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老刘tdrhg 2017-12-14

考点解读

◇高考要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具体有三种:(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如《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就属于这种模式。“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

小说情节的结构除去情节本身,还有以下要素:(1)线索。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明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暗线则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2)情节安排的技巧。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3.小说情节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分析开头段的作用,仍像散文那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①悬念式。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②写景式。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2)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这一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③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着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3)小说结尾 段的作用。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③补叙式。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④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⑤令人感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⑥大团圆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能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命题思路

考查情节,重点在分析其作用。分析其作用,一般都会选择文中的某处段落或句子为切入口,有的是单问情节作用,有的是把情节作用纳入其中的综合分析。无论哪一种角度,都离不开对情节内在关联性(因果链)的把握,它是整个情节题的核心。对这类句段在情节中的作用题目,应做好以下步骤:

第一步,阅读全文,梳理情节脉络并作概括。一般按情节发生发展的阶段分点概括,每一阶段可采用这样的语言表述形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第二步,细读所给文字,分层抓住其层意或关键词语。这一步工作是基础、前提,绝不可粗略读之。

第三步,分析所给文字在情节上发生了哪些关联。所谓关联,就是情节发生发展的依据,或者因果关系。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还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核心目标

情节结构总结:

1.情节的作用:

 

序号

作用

①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      

照应前文。

⑤      

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      

刻画人物性格。

⑦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

小说的情节由线索来贯穿。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情节表现特点各不相同,注意表现为以下几种:

序号

表现形式

①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叙述的方法:

叙述方法

作用

顺叙

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重要内容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

在叙述中心事件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把发 生在前面的有关内容推移到后面叙述,推后叙述的内容常常是故事情节中的关键之处。这关键的内容往往会给读者造成错觉和悬念,当后面补叙谜底时,读者便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叙述的角度:

人称

作用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增强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以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典题感悟

【题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2017苏锡常镇一模)

狩猎

师陀

孟安卿有满腔壮志,年轻时候是个大空想家。在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那一年上,突然离开祖辈世居的果园城——他出发了,开始了生活上的大狩猎。

果园城里他的姨表妹,气恼加上悲痛,为他哭了,甚至为这个狠心人病了。“你没良心。走就走吧,谁拦着你了?可是总该、总该……”伤心的把脸埋在枕头上,她在床上想。

朱太太——那个姨母,“为他难过呢!什么好东西?……像他这种人,我们挤上眼也找得来!”

她光火有充分理由。两个小儿女在她眼中长大,正像两棵花儿。所有看见过他们的人早就自然的把他们当做夫妇,全以为他们终有一天要结婚的,在这长久的期待中,她在他们身上耗的苦心多么多,寄的希望多么大!一阵狂风,所有的美梦给吹散了。说真话,她流的眼泪比她的女儿更多。看看她的女儿——这个生了长长的黑脸蛋的美貌小姐,她的两只大眼看人时候从下面滚上去,像在人家心上打闪;破颜一笑,小鼻子鼓动得多逗人爱;常常,她常常稳重的坐着,眉整起来,严密的闭着的嘴唇稍微向外突出,就像顽固的小花骨朵。从这种特别表情,谁都能看出她有性格,有主见。她的样子仿佛说:“你瞧我多有本事?我准备好了,我在等待着了。”她显著的倾向实际方面,最后两年母亲几乎把家务全交给她,很快就练成了能手。她比母亲处治的更有条理。

可惜正为她处治的更有条理,孟安卿想起这是个爱用秤杆子教育姑娘,专门出产能干老婆的城市,幻梦才深深受了伤。并不是他不爱她了;恰恰因为他仍旧爱她,她的每一个小动作仍旧能牵动他的神魂——那么他怎么能忍受这种打击?怎么能眼看着他的幻象破碎,看着他的偶像跃倒下来,将来看着她专门争斤论两,计算柴米和油盐哪?

孟安卿离开果园城十二年,没有给过果园城消息。年轻人全有这种气度,青春跟雄心支持着他,幻象在他前面,他勇往直前,从不动摇。最后他成了个肖像兼风景画家,他大狩猎的结果。

但是最初的兴奋——由工作顺手激起的兴奋和快乐过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出其不意,有一天他突然回来,回果园城来了。

他在车站下面的旅馆里订了个房间,在里头关两小时,仔细的从鬓角上拔掉几根白头发,随后他走出来,一直上了河堤。

郊野上好风光,天色澄蓝,阳光充沛的照耀着新犁起的田地、树林和大路,仿佛向人报告好运。而鸟儿在柳树上鸣唱着,在堤岸旁边,孟安卿没有想到,它们看见他惊骇的飞开了——过去他跟它们那么亲密过的,现在它们不认识他了!

接着他进城,在果园里,春天他曾陪同姨表妹去掐花,夏天他们曾游玩过的,现在果树大半都衰老卷秃了,有的且被砍伐代以新的小树了。最后他走上市街,在街上,仍旧是尘土,仍旧是狗和猪。“看起来只有这里没有变动,”他心里想。面坊的磨子响着,脚踏箩的撞击声一直传到外边。药铺里的舂药声仍旧是老调子,叮咚叮当,药臼的鸣声活泼而又清脆。

终于他站在那个一直深埋在记念中的门前,手按在门环上,他迟疑不决,既然已经回来,既然不久就要看见想念的人,何不把这种好心情多保存一会儿?

一个熟人凑巧解救了他。正在这时候,一个卖纸烟的凑巧从那边走过来。

“卖香烟的!”他走过去。

卖纸烟的原先卖梨糕,他自己小时候是个买零食的好主顾。

“你不卖梨糕了?”

“不,不卖了。现在没有人做了。”卖纸烟的惊异地看着他。

“你可知道朱太太还住在这里?”

卖纸烟的说她仍旧住在老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搬过。

“那么——”孟安卿的心跳起来,气色变了,脸红了。他本来想问另外一个女人,朱太太的女儿,他的姨表妹,忽然他改了口。

“那么,这城里有个孟安卿,你认识吗?”

“不,不认识。”他说他根本不相信有这个人,他以为只是爱开玩笑的捏造来骗人的传说。

一阵失望压倒了孟安卿,突然间他感到兴亡变迁,时间加到人身上的变化。他想起他在旅馆里拔掉的白头发,他的终于无可遮掩的皱纹。现在果园城人更进一步告诉他,他们认为根本没有他这么个人,只在人家的笑谈中才存在了。孟安卿毫不动弹的站着,脚踏箩药臼照样响着,——其实连它们也变动过了;狗和猪从旁边走过去,他也不再感到亲切了。他向空中愣好半天,最后,看见卖纸烟的还等着他,他搭讪着买了一包。

他没有再询问他的姨表妹。他珍重的将在果园城买的香烟塞进口袋,然后向车站那边走去,火车在等候他,一切旅馆和按月出租的房子都在等候他。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孟安卿为什么要离开果园城?(4分)

                                                                               

                                                                               

2.文章写孟安卿在旅馆中拔白头发的细节有什么作用?(6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孟安卿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4.探究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

                                                                               

                                                                               

【答案1】⑴他满腔壮志,追求梦想,而果园城讲究实际,无法实现理想。(2)担心爱情的幻像破碎,姨表妹沦为世俗所认可的能干的老婆,他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意的分析。题干明确是孟安卿离开果园城的原因,主要从孟安卿自身的角度及外在原因分析。如孟安卿离开是为了实现理想,以及姨表妹的变化,内心的失落等。

【答案2】暗示时间流逝;暗示追求理想的辛劳;希望自己以良好的形象呈现在故乡人面前;希望能重新回到与姨表妹的爱情中。

【解析2】本题主要考查细节的作用。题干明确是孟安卿在旅馆中拔白头发的细节的作用,主要抓住“白发”分析。“白发”,主要是时间流逝;“拔掉白发”,希望以好的形象出现在家乡人面前等。

【答案3】激动和恐慌。激动是朱太太和女儿还住在这儿,就要看见想念的人。(2分)恐慌是因为果园城的变化很大,担心相见的结果会令自己失望。(2分)

【答案3】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题干明确是孟安卿的心理,主要是“激动”“恐慌”,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原因。

【答案4】知道昔日恋情不可能挽回,不愿将心中的幻梦打碎;没法割舍与果园城的感情 ;离开果园城开始新的生活。(每点2分)

【解析4】本题属于探究题,探究文章最后一节的意蕴,“他没有再询问他的姨表妹”,昔日恋情不可能挽回;“他珍重的将在果园城买的香烟塞进口袋”,没法割舍与果园城的感情;“一切旅馆和按月出租的房子都在等候他”,开始新的生活。

 

【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17浙江嘉兴二模)

乳酪汤

【法】都德

这房间很小,而且是在六楼,但可以照到充足的太阳,当夜幕降临,就像此时这样,这间房便和整座屋顶一起,与无尽的黑夜和烈雨狂风融在了一起,不过房间舒适、温暖,让人觉得那的确是一个家,愈是风狂雨暴,这种感觉便愈强烈,这也稍微弥补了它面积小的缺陷。不过此时鸟巢是空的,房间主人不在家。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该回来了。屋里的一切,好像都在盼他回来似的。有一只很小的锅子放在那座封好的炉子上,里面似乎还煮着东西,微微地发着一阵心满意足的声响。对于锅子来说,这夜太漫长了,尽管这锅子外边都烧黑了,似乎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熬夜了,可它仍不免显出焦急的模样,锅盖不时地掀起来,蒸汽便趁机争先恐后地往外钻,它们在房间里四面散开,变成了喷香的奶的味道,令人垂涎欲滴。

啊!香喷喷的乳酪汤……

炉子那边时不时地也闪一下,柴火上的灰烬掉落了,便燃起了小火,从炉门下边耀亮房间,虽然只是闪亮那么一下,但是以将屋里的一切检查一遍。啊!是的,一切都井然有序,主人是个很爱干净的人,窗上那简单素雅的窗帘将屋子遮得密不透风。床边舒适地挂着幔帐。一张大安乐椅摆在壁炉旁边。餐桌放在房间一角,餐具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而且主人一定是个关心国事的人,因为在桌子边上有一大堆报纸。孤单的主人一定是一边看书一边用餐的……正如锅子被熏黑了一样,餐具的花饰也被水泡褪色了,报纸也只有上面几页是新的。房间里的摆设无法使人觉得舒服,因为东西又破又旧,而且少得可怜。这让人觉得主人一定天天如此,深夜方归,进屋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那美妙的热汤。因为这大概是屋子里面惟一富有生命的东西,啊!香喷喷的乳酪汤……

从房子的摆设与装饰看,我们猜想这位主人一定是位职员,而且时间观念非常强,每天进行着忙碌而井然有序的工作。这样晚还没回来,那他一定是在邮局或电报局当差。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他和同事们在寂静的大楼里面迅速而安静地工作,戴着绒帽,在分拣信件,盖邮戳,数着蓝色电报纸条上的字,为整个巴黎明天的邮电业务而忙碌。哎,不对,也许猜错了。炉子里泄露出来一线火光,照亮了房间,也映出了墙上挂着的大相片。于是,从黑沉沉的暗影中,露出了奥古斯都皇帝、穆罕默德、罗马骑士、亚美尼亚统治者费利克斯等人威严的镶着金框的肖像,还有一顶顶王冠,战盔,教皇的三重冕,苏丹的头帕,在这些头冠下面始终是同一张脸,他神情严肃,并没因如此多的冠冕 而乐得不能自抑,这就是这间房子主人的脸。炉子上嘟嘟翻滚的汤将成为这位先生的晚餐。

啊!香喷喷的乳酪汤……

看来他不是做邮差的活儿,而是皇帝,就是拥有对本国人民生杀大权的统治者,他每天晚上演出,只消说一句:“禁卫军,抓住他!”那个被抓的人只有几秒钟的自由时间了。此时,他正在河时岸他的宫殿里,为台下的观众卖力地演出,念诵着悲剧里的大段独白,似乎是在打发时间。的确,面对一排排的椅子来表演帝王将相,要提起兴趣的确挺不容易的。奥德翁剧场上演悲剧时,显得如此冷清……突然,似乎有什么东西让皇帝兴奋起来,他的鼻孔翕动开了,舌头忍不住舔了一下上嘴唇……他想起回家后,屋里暖融融的,餐具都已经摆好,灯盏已经上好油,家里的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条。戏台上,他必须做一个举止过分张扬的角色,在私生活里,他便用整洁规矩来补偿……他仍旧在远处感觉乳酪汤的香味……

啊!香喷喷的乳酪汤……

此时,他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新的活力似乎一下子被注入到了他的身上,大理石的台阶、柱廊的陡峭,都不能妨碍他大步行走。他用情地表演着他的角色,从普通的走步到高难动作,他都表演得非常到位。你想想,假若阁楼闻的炉火熄了,情形会怎样?……随着时间消逝,他与香喷喷的乳酪汤,暖融融的小房间相距也越来越近,他的演出就更加生动、传神,这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前厅的那些戏迷,剧院的常客,一个个都来了精神,觉得这个马兰古演得出神入化,越看越带劲,不时会送出一声叫好。在那关键性的几场戏里,如手刃叛逆、公主出嫁等,皇帝的表情更是出奇的完美。虽说情绪如此激动,念了那么多的独白,但毕竟没有吃东西呀,可是他觉得已回到了自己的小阁楼里,得到了乳酪汤,他带着人的微笑,注视着西娜和马克西姆两人,渐渐地,他们变成了香香的乳酪汤。第一勺汤汁进了肚子,那真是太美了。

1.结合文意,分析画横线部分的作用。(4分)

                                                                               

                                                                               

2.小说中这位演员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3.赏析文中 画波浪线部分。(6分)

                                                                                

                                                                               

4.简析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6分)

                                                                               

                                                                                

【答案1】通过室内外的环境对比,突出房间面积小,楼层高,阳光充足,舒适、温暖的特点(2分),为文章奠定了温暖的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作了铺垫(2分)。

【解析1】小说开头的作用要从两个方面作答,内容上是环境描写,突出房间的特点,结构上来奠定了小说的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作了铺垫。[来源:学,科,网]

【答案2】(1)演出卖力,兢兢业业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2)房间布置整洁规矩,体现他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3)对乳酪汤的向往,可见他生活上易于满足;(4)房间陈设有文化气息,体现他追求精神生活。(从“工作上认真”、“生活中规矩易满足”、“精神上有追求”三个方面分析,答到两方面即可)

【解析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各种细节来刻画他们。从情节的展开中可以感慨出人物的形象。

【答案3】(1)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微笑”“注视”生动地写出了内心的渴望;(3)夸张手法,西娜和马克西姆两人“变成了香香的乳酪汤”,幽默中透着悲凉;(4)语言口语化,如“没有吃东西呀”“真是太美了”,富有感染力。(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没点2分)

【解析3】划线句子内容丰富,手法多样,在描写人物上,运用了典型的心理描写,修辞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语言上运用了口语化的特点。

【答案4】以小见大,以底层百姓对一锅“乳酪汤”的向往写出了现实的不易;(2)反复手法,通过“啊!香喷喷的乳酪汤……”渲染乳酪汤的“香”,呼应题目,推动情节的发展;(3)开篇设置悬念,对房间主人身份的猜测引人入胜;(4)多处对比的设置,尽显欢笑与泪痕,主题深刻。(答出其中3点即可,没点2分)

【解析4】题目涉及小说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一种开放性试题,但又不能抛开文本,要在结和文本的基础上作答。

 

解题指津

◇知识方法

解答“情节作用分析题”类题目的步骤:

1.审题(1)常见提问方式有:①文中写了××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③某处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要关注以下几点:①审出所给文字的特点,它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心理)描写,或者环境描写等,弄清文字特点对答题起着方向性作用。②审出所给文字在文中的位置,以此判定它与上下文的关联。③审问法,a.是单一问(只问情节作用)还是综合问(该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b.是问的某一段落的作用还是段落中的某处文字的作用,甚至某处描写的作用。如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该题是综合问(必须答出情节、人物、主题、读者等方面作用),问的是小说开头的细节描写作用,而不是小说开头的作用。

2.答题(1)答题模式。分析情节作用也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的,具体来说:①结构(情节自身)作用a.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b.照应前文;c.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d.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e.线索,贯穿全文。②内容作用a.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b.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c.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答题时可采用这样的形式:××情节(内容)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2)注意使用术语①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情节说明要具体,不能笼统地说。②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③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

情节结构类试题方法突破:

设题角度

解题指津

基本答题

模式

概括梳理情节,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完整叙述: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情节作用(术语)+结合文本的具体分析

 

技巧+作用

分析情节安排是否合理

分析情节安排是否合理:①从情节本身看;②从小说主题看;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

 

分析某情节的作用

分析某情节作用题:①对整个故事情节构成上的作用;②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和技巧

情节安排技巧题:①欧·亨利手法;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

 

即时训练

【题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17浙江金华一模)

牛 

卢慧龙

(1)斗牛,古已有之。秦汉时,中原有头戴牛角而相抵的蚩尤戏,唐末戴嵩、五代厉归真的斗牛图也甚有名。我们复兴镇的斗牛节,或许就是一种遗 风?

(2)又是入冬以后的第一个“亥”日,天现曙色,三声铁炮响过,锣鼓齐鸣,各寨寨老带了斗牛向牛场坡进发。斗牛头上照例绑有两根遒劲的野鸡毛,背上都有刻着“二龙抢宝”图案的旗座,旗座上插有五面三角形彩旗。斗牛颈项那里还系了九颗响铃,一路走来,叮当作响。这自然是相当风光了。

(3)杨家二叔枯坐在火塘边,发红的两眼,盯着幽微的火光,一动不动。铁炮声和锣鼓声震动了窗棂,让他浑身悚惧。

(4)北风拂过门前的梧桐,枝杆似铁,发出簌簌的响声。

(5)牛槛那边,铁角水牯眼睛明亮锐利,哞哞吼叫,声音激越,完全是一种临战前的呼叫。片时,那对铁角铿铿地撞击着青杠栏栅,似乎要冲破它奔向那日思夜想的地方。

(6)牛场坡的斗牛场上,杨家二叔和他的铁角也曾风光过。铁角蝉联过三年冠军,当之无愧地成为复兴镇方圆十八寨的牛王。

(7)叫杨家二叔刻骨而铭心的是去年那一仗。在成百上千的寨邻面前,铁角遭遇了王家寨买进的“撞山倒”。两牛贸然相遇,角逐相抵,铁角一上去就败下阵来。坐在坡上观战的寨邻,一律站起来,为“撞山倒”叫好。两年夺魁的铁角头一回丢人现眼了。震天动地的欢呼似乎激怒了铁角,它四蹄翻飞,回头再战,百倍地勇猛。四只牛角撞击的铿锵之声,证明了双方都有千钧之力。对峙之中,铁角虽然吁吁喘气,而“撞山倒”却嘴溅白沫,终于轰然倒地。最后一个回合,铁角几乎把“撞山倒”抵死在岩石上,幸亏杨家二叔用绳索套住铁角的后腿,才让“撞山倒”免于一死。

(8)铁角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十八寨都由衷地为它披红挂彩,鞭炮声应山应谷,其壮观千载难逢。杨家二叔也按惯例接受了每个寨子赠送的一只大公鸡。

(9)去年斗牛节后,十八寨的寨老坐拢来,反反复复相商,因为铁角无敌天下,斗牛节也少了悬念,少了乐趣,不如给它永久性荣誉,拜为十八寨牛王。寨老们还立下这样一条规矩:以后,一年一度的斗牛节,铁角不必上阵,反正最高荣誉都属于它了。这也不是只对铁角,以后,只要得了三次第一,也都不参加第四次斗牛节,也可以封王。

(10)依了规矩,今天,铁角失去了上场拼斗的机会,只得困在牛槛里了。

(11)雾罩早已逍遁,天发蓝,阳光在博大的山野蔓延开来。

(12)牛场坡那边的人声传来,虽说细微,却又真切。

(13)杨家二叔走出门来,门前那棵梧桐树上,麻雀从这枝头跳到那枝头,追逐,扭打,不一会又扑扑飞了。几只小鸡,窥测了一下,大摇大摆地走进菜畦,东一下西一下地觅食。阶沿上,黄狗懒洋洋蜷缩着,不一会,缓缓地站起,前后地伸起懒腰来。

(14)鞭炮声大作,牛场坡那边,斗牛进入了高潮。

(15)杨家二叔的目光越发黯淡,心里空空荡荡。他下意识走到牛栏边,只见铁角眼神痴痴的,眼角含着浑浊的泪,它的两角因碰击栏栅而发亮。杨家二叔把铁角牵出来,在土院里转了几圈。往年出征的时候,他都要给铁角灌二两酒,让它运气鼓劲。今天呢,不用了,不用了。他后悔不迭,这铁角,去年,为什么不输给“撞山倒”呢?第一回合失利后,为什么还要斗下去呢?为什么没有制止它呢?

(1 6)不知怎的,杨家二叔心中一阵惶恐,他把牛拴在梧桐树上,转回屋去。

(17)就在他跨进门的一刹那,他决定重新喂一头斗牛,决不亚于这铁角。不过,以后,最多只能让它赢两回。

(18)他六神无主。

(19)他迷迷糊糊,想到这铁角老去以后,他要从它印田穴上拔下一撮毛,沾着它的血,贴在神龛的牌位下边。他觉得对不起铁角,要永远记得它,永远记得它的这段光荣和孤独。(选自《散文》2015年2期)

1.杨家二叔在斗牛将开始时,小说先用“发红”描写他的神态,后用“悚惧”来描写他的情绪,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2.赏析第四、五段中画线句。(4分)

                                                                                  

                                                                                  

3.作者在第十三段写到麻雀、小鸡、黄狗的情况,似乎与行文风格脱节,为什么?(6分)

                                                                                  

                                                                                  

4.文中第十五段连用三个“为什么”,分析其中蕴含的内涵,并谈谈你的感悟。(6分)

                                                                                   

                                                                                  

【答案1】①眼色发红,说明他火气很盛,突出他因为失去斗牛机会的愤怒与无奈;②浑身悚惧,体现他对铁角状况的深深担忧。

【解析1】牛王“铁角”因天下无敌,故被封王,失去了上场拼斗的机会,斗牛节即将开始,想起往年的风光,杨家二叔很是无奈和愤怒,以致两眼发红;看到被困牛槛的铁角临战前的状态,不禁惊悚起来。

【答案2】①运用环境描写和比喻的手法,渲染沉重、紧张的气氛,呼应前文准备阵势,也为下文斗牛蓄势。②运用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和比拟手法,通过“目光锐利”“激越呼叫”“铁角撞击”以及渴望奔赴斗牛场的描写,突出铁角困于牢笼的愤怒和与对手搏斗的渴望。

【解析2】文中划线句,是运用环境描写和比喻的手法,渲染气氛,呼应前文,为下文蓄势。文句运用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和比拟手法,斗牛场的描写,突出铁角困于牢笼的愤怒和与对手搏斗的渴望。

【答案3】①麻雀的轻快、小鸡的从容和黄狗的缓慢,其实体现了结构的舒缓,丰富文章的内容,使行文摇曳多姿。②与上文“困在牛槛里”,又与下文“眼神痴痴的,眼角含着浑浊的泪”相对照,以动物们的自由自在反衬牛王铁角的困局,突出失去比赛权利的伤感与无奈。③也反衬杨家二叔内心的遗憾、后悔与伤感。

【解析3】文章行文的整体风格紧张、紧凑,而描写的麻雀、小鸡、黄狗却是自由、从容、缓慢的状态,这使文章行文时急时缓,张弛有度;丰富了小说内容;麻雀、小鸡、黄狗属于次要物象,与主人公铁角形成对比,突出了铁角的形象特点;这个场景是杨家二叔所见,对杨家二叔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衬托作用。

【答案4】①运用反问句,既有对铁角要赢得比赛的不满,也有对自己没有及时阻止比赛的遗憾。②隐含着对十八寨的寨老所定规矩的无奈和不满。③彰显没有对手,不也就没了自己的深刻道理。

【解析4】铁角有今天的遭遇,主要是十八寨的寨老所定的规矩导致的,杨家二叔一连串的反问不过是表明了其后悔而自责的心情;这启示我们,有对手才有自我。

 

【题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17浙江杭州五县联考)

蒙娜丽莎的微笑

【俄罗斯】诺里·斯塔夫

(1)女孩说,我叫蒙娜丽莎。凯莉便笑了,有种想要接近女孩的冲动。

(2)凯莉是一名画家,去拉马拉本是看望男友,却没想到刚踏上这片土地便遇到这样一个女孩,傻傻地朝着你笑,但那张脸上却有很多疤痕,显然与真正的“蒙娜丽莎”扯不上半点关系。

(3)“蒙娜丽莎,你家住在哪呀?”凯莉蹲下身子问道。可女孩却不说话了,一双眼大概是被大风刮久了,红通通浸着泪水,勉强才吐出三个字:“杜米斯。”

(4)杜米斯经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报刊上,那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座难民营。凯莉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一幅图画,眼前的女孩躺在一堵烂墙下,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一只苍蝇停在她的脸上,但她却一动不动。

(5)女孩一定饿了,凯莉把包里所有的压缩饼干都拿出来,塞在对方手里,想了想,又把脖子上的围巾取下,紧紧地裹在女孩身上,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女孩幸福的样子,忍不住当场拿出画架,刷刷几笔,一幅凯莉版《蒙娜丽莎的微笑》便完成了。

(6)“这是我来拉马拉的第一幅作品。”凯莉在男友面前炫耀,但男友却不置可否,不断叮嘱她要小心,拉马拉城的小孩比大人更危险。凯莉认真地点点头,毕竟男友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但第二天,凯莉便改变了看法,因为在比瑞德街头,她再次看到了蒙娜丽莎,她捧着那条围巾,就像捧着圣物一样,看到凯莉便奔过来说:“真主保佑你。”接着便把围巾交还给凯莉。

(7)蒙娜丽莎很丑,但却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望着前面飞奔的背影,凯莉再次陷入沉思,第二幅图瞬间在脑海里成形。这就是收获,一个画家最想要的便是这种灵感。她就地创作,完成以后,随手把围巾套在脖子上,却突然觉得脖颈一阵刺痛。

(8)被一滴鲜血染红了的围巾里,竟然包裹着一个尖利的铜钉。太可恶了,早就在报纸上看过报道,艾滋病患者为了报复这个世界,常常把沾满自己血液的钉子放在路边的凳子上,很多行人都平白无辜受害。没想到这样的悲剧竟然降临到自己头上,而且对方还以怨报德,太可恨了。

(9)这世界疯了,连小孩都干这种勾当。凯莉气愤地说:“不就杜米斯吗?我偏偏就是要过去把她找出来,蒙娜丽莎,没想到连微笑都是假的。”

(10)杜米斯的管理者是个英国人,名叫普雷第,听了凯莉的投诉后,先是一阵惊愕,接着便对身边的人说,把蒙娜丽莎叫过来,太不像话了。

(11)可是,蒙娜丽莎没有来,有人向普雷第报告,蒙娜丽莎宁愿不吃饭,死死抓着宿营广场的栏杆不肯过来,手都快打断了。凯莉彻底被激怒了,她对普雷第说,既然她不愿来,我就过去,倒要看看,小小年纪到底是受谁指使干这种丧心病狂的事。

(12)在广场,当凯莉站在蒙娜丽莎面前,结果却并没有按着原来的计划走下去。蒙娜丽莎显然刚刚垂死地挣扎过,脸上毫无血色,但看到凯莉,却一下子兴奋起来,“求你,以真主的名义,请您亲手把那颗铜钉交给我吧!”到了这个时候,她还在提要求,凯莉带着愤慨与不屑,问:“凭什么?”

(13)接下来,凯莉简直无法理解,蒙娜丽莎竟然弱弱地说:“我想有个妈妈。”还好普雷第,这位谙熟拉马拉文化的慈善服务者解释,在这个地区,铜钉代表母爱,你把铜钉交到她手里,就代表着你对她女儿一般的爱。接着,普雷第还指着铜钉上面的字母“M”说,看,这就是证明。

(14)蒙娜丽莎所做的一切,当然不是为了真的要凯莉做母亲,而是想让杜米斯难民营的其他孩子看到凯莉送她铜钉的情景,哪怕这一切都是假的,因为这些年来,大多数孩子都被远方来的白人资助甚至收养了,但蒙娜丽莎却因太丑而变得愈发孤单。

(15)她太需要我们的爱了,凯莉拿着手里的第三幅画对男友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抵不过她的真情,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本文有删改)

1.凯莉对蒙娜丽莎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小说描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5分)

                                                                                  

                                                                                  

2.文章第(8)段为什么要插入报纸报道的内容?(4分)

                                                                                   

                                                                                  

3.赏析文章第(12)段划线句。(5分)

                                                                                   

                                                                                  

4.小说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题含蓄蕴藉,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1)一开始被蒙娜丽莎的质朴所吸引,想要接近她;后来收到蒙娜丽莎送还围巾,很感动;围上围巾被铜钉刺伤,很愤恨;最后知道真相,由衷赞美。(3分,1点1分,答满3点即可)(2)小说通过写凯莉对蒙娜丽莎的态度变化,侧面衬托了蒙娜丽莎的形象;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2分,1点1分)

【解析1】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分析人物态度的变化,抓住关键语句女孩朝着我笑——送我围巾——围上围巾被铜钉扎破——最后知道真相。

【答案2】揭示了小说的故事背景及社会环境,暗示了主题;引出下文凯莉对蒙娜丽莎的问罪,推进情节;与故事结尾蒙娜丽莎的行为形成对比(衬托),突出了对蒙娜丽莎人性的赞美。(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解析2】此题考查插叙在小说中的作用,解答此题,要结合着插叙部分的具体内容,联系小说全文内容,结合着插叙的一般性作用,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小说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读后可知,这处有关报纸报道的内容,交代了故事背景及环境,显然引出后文凯莉对蒙娜丽莎的问罪,从而推动了情节发展,赞美了蒙娜丽莎的人性光辉。

【答案3】通过神情描写(1分)写蒙娜丽莎因被误解而挨打的凄惨和见到凯莉的兴奋,(1分)前后对比,(1分)表现了蒙娜丽莎的单纯质朴、对凯莉的信任(对爱的强烈渴望)(2分)

【解析3】脸上毫无血色,可看出此段文字是对人物的神情描写,同是注意语句的转折关系,可得出内容上的前后对比关系,再联系全文内容可得出女孩的性格。

【答案4】①《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达·芬奇的经典画作,以此为题,设置悬念,引人入胜;(2分)②暗示了小说的情节和线索。《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画家为小女孩画的三次画像,构成了全文的主体内容,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2分)③隐喻了小说的主题。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小说中小女孩的笑容,象征着小姑娘虽身处穷苦却懂得感恩以及强烈渴望得到爱和尊重的真诚,寄寓了作者对小姑娘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她品质的赞美,隐喻了主题。(2分)

【解析4】小说标题含义的解题思路: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文章标题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

仿真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17浙江绍兴二模)

手(节选)

萧红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

我们叫她“怪物”。教师点名时每次一喊到王亚明,她都起来,把两只青黑手垂得很直,肩头落下去,面向着棚顶说:“到,到,到。”

全班的同学都在笑。可是王亚明却安然的坐下去,青黑色的手开始翻转着书页。

数学课上,她读起算题来也和读文章一样;午餐的桌上,那青黑色的手已经抓到了馒头,她还想着地理课本;夜里她躲在厕所里边读书,天将明的时候,她就坐在楼梯口。她的眼睛爬满着红丝条;贪婪,把持,和那青色的手一样在争取她不能满足的愿望。

校长已说过她几次:“你的手,就洗不净了吗?操场上竖起来的几百条手臂都是白的,就是你,特别呀!真特别。”女校长用她贫血的和化石一般透明的手指去触动王亚明的青黑色手,好像是害怕,微微有点抑止着呼吸,就如同让她去接触黑色的已经死掉的鸟类似的。“ 学校的墙很低,春天里散步的外国人又多,他们常常停在墙外看的。等你的手褪掉颜色再上早操吧!”

大风在窗外倒拔着杨树的那天,她背向着教室,也背向着我们,对着窗外的大风哭了,她用那已经开始在褪着色的青黑色的手捧着眼泪。这一次,好像风声都停止了,她还没有停止。

宿舍搬家的那天,我似乎已经睡着了,但能听到隔壁在吵叫着:“我不要她,我不和她并床……”“我也不和她并床。”

我再细听,就什么也听不清了,只听到嗡嗡的笑声和绞成一团的吵嚷。夜里我偶然起来到过道去喝了一次水。长椅上睡着一个人,立刻就被我认出来,那是王亚明。两只青黑手遮着脸孔。我想她一定又是借着过道的灯光在夜里读书,可是她的旁边也没有什么书本,包袱和一些零碎就在地板上围绕着她。

我看着墙上的影子,那影子印在墙上也和头发一样颜色。

“惯了,就是地板也一样睡,念书是要紧的……爹爹可是说啦!三年毕业,再多半年,他也不能供给我学费……这英国话,我的舌头可真转不过弯来。”

她读书的样子完全和刚来的时候不一样,那喉咙渐渐窄小了似的,只是喃喃着,并且那两边摇动的肩头也显着紧缩和偏狭,背脊已经弓了起来。

有一个星期日,宿舍里面空朗朗的,我就大声读着《屠场》上正是女工马利亚昏倒在雪地上的那段,我一面看着窗外的雪地一面读着,觉得很感动。王亚明站在我的背后,我一点也不知道。

“你有什么看过的书,也借给我一本……”我就把《屠场》放在她的手上,因为我已经读过了。

一天,我听到床头上有沙沙的声音,我仰过头去,在月光下我看到了是王亚明的青黑手,并且把我借给她的那本书放在我的旁边。

我问她:“看得有趣吗?”

她并不回答我,头发也像在抖着似的,用着那和头发一样颜色的手横在脸上。“马利亚,真像有这个人一样,……那医生知道她是没有钱的人,就不给她看病……呵呵!”她笑了,借着笑的抖动眼泪才滚落下来:“我也去请过医生,我母亲生病的时候,他先向我要马车钱,我说钱在家里,先坐车来吧!人要不行了……他站在院心问我:‘你家是干什么的?’不知为什么,一告诉他是开‘染缸房’的,他就拉开门进屋去了……姐姐定亲的那年,她的婆婆从乡下来住在我们家里,一看到姐姐她就说:‘唉呀!那杀人的手!’从这起,爹爹就不许某个人专染红的。我的手是黑的,细看才带点紫色,那两个妹妹也都和我一样。”

“你的妹妹没有读书?”

“没有,我将来教她们,可是我也不知道我读得好不好,读不好连妹妹都对不起……他们在家吃咸盐的钱都给我拿来啦……我哪能不用心念书,我哪能?”她又去摸触那本书。

我看着地板上的花纹,我想她的眼泪比我的同情高贵得多。

还不到放寒假时,一天的早晨,王亚明整理着手提箱和零碎,没有人和她告别。

“我的父亲还没有来,多学一点钟是一点钟……”

这最后的每一点钟都使她流着汗,在英文课上她忙着用小册子记下来黑板上所有的生字,连教师随手写的她也记了下来。地理课上她又费着力气模仿着黑板上教师画的地图,……好像所有这最末一天经过她的思想都重要起来,都必得留下一个痕迹。

下课,我看了她的小册子,那完全记错了:英文字母,有的脱落一个,有的她多加上一个……她的心情已经慌乱了。

太阳停在颤抖的挂着雪的树枝上面,鸟雀刚出巢的时候,她的父亲来了。他用围着脖子的白毛巾掳去胡须上的冰溜:

“你落了榜吗?你……”冰溜在楼梯上溶成小小的水珠。

“没有,还没考试,校长告诉我,说我不用考啦,不能及格的……”

她的父亲站在楼梯口,腰间挂着的白手巾动也不动。

“再来,把书回家好好读读再来。呵……呵。”不知道她向谁在说着。

那被朝阳拖得细长的影子,跳动着在人的前面先爬上了木栅门。从窗子看去,人也好像和影子一般轻浮,他们就向着远方,向着迷漫着朝阳的方向走去。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越远那闪光就越刚强,刺痛了我的眼睛。

1. 你觉得王亚明是怎样一个姑娘?请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4分)

                                                                                   

                                                                                   

2. 小说中多次写到“笑”和“哭”,画线句却兼有两者,请品读其中的意蕴。(4分)

                                                                                    

                                                                                   

3.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有何作用?(6分)

                                                                                    

                                                                                   

4. 小说最后一小节含义丰富,请探究其内涵。(6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2017浙江温州一模)

母亲的《锁麟囊》

王虹莲

读完了博士,又从国外镀了金,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受到排挤。§§

她整夜失眠,甚至,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一直是她心里的念头。

如果不是念着母亲,她真的就去了。母亲抚养她实在是不容易——母亲那时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她上学,她读到博士,是母亲一分钱一分钱供出来的,她想给母亲一个最好的回报,但是……

母亲文化不高,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粗重沙哑的声音几乎天天想起。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选择沉默地呆着。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好象要下雨了。她就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显得更沙哑吵闹。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声音马上就没有了,以后几天的黄昏也是沉静的,死了一样的沉静。她反而又觉得太安静了。她想,真的太没有意思了。

又一个黄昏。她听到外面有人唱京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很婉转婀娜的调子,那戏词更吸引了她: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 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又谁知祸福事倾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 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但她知道,母亲并不能懂得。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的唱着,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水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看呆了。

母亲过来说:“是《锁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砚秋先生的,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总理也喜欢呢。”她惊讶地回过头去看着母亲。

程派的调子,倒蛮符合她的心境。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

后来,她几乎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婀娜悠扬,非常让人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

“她活得多好啊!”她对母亲说。

母亲说:“你以为她很快乐吧,其实,她下了岗,丈夫前年出车祸死了,儿子还有痴呆症。你看,人家都活得这么快乐。”母亲没有指责她的意思,但她觉得真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了很多苦。

她居然也喜欢了京剧,喜欢了程派,她出去买了好多光盘,都是京剧程派的——程砚秋、李世济、张火丁……家里终于又出了动静,而且,有一天她说:“妈,您接着听单田芳吧,我觉得他说得蛮好的。”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来的了。

她休息了半年之后换了公司,有了新职位,开着自己的车,车里放着她最喜欢的京剧,她正准备做五月的新娘……她觉得所有的日子都甜美芬芳。

她想,她得感谢楼下那个女人。

女人不是常常来楼下唱戏了,有一天她休息,女人又来了。她出去买了一大束香水百合,然后来到楼下找那个女人。

她讲了半年来的经历,然后说:“大姐,谢谢您的京剧,是您那段《锁麟囊》救了我。”

女人笑了:“别谢我,谢您的母亲吧。”“母亲?”她疑惑了。

“我本来只是心烦的时候偶尔来唱唱,你的母亲找到我家里,问我唱的是什么,还请我再去唱……”

5.为什么小说最后才通过女人之口,交待母亲的一些做法?(4分)

                                                                                   

                                                                                   

6.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5分)

                                                                                   

                                                                                   

7.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2015年高考新课标I卷)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8.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0.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仿真答案

【答案1】①家境贫寒,懂事听话,体谅家里的难处,富有家庭责任感(2分);②学习勤奋,求知欲望强,不放过任何一点学习机会(1分);③憨厚朴实,忍辱耐劳,默默忍受他人的奚落、歧视(1分)。

【解析1】这是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回归到文本里,本题对应的答题区间为整个文章,再整体上分析。先概括特点,后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2】“她笑了”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激动的心情(1分);“借着笑的抖动眼泪才滚落下来”表达她想到自己的母亲、父亲、姐妹以及自身生活时克制而隐忍,却又难以克制的情绪(1分)。把“笑”和“哭”放在一起写,强烈的对比,写出人物内心复杂而真实的心绪,更能引起读者的同情(2分)。

【解析2】本题要求拼读划线句子中“笑”和“哭”所含的的意蕴。品读“笑”和“哭”的意蕴,也就是把握划线句子中“笑”和“哭”的含义。解答时要仔细阅读划线句子,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句中“笑”和“哭”的含义。句中“她笑了”是她说“马利亚,真像有这个人一样,……那医生知道她是没有钱的人,就不给她看病……呵呵!”之后笑了,借着笑的抖动眼泪才滚落下来,然后她说了自己与书中马利亚及其相似的经历——一生知道她没钱就不去给她母亲看病。以及她姐姐婆婆说她姐姐的手是“杀人的手”,因此她父亲不让她们姐妹一人专染一种颜色了。所以这里“她笑了”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激动的心情;“借着笑的抖动眼泪才滚落下来”表达她想到自己的母亲、父亲、姐妹以及自身生活时克制而隐忍,却又难以克制的情绪。把“笑”和“哭”放在一起写,强烈的对比,写出人物内心复杂而真实的心绪,更能引起读者的同情。

【答案3】①以第一人称叙述,使情节更为真实可信(2分);②通过讲述“我”与王亚明的交往过程展开对王亚明的身世背景的介绍,使叙事更加集中(2分);③以一个同情者的视角叙述王亚明的故事,容易凸显矛盾冲突,有利于表达小说的主题(2分)。

【解析3】解题前,首先了解各种人的特点和作用。第一人是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的表达方式。“我”不一定是作者本人,在文中或起线索作用;或有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或形成对照,有揭示主题作用。第二人称以“你”或 “们”行文,是“我”在向“你(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 有时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 。 这种人称的运用自由灵活, 便于作者发感情;以倾吐式叙事、呼告式情的方式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 便于作者与之直对话和沟通交 流,增强文章的性、亲切感和真切感;在所写对象为物时, 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 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文章常使用 第三人称 是以第三人称“他”或“他”的口吻叙述,作者 站在第三者的立场, 以旁观者的身份用叙述他人事的口吻客观地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的方式。 这种叙述 采用全方位的视角文章内容, 能比较直客观地展现更 广阔的生活、更复杂的事和更丰富的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本文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解题时根据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写作的特点和作用,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即可。

【答案4】①通过影子来写人物的命运,一方面写出了王亚明在学堂如同影子一般“轻浮”,揭示了小人物微不足道的人生命运(2分)。②把“回家”写成“向着迷漫着朝阳的方向走去”,表达了作者对此地冷漠的批判和对人物未来的祝福(2分);③对雪地“闪光”的环境描写,暗示出这一事件带给作者的震撼,也沉重地向读者发出心灵的质询,表达对冷漠时代的思考(2分)。

【解析4】先通读文章,结合文章的内容主旨,理解文章重要段落的含义。理解重要段落含义时,可以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把握其丰富内涵。 比如本文最后一段可以抓住文段中“影子”、“人也好像和影子一般轻浮”、“向着迷漫着朝阳的方向走去”以及雪地“闪光”的环境描写,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理解本段丰富内涵。

【答案5】小说是站在“她”的角度叙述的,这样安排符合“她”的认知过程。这种倒叙(也可答补叙)的写法,既照应上文,又使文章富有变化,行文有波澜,更好地突出了母亲的爱。(4分,答出一点即可给2分)

【解析5】这种题要结和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分析作答,文章的主旨是表现母爱,通过这种倒叙的手法更能表现这一点。

【答案6】语言描写:“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形象地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抑郁、烦躁等心情。环境渲染:“暮色沉沉,好像要下雨了”形象地表现她心情的压抑、失落、绝望等;心理描写:“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形象地表现出她内心的烦躁、痛苦等。(每点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6】划线句子用了语言、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主人公进行刻画,结合这些分析进行赏析。

【答案7】小说塑造了一个为了女儿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深爱女儿的母亲的形象。她文化不高,坚强无私,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女儿上学,读博。但对女儿体贴入微,想尽办法开导女儿,女儿不喜欢评书,她就不再听了,女儿喜欢听《锁麟囊》,她请人天天唱,还用唱戏女人的经历开导女儿,她用爱救了女儿。(共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7】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往往运用各种描写手法,结合叙述的具体事件,很容易概括人物形象。

【答案8】第一问(2分)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第二问(4分)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每答出一点给2分。

【解析8】小说的线索是指情节的发展脉络。有时,小说会有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这篇小说的明暗两条线索,分别关联两家。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其明线,是马兰和她的丈夫围绕所借给麻婶的钱的不同态度展开的,马兰花得知麻婶得病后发呆——到医院看望未提六百元钱事——对丈夫常拿六百元钱说事很伤心——读麻婶女儿的信满眼泪水,这是明线,也是小说的主线。小说的暗线是麻婶一家,麻婶向马兰花借六百元钱——得脑溢血在医院抢救,未果——其女儿火化麻婶带骨灰回上海——写信替母还马兰花钱。也就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至于小说安排这两条线索要什么好处,首先是要看线索的内容,小说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可以说都是怎样对待金钱的,由此更能显现相关人物的品质,从而凸显小说的主题;另外就是要考虑情节安排及人物形象方面的好处。总的来说,小说明暗线安排的好处或作用的分析,一般是从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主题的挖掘这几个角度切入。

【答案9】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近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每答出一点给2分。

【解析9】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是应根据情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分析概括。因此应先在文本中找到对马兰花的神态描写,如“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语言描写,如“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细节描写等,然后从中去分析所体现出的马兰花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本题是要求简要的分析,答题的时候,可将这思维过程倒过来,即先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再以小说中的相关为说明。

【答案10】具体分析6分。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每答一点给2分)说明效果(2分):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解析10】本题的命制彰显出命题者的功力和对试题材料的驾驭能力。马兰花的三次流泪,表现不同,代表的心情也不一样,第一次是强忍泪水,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第二次是含着泪水,表达出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最后一次是满眼泪水,所体现的心情比较复杂,既有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又有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还有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三处泪水折射出人物内在品质,这三处神态细节描写凸显了小说主题。命题者敏锐地捕捉地了这一好题材,从小处切入,透过泪水去窥探人物的内心,去撬动小说的主题。再者,试题的题干积极地给学生思考与答题以提示,“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这是告诉考生应答哪些内容;“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这是告诉考生应怎么答,做法和要求都很明确和具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