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蒸肉为湖北特色菜,而五里界粉蒸肉尤为出名。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后,其子孙封候,六子朱桢被封楚王,封地在现江夏区流芳街。一日,朱元璋到楚地游玩,其子朱桢命厨师做众多美味佳肴款待他。但他却很少动筷。 于是朱桢陪他在王府花园散步,在花园中闻到一股肉香味,朱元璋胃口大开,命朱桢去厨房察看,原来是厨师们自己用做菜多余的五花肉蒸成的粉蒸肉。端上一大盘,朱元璋连吃几块,不停称赞:“好肉,好肉”,因厨师是五里界人,后人便称此菜为五里界粉蒸肉。 上世纪五十年代,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张体学用五里界粉蒸肉招待周总理,并得到称赞,五里界粉蒸肉因此而闻名。五里界粉蒸肉油而不腻、嫩而香滑,其制作非常讲究。五里界粉蒸肉的特色:肉质酥烂,米粉粘而有肉香,色泽金黄,肥而不腻,宜于酒席饭菜。 养 生 制作材料: 主料:农村家养猪肋条肉(五花肉)500克。 辅料:早稻米75克。 调料:八角3克、姜3克、酱油25克、料酒15克、甜面酱4克、盐2克、冰糖3克、香油3克。 养 生 制作方法: 1.将带皮五花土猪肉刮洗净,切成0.6厘米厚,10厘米长的片;将姜切成末;早稻米、大料一同放入炒锅内,用小火炒成浅黄色,拣出大料,晾一会儿,再磨成碎米渣。 2.将肉片放入净盆内,加入姜末、酱油、料酒、面酱、盐,少许糖、香油、米渣,拌匀,使肉片上蘸匀米渣。 3.取用蒸碗,将肉片理顺,皮朝下码入碗底,长条放入中间,短条放中间,短的放碗边,碎肉和剩下的米渣放在浮面,加入高汤;上屉用旺火顶沸,再用小火(约2.5小时)蒸酥烂,出屉,合入平盘即成。 (五里界街政协提供) 【编辑:芳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