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体育课充满童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组织教学公式化,教学内容固定化。教学方法模式,强调所谓严格、正规、追求体育成绩,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根本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教学理念加强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笔者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游戏化收到的理想的效果,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我的体会是: 一、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精心选编游戏内容。 过去的体育课只注重身体健康,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贯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 游戏内容要做到健身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每个游戏都力求渗透德育教育,同时也包含体育知识和体能的训练,必须有趣,因为只有充满趣味学生才乐意参与,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必须有竞争意识,只有产生竞争,才能激活整个课堂,才能还学生共同学习、协作、表现的时机,还能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驰骋的空间。 2、 为了调整学生的运动状态,各阶段游戏的节奏,运动一定 要区别安排。 在体育训练开始之前,可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或易于使注意力集中的游戏,培养学生协调性、柔韧性和灵巧性,尽快地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在体育课中的训练,采用体育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将训练溶入游戏之中,这样不仅可以渲染整个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表现意识和竞争意识。想体育课结束之前,为了尽快使学生的情绪得到调节,体力得到恢复,根据本课内容,选择具有放松效果的游戏或舞蹈伴有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放松学生肌肉的作用,使整个课堂充满魅力,寓于娱乐之中。 3、 选与编结合,确保游戏的针对性。 体育游戏有许多现成的资料可查,教者要善于从大量的资料中精选适当的游戏,然而资料并非应有尽有,为了加强体育游戏的针对性,教者表必须善于自编游戏。如:适应于一、二年级学习的《传递球》教学,我用游戏的方式设计如下:首先,设计场地器材。①场地:边长为20M平整的空地;②器材:实心球(软式排球)12~24个,通行证(自制纸质)。次之,游戏方法安排。(20人为例)方法1:学生10人为一队,分为A、B两队,a、b两圈(10~15M)分别属于A、B两队,各队排3、6、9的学生分别拿一球,圈里放3个实心球,游戏开始后,排头的学生在对方圈内拿出一球传递排2,同时各队持球队员也开始向后传递球到本队的圈内,如此重复。教师再次哨响后,所有人都停下来,看圈内球多着为胜队。方法2:学生10人为一队,分为A、B两队,a、b两大圈分别属于A、B两队,圈内各放4个实心球,各队排头前一小圆为等待圈,比赛开始时,各队排头手持通行证(必须持通行证才能进入对方圈)进入对方圈拿一球送到本队排2,排2学生将球传递排尾并放入本圈,排头并把通行证给排2再回排尾,如此重复,直到某队首先完成两轮,以两圈内球数差的多少评定游戏的结果。 二、突出学生主体,科学组织游戏。 游戏能否达到理想效果,关键在于组织,要组织好游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讲清游戏的规则和程序。 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名称、活动的目的、方法,重点掌握游戏的规则要求,教师的讲解要尽可能通俗易懂,抽几个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演示,对难点要反复的演示,值到完全掌握为止。 2、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有的游戏需要配上适应音乐,有的游戏配上适应的开场白,游戏进行之中教师要象体育节目现场直播的解说员一样进行介绍和解说,这样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开始前教师朗颂:“一只凶猛的老鹰,从天空俯冲而下,它要吃掉小鸡,一只母鸡为了保护孩子,领着孩子与老鹰展开了英勇的搏斗。”在游戏之中,对搏斗的情境作适应的解说,如:“老鹰很快就要抓到小鸡,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母鸡迅猛地挡在小鸡的前面……”,配上解说,同学们就会更好的投入。 3、面向全体,科学分组。 面向全体学生是体育课必须坚持的原则,义务教育不是“精英主义”教育,不能只顾及少数“尖子”,优生主宰,差生旁观的情况必须改变。在游戏的过程中,我总是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都有表现的机会,在分组时考虑到各种因素,科学搭配。 4、 民主评判,适应奖罚。 进行评比可以激发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评 判的权力交给大家,学生能在评判中提出,判断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对优胜小组要给予表扬和表彰,对低年级同学可以奖大红花、五角星之类的奖品,对高年级的同学则重大表杨,对失败的小组,要给予“惩罚”,让他们唱一支歌或跳一曲舞,或诵一首诗……,这样他们“罚”得乐意,“罚”得开心,同时也“罚”出他求胜的欲望,当然老师的点评是不可少的,在活动结束时,老师要摘要点评。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体育课游戏化探索中的几点肤浅的体会,要使小学体育课充满童趣,要使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