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革参考】改进原生态课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四个镜头教你提升原生态课堂

 桃李守望者jhw 2017-12-10

何谓原生态课堂?其实很简单,就是每一位普通教师每天都在上真实的课。我们一般把课堂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想状态的课堂教学,即我们经常听的优质课、观摩课、精品课。这种课堂追求的是完美,是教师“千锤百炼出深山”的作品。还有一种是占99%的实际状态的课,即原生态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然而这才是真实的、自然的,反映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研究、改进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真实的原生态课堂是什么样的?


镜头一

老师,请注意您的语言


一节三年级数学课《生日快乐》,老师用给一位同学过生日的场景导入新课,气氛非常热烈,而且基本注重了三维目标的实现。如果不是教师的一句让人无法接受的评价,那将是一堂高质量的原生态课堂。在同学们说出各自的生日后,老师又问:“每年父母都给你们过生日,你们记得父母的生日吗?”热闹的课堂冷场了,只有极少数同学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大概没有预料到这样的场面,年轻的女教师连问几遍,见无反应,脱口而出:“你们这群没良心的东西!”孩子们全都垂头丧气地低下了头。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爱,尊重孩子就要全面接纳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并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如果老师能在委婉地指出孩子们的错误后,把记住父母的生日当作一次家庭作业,那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堂一年级的数学课上,面对老师的问题“7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学生别出心裁地回答:“7可以分成3.5和3.5。”老师笑了,“对,你真棒!还会用小数来分。不过,我们现在还没学小数,这种分法咱们以后再用。”简短的一句话,既鼓励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引导学生不脱离教学内容,多么精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为了学生,老师,请注意您的语言。


镜头二

最高境界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课前的教学设计是预设教学内容,而真实的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教师如何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性矛盾?


课堂上,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或回答、面对突发的教学事件,教师们有的固守自己的思维定势,课堂教学演绎教学设计过程;有的则能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科学教师在讲《保护土壤》时,让学生思考:“对于土壤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要保护土壤”“怎样保护土壤”“土壤有哪些种类”“土为什么能止血”。 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仅仅涉及“怎样保护和为什么保护”两个问题,对其他问题只字未提。



另一位科学老师在讲《转,转,转》时,就能突破个人的思维定势,启迪学生思维。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观察陀螺的转动时,学生也提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位学生问:“买的陀螺为什么能倒转?”看得出老师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但这位老师并没绕过这一问题,而是惊奇地说:“是吗?让我们再来试验一次。”做过试验后,老师说:“对呀,买的陀螺还会倒转,为什么呢?课下大家把它拆开研究研究,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老师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引到研究性学习上去了,这就是教学的生成性。


教学设计的生成性要求教师在课前除了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方法,了解学生特点,尽可能掌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外,还要有积极的心态应对课堂的突发事件。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但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小组讨论、查阅资料、自主实验等。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将课的预设与生成有效结合起来,这才是最高境界的教学设计。


镜头三

重预设与重生成同在


课堂思维密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参与程度,它是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在一节高效的课堂里,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热情参与,从而有效达到教学要求,发展思维品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由于不了解学生的需要和不同学生间的差异,结果设计的教学内容要么过于简单,节奏不紧凑,很多学生无所事事,调动不起学习的积极性,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比如一节语文复习课上,教师翻来覆去让学生读百花园上的那几段话,到后来学生嘴都懒得张;要么教学设计过难过偏,大多数学生因跟不上节奏而失去思考的兴趣,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独角戏。


一位语文老师在讲《丑小鸭》时,课堂就成为少数几个学生的舞台。好问的学生问题一个接一个,而另两位学生则负责给出答案,最后几个人围绕“这只天鹅蛋的来历”展开了辩论,多数学生悠哉游哉地如看西洋景,思维似乎停止了。教学重要的目的在于启发全体学生思考,教会全体学生的主动思维。过松或过紧的教学内容都不利于思维发展。教师要在掌握学生现有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尽可能做到张弛有度。


镜头四

偏重一隅与统筹兼顾


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距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了,还有一些小学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在原生态的课堂上,有的教师还固守原来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过程与方法。



如在小组竞赛的情况下,老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一些学生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教师则矫枉过正,过于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过程与方法目标,忽视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过程与方法成了“作秀”。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热闹活动秀冷落了文本;合作交流秀影响了效果;媒体演示秀削弱了情感;评价赞誉秀拒绝了指正;收集资料秀忽视了运用。”


尤其是一些语文课,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形式的东西,忽视了基本知识技能,于是把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基本练习转嫁到家庭作业上。一些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天晚上要做1到2个小时的作业,孩子与家长苦不堪言。小学阶段的学科都是基础学科,尤其是语文与数学,属于工具性学科,此时的知识与技能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工具。掌握不好工具的用法,学生今后怎样学习?面对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教师们要进一步深入领会,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为根本,以知识技能掌握为基础,以过程方法为手段,实现三维目标的统筹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原生态则是我们的常规课堂。提升原生态课堂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的根本渠道。一堂原生态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华师大叶澜教授在2003年4月上海黄浦教育论坛上作了《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的报告,可以说提出了一堂原生态好课的五条标准:“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检点我们的原生态课堂,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不能因为提倡原生态课堂而放任自流。


作为原生态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增强职业道德感,真正把教育工作当作一项事业;要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同事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建立随堂听课机制,听评结合;学习外地经验切勿东施效颦,要结合实际含英咀华,去伪存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直面我们的原生态课堂,我们期待着: 它能逐渐走上“真实有效”的轨道,最终成为我们教育餐桌上的一道营养丰富的“家常菜”。



编辑:校长会(xiaozhangclub)

本文来源:教育文摘周报,本文作者,杨东云。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