都是家长及学校所力所能及的。艺术教育,不是靠背诵、靠强迫作为手段,更多应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状态。我们也应该庆幸,当下不少家长已经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艺术方面愿意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同时,教育部也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艺术教育之花将会盛开。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