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会 | 情书集?故事书?它是一本可以读给孩子听的历史书

 凌寒留香之腊梅 2017-12-06





我采访过一位高中历史特级教师,他跟我聊过自己的一种深深的隐忧。

 

他说:在中学里,历史是副科,学生们对历史课的兴趣也有限。离开中学之后,大部分人都不会再去读历史书了。这些学生进入社会,慢慢成长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但他们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认知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中学历史的层次。这种近乎一代人的历史认知水平,会潜在地影响我们这个时代。

 


虽然现在电视上历史类的节目和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很受欢迎,但戏说和迎合的成分太多了,大家不是在了解和理解历史,更像是在调戏历史

 

我问他这种状况会有什么问题。他说:历史提供智慧,提供视野,提供对自身的反省,提供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和洞察力。我们说“以史为鉴”,看到的是什么?首先看到的是自己,是自己在历史的滔滔长河中的位置,这时候我们首先就会谦逊起来。文学作品里,所有智慧型的角色无一不是博古通今,他们的智慧和洞见,都要从阅读历史中去锤炼获得。当然,缺乏洞察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代人沉浸在对历史的漠然和对世界的无视之中,只会消费,没有理解,只活在今天,不了解昨天,不关心明天。

 

我是第一次听老师把历史课说得这么重要。


我问他:

历史这么重要,怎样才能让大家亲近历史,慢慢体会到您所谈到的历史的好处?


他的答案很简单:

国家重视,家庭培养,不要等到学校里才从考试的缝隙里寻找这门课的价值。


我请他推荐几本可以自己读,也适合给孩子读的历史读物。他当时没给我,过了一阵子发来一个书单,看样子是深思熟虑过的,其中就有我们这次认真地想推荐给大家的“读者荐书015”贡布里希的经典之作《世界小史》



在《世界小史》的条目后面,他写了这样几句话:

 

一位非世界史专业的作者,怀揣特殊的原因写成的世界简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温和易懂的从欧洲人的视角讲述的世界史。能把宏大的历史写得如此清浅、温婉,读给孩子听,就像让孩子坐在自己膝头听故事一样,能帮助成人补充自己欠缺的世界史知识,最重要的是,整本书是用讲故事的口气写成的,好读有趣。书里有两种爱,一种是给孩子的,一种是给贡布里希的爱人。


不读这本书,恐怕不好理解他的推荐语中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


贡布里希


一位非世界史专业的作者写成的世界简史。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贡布里希,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英国著名艺术史家、人文主义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誉为“英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史家”和“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很多人听到他的名字第一反应一定是他的那本著名的《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是一位艺术史的专家,反倒去写了一本世界史的著作,好像有点不务正业。这个讨论其实时常会有,央视《开讲啦》邀请讲三国成名的易中天教授做节目,易中天就曾受到这种“不务正业”的责问。他当时的回答很巧妙:这不叫不务正业,叫不务专业。

 

易中天做客《开讲啦》


正业和专业的边界在哪里呢?我觉得,对一位人文社科类的学者而言,历史应该是他们的正业,他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无一例外需要有历史背景的考察。历史背景考察越细致,思考的深入程度会越深入,他们所谓的专业都是建立在文学和历史的基座之上的。

 

因此,贡布里希并非一位世界史的专家,并没有让我对他的这本书有什么疑虑,反倒多了一种兴致,一个大脑没有让历史专业的训练驯化过的学者,能写出怎样一本世界简史,他的目光会停留什么地方,他好奇的点和专业的学者们有什么不同?


紧接而来的问题是:

贡布里希是揣着怎样的原因写这本书的?一位艺术史博士为什么要写一本世界简史呢?


答案其实有趣。贡布里希26岁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没有马上找工作。这时候,跟他熟悉的一位年轻编辑找他,希望他能帮忙把一本用英语写成的给孩子们看的历史书翻译成德语。看过之后,贡布里希有了一个想法:这种书我也能写啊,而且还能写得更好。

 

有这样的自信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撰写自己的博士论文时,曾经与一位朋友的女儿通信,这个小姑娘很好奇他一天到晚到底在写些什么。为了让小姑娘能理解自己博士论文的内容,他尝试着在通信中用简单的语言把论文内容转述给她。他坚信人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将绝大多数事情给孩子们解释清楚,而根本用不着去使用那些复杂的专业概念。

 


有了这样的自信,贡布里希跟编辑朋友约定,自己愿意用六个星期完成一部写给孩子的世界史的手稿。

 

贡布里希的思路确实与专业的史学专家不同,他当时只有26岁,有年轻人的志气和自信,有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思考,这种视野一定与年迈的学者们迥然不同。开始准备这本书的时候,贡布里希考虑的是这个世界里,有哪些事情影响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人们又该记住那些事情。这个出发点,恰好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简单的追问: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怎样积累而成的?我们怎样变成今天的样子?我们应该记住些什么,并从中获得智慧?

 

这些问题,贡布里希都一一替我们追问了。




听过一句很著名的话:

很多很多时间,才能形成一点点历史;很多很多历史,才能产生一点点文化;很多很多文化,才能培养一点点传统;很多很多传统,才能造就一个国家独有的文明。


在这个因果链条中,时间和历史之间则是由很多很多的人和故事构成的。因此,在探究一种文明和文化的时候,首先应该从故事入手。贡布里希写的这本世界简史,就是遵循这个原则。他表面上在写一部世界简史,心里想的确实故事,一个个像葡萄一样挤在一起的故事。

 

这是这本书好玩、好读的地方,翻开第一章,没有人给你讲历史的漫长和凝重,贡布里希写道:所有的故事都是以“从前……”来开头的。这是我们多么熟悉的开头啊,从能听故事开始,一个新故事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会听到“从前……”,这两个字一出现,不管多么深邃的世界,瞬间就有了童趣,这种乐趣是来自父母的,是来自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属于睡前瞌睡的眼。这是贡布里希给我们的开头。

 


“从前……”是一面镜子,是镜子里的镜子,我们看不到尽头,只能怀想。听这样的故事,就像在布满镜子的迷宫里游戏,孩子会觉得好玩,成人在层层叠影中感到时空的深邃。贡布里希用一个游戏同时网络一个家庭里的几代人。


在书中,他用讲故事的口气讲了太多东西东西。他告诉读者们一周七天是怎么来的,告诉我们“美索不达米亚”这个神奇的地方在哪里:

 

一个星期有七天,他们是……这个你都知道!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日子不再像原始人所感知的那样,没有名字、没有顺序、一个接一个的到来,又是谁将它们归在一个星期之内,还给每天都取了名字?

 

《世界小史》内文插页


这些没发生在埃及,而是发生在另外一个地方,那里也很热,不像埃及只有一条尼罗河,那里有两条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人们将这个地方称为两河流域,因为这个重要的地方位于两条河流之间,人们也叫它‘河间之地’,或者用一个希腊语词汇:美索不达米亚……

 

贡布里希讲骑士的故事,你要能想象到骑士战胜喷火龙营救公主;他说被穆斯林发现的欧洲,说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法兰西皇帝,说人类和机器的故事。他写了一本一旦翻开就不愿意放下的故事书,然后给这本书一个世界简史的名义。


《世界小史》内文插页



如果《世界小史》是一个布口袋,装在里面的最后一样东西应该是一个爱的故事。

 

写这本书的时候,贡布里希有个温情的小习惯:


把手稿读给自己的爱人伊尔泽·赫勒。


周末,他们会一起去维也纳的森林里散步,有个星期天,在他们散步间隙休息的时候,贡布里希从口袋里拿出一卷手稿,问自己的爱人:我可以给你读些东西吗?

 


这是这本书如此好读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它的文字是可以读的。这不奇怪,人类最初的文章和诗篇都是可读可歌的,这是人类文明发展中被我们遗弃了的美好习惯。

 

从这天开始,这样的诵读持续了好几周,一直到贡布里希写完这本书的书稿。每次贡布里希写得滞涩时,这样的林间诵读都能让文章更加通畅、简洁,这是世间好文章最大的美德,贡布里希在这本书中无意间重新获得了。他的朗读以如此每秒的方式奠定了这本书的基调。

 

我们敢说,这是一本可以“读”给孩子的书,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尽可以试试,每天晚上,家庭固定的读书时间,给孩子朗读这本书,故事和声音混合起来,孩子听到的是故事,想到的是爷爷的膝盖,你读到这个世界的变迁,由“从前”开始,在“然后”的地方转折,最后走到维也纳森林深处,有阳光可以照射到的椅子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