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考点★★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外科疾病的病因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 发病机理主要为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 脏腑失和等四个方面。 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考点★★ 阴阳辨证
续表
考点2★ 部位辨证 1.发于上部疾病的病因多为风温、风热。 2.发于中部疾病的病因多为气郁、火郁。 3.发于下部疾病的病因多为寒湿、湿热。 考点3★ 经络辨证(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足太阳、厥阴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手足少阳、太阴经为多气少血之经。 考点4★★★ 局部辨证之辨肿 1.热肿 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见于阳证疮疡。 2.寒肿 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见于疮、脱疽等。 3.风肿 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4.湿肿 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见于股肿、湿疮。 5.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见于瘰疬、脂瘤等。 6.气肿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见于气瘿、乳癖等。 7.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见于皮下血肿等。 8.脓肿 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见于外痈、肛痈等。 考点5★★★ 局部辨证之瓣痛 1.热痛 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 2.寒痛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 3.风痛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 4.气痛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见于乳癖等。 5.湿痛 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水肿或见糜烂流滋。见于臁疮、股肿等。 6.痰痛 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见于脂瘤、肉瘤。 7.化脓痛 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见于疮疡成脓期。 8.瘀血痛 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肤青紫瘀斑。见于创伤或创伤性皮下出血。 考点6★★★ 局部辨证之辨痒 1.风胜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见于牛皮癣、白疕、瘾疹等。 2.湿胜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见于急性湿疮,或有传染性,如脓疱疮。 3.热胜 皮肤瘾疹,焮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见于接触性皮炎。 4.虫淫 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染。见于手足癣、疥疮等。 5.血虚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很少糜烂流滋水。见于牛皮癣、慢性湿疮。 考点7★★★ 局部辨证之辨膝 1.成脓的特点 (1)疼痛 阳证脓疡,局部之灼热痛甚,拒按明显。阴证脓疡,则痛热不甚,而酸胀明显。 (2)肿胀 皮肤肿胀,皮薄光亮为有脓。深部脓肿,皮肤变化不明显,但肿感较甚。 (3)温度 阳证脓疡,局部温度增高。 (4)硬度 按之坚硬,指起不复,未有脓;按之半软半硬,已成脓;按之大软,指起即复为脓成。 2.确认成脓的方法 ①按触法。②透光法,适用于指、趾部甲下辨脓。③点压法(适用于指、趾部脓液很少时。④穿刺法,适用于脓液不多且与组织时,用按触法辨脓有困难者。⑤B超可比较准确地确定脓肿部位,并判断胺肿大小引导穿刺或切开排脓。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考点1★★★ 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 按照疮疡初起、成脓、溃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确立消、托、补三个总的治疗原则。 1.消法 适用于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 2.托法 适用于外疡中期,即成脓期。可分为补托和透托两种方法。 补托法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不收,难溃难腐的虚证。 透托法用于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药物,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 3.补法 适用于溃疡后期;是治疗虚证的法则。 考点2★★★ 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1.膏药 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适用于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太乙膏、千捶膏均用于红肿热痛明显之阳证疮疡。阳和解凝膏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 2.油膏 现称软膏。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以及肛门疾病等。金黄膏、玉露膏适用于疮疡阳证。冲和膏适用于半阴半阳证。回阳玉龙膏适用于阴证。 溃疡期可选用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红膏适用于一切溃疡,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或经久不能收口者。红油膏防腐生肌,适用于一切溃疡。生肌白玉膏适用于溃疡腐肉已净,疮口不敛者,及乳头皲裂、肛裂等。消痔膏、黄连膏适用于内痔脱出、赘皮外痔、血栓外痔等,可疗出血、水肿、疼痛等症状。 考点3★ 切开法的适应证及用法 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过关节;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放射状切开。 考点4★★ 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 1.砭镰法 适用于急性阳证疮疡,如下肢丹毒、红丝疔、疖疮痈肿初起、外伤瘀血肿痛、痔疮肿痛等。 2.挑治法 适用于内痔出血、肛裂、脱肛、肛门搔痒、颈部多发性疖肿等。 3.挂线法 适用于疮疡溃后,脓水不净,虽经内服、外敷等治疗无效而形成瘘管或窦道者,或疮口过深,或生于血络丛处,而不宜切开手术者。 4.结扎法 又名缠扎法。适用于瘤、赘疣、痔、脱疽等。 考点5★★ 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熏法、熨法、溻渍法的适应证及用法 1.引流法 (1)药线引流 药线俗称纸捻或药捻,它是借着药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溃疡疮孔中,使脓水外流,同时利用药线之线形,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使之外出。适用于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瘘管、窦道者。其有外黏药物及内裹药物两类。外黏药物法适用于溃疡疮口过深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内裹药物法适用于溃疡已成瘘管或窦道者。 (2)导管引流 是将导管(或塑胶管,或橡皮管)插入疮口中,引导脓水外流的一种引流方法。用于附骨疽、流痰、流注等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或腹腔手术后。 (3)扩创引流 是应用手术的方法来进行引流。适用于痈、有头疽等脓肿溃后有袋脓者,瘰疠溃后形成空腔或脂瘤染毒化脓等,经其他引流、垫棉法等无效者。 2.垫棉法 是将棉花或纱布折叠成块以衬垫疮部的一种辅助疗法。它是借着加压的力量,使溃疡的脓液不致下坠而潴留,或使过大德溃疡空腔皮肤与新肉得以黏合而达到愈合的目的。适用于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者,或疮孔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尽者,或溃疡脓腐已尽,新肉已生,但皮肉一时不能黏合者。 3.药简拔法 是用一定药物与竹筒若干个同煎,乘热迅速扣于疮上。借助药筒吸取脓液毒水,从而达到脓毒自出、毒尽疮愈目的的方法。适用于有头㡹坚硬散漫不收,脓毒不得外出;或脓疡已溃,疮口狭小,脓稠难出,有袋脓者;或毒蛇咬伤,肿势迅速蔓延,毒水不出者;或反复发作的流火等。 4.熏法 神灯照法活血消肿、解毒止痛,适用于痈疽轻证,未成脓者自消,已成脓者自溃,不腐者即腐。桑柴火烘法助阳通络、消肿散坚、化腐生肌、止痛,适用于疮疡坚而不溃、溃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烟熏法杀虫止痒,适用于干燥而无渗液的各种顽固性皮肤病。 5.熨法 是把药物加酒、醋炒热,布包熨摩患处,使腠理疏通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风寒湿痰凝滞筋骨肌肉等证,以及乳痈的初起或回乳。一般阳证肿疡慎用。 6.溻渍法 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阳证疮疡初起、溃后,半阴半阳征及阴证疮疡,以及美容、保健等。常用方法有溻法和浸渍法。 第四单元 疮疡考点1★ 疖的定义与特点 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病因、证候不同,又可分暑疖(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等。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 考点2★★ 疖的特点 1.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cm左右。 2.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考点3★ 疖的临床表现 1.有头疖 患处皮肤上有—红色结块,范围约3cm,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 2.无头疖 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3天化脓,溃后迅速愈合。 3.蝼蛄疖 多发于儿童头部。 4.疖病 多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几个到几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也可在身体各处散发疖肿,一处将愈,他处续发,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消渴病、习惯性便秘或营养不良者患本病。 考点4★★★ 疖的辩证论治 1.内治
2.外治 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剪开。 考点5★★ 疔的定义、特点与种类 疔是—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 其特点是疮形虽小,但根脚坚硬,状如钉丁,病情变化迅速,易毒邪走散。 发于颜面部的疔疮,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发于手足部的疔疮,易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 考点6★★ 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 ①蛇眼疔初起时多局限于指甲一侧边缘的近端处。②蛇头疔初起指端感觉麻痒而痛继而刺痛,灼热肿胀,色红不明显,随后肿势逐渐扩大。③蛇肚疔发于指腹部。④托盘疔初起整个手掌肿胀高突。⑤足底疔初起足底部疼痛。 考点7★★★ 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的要求 一般应尽可能循经直开。 1.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开引流。 2.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形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指掌面正中切开。 3.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 4.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 考点8★★ 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法 红丝疔是发于四肢,皮肤有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淋巴管炎。 特点:可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邪毒重者可内攻脏腑,发生走黄。 外治法:红丝细者宜用砭镰法。 考点9★★ 痈的特点 ①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②结块范围多在6~9cm。③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④可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 考点10★★★ 痈的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11★★ 发的含义与特点 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蜂窝组织炎。 特点:①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片。中央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②灼热疼痛,有的3~5日后中央色褐腐溃,周围湿烂。③全身症状明显。 考点12★★ 有头疽的概念与特点 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特点:①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②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③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④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考点13★★★ 有头疽的内治方法
考点14★★ 流注的概念、特点 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处的深部,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常见此处未愈,他处又起。 考点15★ 流注的临床表现 流注除头面、前后二阴、腕、踝等远端比较少见外,其余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尤多见于腰部、臀部、大腿后部、髂窝部等处。 初起,先在四肢近端或躯干部有一处或数处肌肉疼痛,漫肿,微热而皮色不变。2~3天后,肿胀、焮热、疼痛日趋明显,并可触及肿块。伴寒战高热,头痛头胀,周身关节疼痈,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继则肿块增大,疼痛加剧,约2周,肿块中央微红而热,按之有波动感,兼见高热不退,时时汗出,口渴欲饮,苔黄腻,脉洪数。溃后脓出黄稠或为白黏脓水,瘀血流注则夹有瘀血块,随之肿硬疼痛渐消,身热渐退,食欲增加,约经2周,脓尽收口愈合。 考点16★★ 流注的辩证论治
考点17★★★ 丹毒的概念、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 1.概念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也称丹毒。 2.特点 ①突然,恶寒发热。②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③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 3.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 本病发无定处,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①生于躯干部者,称内发丹毒。②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③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④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毒。 考点18★★★ 丹毒的辩证论治
考点19★★ 走黄与内陷的概念及病因病机 1.走黄 走黄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急性化脓性疾病。继发于疔疮的常称为走黄。走黄的发生主要火毒炽盛,毒入营血,内助脏腑(邪盛)。 2.内陷 内陷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急性化脓性疾病。疽毒或除疔以外的其他疮疡引起者称为内陷。内陷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加之治疔失时或不当,以致正不胜邪,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犯脏腑(正虚)。 第五单元 乳房疾病考点1★★ 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所以,乳房疾病与肝、胃、肾经及冲任二脉有密切联系。 考点2★★★ 乳房肿块触诊 1.检査顺序 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 2.检査方法 四指并拔,将指腹平放乳上轻柔触摸,切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是乳腺肿块。 3.触摸顺序 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四个象限,具体顺序为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有无血液从乳头溢出。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 4.时间选择 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这是乳房生理最平稳的时期,有病变容易被发现。 考点3★ 乳痈的发病年龄及肺床表现 1.发病年龄 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2.临床表现 初起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成脓期患乳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雀啄样疼痛,皮色焮红,皮肤灼热。溃后若脓出通畅,则肿消痛减,寒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 考点4★★ 乳痈的辨证论治
考点5★★ 乳痈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 脓肿形成时,应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较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袋脓,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若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吸穿刺抽脓或用火针刺脓。 考点6★ 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 粉刺性乳痈即西医学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其特点是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振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 考点7★ 乳漏的概念 发生于乳房部或乳晕部的的疮口溃脓后,久不收口而形成管道者,称为乳漏(“漏”亦作“瘘”)。 考点8★★★ 乳癖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2.特点 (1)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 (2)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3)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 (4)本病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考点9★★★ 乳癖的辨证论治
考点10★★★ 乳核的定义、特点与临床表现 1.定义 乳核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 2.特点 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妇女。 3.临床表现 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肿块一般无疼痛感,少数可有轻微胀痛,但与月经无关。一般生长缓慢,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应排除恶变可能。 考点11★★★ 乳核的辨证论治
考点12★★★ 乳岩的定义、特点与发病情況 1.定义 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 2.特点 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 3.发病情况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无生育史或无哺乳史的妇女、月经过早来潮或绝经晚的妇女、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考点13★★ 乳岩的辨证论治
考点14★★★ 乳岩与乳癖、乳核的鉴别
第六单元 瘿考点1★ 气瘿的临床表现 1.女性发病率较男性略高。一般多发生在青春期,在流行地区常见于入学年龄的儿童。 2.初起时无明显不适感,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腺体表面较平坦,质软不痛,皮色如常,腺体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考点2★★ 气瘿的内治法 气瘿以疏肝解郁,化痰软坚为主要内治法。代表方剂为四海舒郁丸加减。 考点3★ 肉瘿的概念、特点 肉瘿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属甲状腺的良性肿瘤。 特点:①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②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发展缓慢。③好发于青年女性及中年人。 考点4★ 肉瘿的辨证论治
考点5★★ 瘿痈的诊断 瘿痈是瘘病中一种急性炎症性疾患,相者于西医的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等病史。颈部肿胀多突然发生,局部嫩红灼热,按之疼痛,其痛可牵引至耳后枕部,活动或吞咽时加重,伴发热、畏寒等。严重者可有声嘶、气促、吞咽困难。成脓后可出现波动感。 考点6★ 瘿痈的辨证论治
考点7★ 石瘿的含义与特点 瘿病坚硬如石不可移动者称为石瘿,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癌。其特点是结喉两侧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 第七单元 瘤、岩考点1★★ 脂瘤的诊断 本病好发于青春期。多见于头面部、臀部、背部等皮脂腺、汗腺丰富的部位,生长缓慢,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表皮紧张,中央导管开口呈青黑色小孔,挤压后可有粉渣样内容物溢出,有臭味。脂瘤染毒后可有局部红肿、增大、疼痛、破溃流脓等。 考点2★ 脂瘤的辩证论治 1.内治
2.外治 将脂瘤完整手术切除,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考点3★ 血瘤的概念 血瘤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肿瘤,相当于西医的血管瘤。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特点为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暗紫,或呈局限柔软肿块,边界不清,触之如海绵状。 考点4★ 肉痛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特点 肉瘤是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 特点:①软似棉,肿似馒。②皮色不变,不紧不宽。③如肉之隆起。 考点5★★ 失荣的概念 失荣是发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考点6★ 失荣的病因病机 足少阳胆经循行耳之前后,肝与胆相表里, 失荣的发生与肝、胆关系密切。 考点7★★ 失荣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生长较快,质地坚硬。病变开始时多为单发结节,可活动,后期肿块体积增大,数量增多,融合成团块或联结成串,表面不平,固定不移。一般无疼痛,但合并染毒时,可有压痛。日久癌肿溃破,疮面渗流血水,高低不平,形似翻花状。其肿痛可向面部、胸部、肩背部扩展。 考点8★★ 失荣的辨证论治
第八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考点1★ 热疮的辨证论治
考点2★★★ 蛇串疮的概念与特点 蛇串疮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又名缠腰火丹,亦称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 特点:①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②局部刺痛,或伴臖核肿大。③好发于春秋季节,四季皆有。④好发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⑤好发于胸胁部。 考点3★★★ 蛇串疮的辨证论治
考点4★★ 不同疣的特点与好发部位 1.发于手背、手指、头皮等处者,称千日疮、疣目、枯筋箭或瘊子(相当于西医的寻常疣)。 2.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称扁瘊(相当于西医的扁平疣)。 3.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称鼠乳(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软疣)。 4.发于足跖部者,称跖疣(相当于西医的掌跖疣)。 5.发于颈周围及眼睑部位,呈细软丝状突起者,称丝状疣或线瘊。 考点5★ 寻常疣、扁平疣的辨证论治
考点6★★★ 头癣、手足癣、体癣的特点 1.白秃疮(头癣) 相当于西医的白癣。皮损特征为在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 2.肥疮(头癣) 相当于西医的黄癣,俗称“黄癞”。皮损特征为有黄癣痂堆积,有特殊的鼠尿臭,久之毛囊被破坏而成永久性脱发。 3.鹅掌风(手足癣) 相当于西医的手癣。初起为掌心或指缝水疱,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水疱。水疱多透明如晶,散在或簇集,瘙痒难忍。 4.脚湿气(手足癣) 相当于西医的脚癣。主要发生在趾缝,也见于足底。以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瘙痒等为特征。 5.体癣 皮损多呈钱币状、圆形,故名圆癣,亦称铜钱癣。发于股胯、外阴等处者,称阴癣(股癣)。皮损特征为环形、多环形,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围扩张的斑块。 考点7★★★ 癣的辨证论治
考点8★ 脂溢性皮炎的概念与特点 脂溢性皮炎因皮肤油腻,出现红斑,覆有鱗屑而得名,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头发、皮肤多脂发亮,油腻,瘙痒,脱而复生。以青壮年为多见,乳儿期亦有发生。 考点9 ★ 脂溢性皮炎的辨证论治
考点10★★ 油风的概念与特点 油风是一种头发突然发生斑块状脱落的慢性皮肤病。因头发脱落之处头皮光亮而得名,又称“鬼舐头”“鬼剃头”。 特点:突然发生斑片状脱发,脱发区皮肤变薄,多无自觉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男女均可发病。 考点11 ★ 油风的辨证论治
考点12 ★ 黄水疮的概念与特点 黄水疮是一种发于皮肤的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中医古代文献又称为“滴脓疮” “天疱疮”等。 特点:浅在性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 。 考点13 ★ 黄水疮的辨证论治
考点14★ 疥疮的病因病机 疥疮由人型疥虫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染。其传染性很强,在一家人或集体宿舍中可相互传播,可因使用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服、被席、用具等传染而得。 考点15★★★ 疥疮的特点 1.皮损好发于皮肤薄嫩和皱褶处。 2.皮疹主要为红色小丘疫、丘疱疼、小水疱、隧道、结节和结痂。 3.隧道为疥疮的特异性皮疹。 4.患者常有奇痒,遇热或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 考点16★★★ 疥疮的治疗 硫黄为治疗疥疮的特效药。 考点17★★★ 湿疮的概念与特点 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特点:对称分布,多形性损害,剧烈瘙痒,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 考点18★★★ 湿疮的辩证论治
考点19★★ 婴儿湿疮的辨证论治
考点20★ 接触性皮炎的辩证论治
考点21★ 瘾疹的临床表现 1.发病突然,皮损可于任何部位。 2.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风团,境界清楚,一般迅速消退,不留痕迹。 3.不断成批出现,时隐时现。 4.自觉灼热,瘙痒剧烈,部分患者可有怕冷、发热等症状。 5.如侵犯消化道黏膜,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喉头和支气管受累时可导致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有明显气闷室息感,甚至发生晕厥。 考点22★★ 瘾疹的辨证论治
考点23★★★ 牛皮癣的皮损特点 牛皮癣是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特点:①皮损多呈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②剧烈瘙痒。③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癣样变。 考点24★★ 牛皮癣的辨证论治
考点25★★★ 白疕(寻常型)的皮损特点 白疕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其特点是: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鱗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考点26★★ 疕(寻常型)的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27★★ 淋病的诊断 有不洁性交或间接接触传染史。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 1.男性淋病 一般症状和体征较明显。 急性淋病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度刺痛,继而有薄黏液流出,引起排尿不适,24小时后症状加剧。排尿开始时尿道外口刺痛或灼热痛,排尿后疼痛减轻。尿道口溢脓,开始为浆液性分泌物,以后逐渐出现黄色粘稠的脓性分泌物,能自行流出。 慢性淋病表现为尿痛轻微,排尿时仅感尿道灼热或轻度刺痛,尿道外口仅见少量稀薄浆液性分泌。 2.女性淋病 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考点28★★★ 淋病的辨证论治
考点29★★ 淋病的西医治疗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和壮观霉素(淋必治)。 考点30★★ 梅毒的诊断 一般有不洁性交史,离性伴侣有梅毒病史。 1.一期梅毒 主要表现为疳疮,(硬下疳)。 2.二期梅毒 主要表现为杨梅疮。 3.三期梅毒 亦称晚期梅毒,主要表现为杨梅结毒。 考点31★★★ 梅毒的辨证论治
考点32★★★ 尖锐湿疣的诊断 1.临床表现 有与尖锐湿疣患者不洁性交或生活接触史。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皮肤黏膜湿润区为好发部位。基本损害为淡红色或污秽色、柔软的表皮赘生物。赘生物大小不一,单个或群集分布,表面分叶或呈棘刺状,湿润,基底较窄或有蒂,但在阴茎体部可出现基底较宽的“无蒂疣”。 2.辅助检査 醋酸白试验:用3%~5%的醋酸液涂擦或湿敷3~10分钟,阳性者局部变白,病灶稍隆起,在放大镜下观察更明显。组织病理学检査有特异性。 考点33★★ 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
第九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考点1★★ 痔的分类 1.内痔 是发生于齿线上,由直肠上静脉丛瘀血、扩张、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好发于膀胱截石位3、7、11点处,以便血、坠胀、肿块脱出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外痔 是发生于齿线下,由痒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所形成的疾病,以自觉坠胀、疼痛和有异物感为表要临床表现。 3.混合痔 是直肠上、下静脉丛瘀血、扩张、屈曲、相互沟通吻合而形成的静脉团。 考点2★★★ 内痔的诊断 Ⅰ期内痔 无明显自觉症状,痔核小,无痔核脱出。 Ⅱ期内痔 周期性、无痛性便血,得核较大,便时痔核能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还纳。 Ⅲ期内痔 便血少或无便血,痔核大,呈灰白色,便时痔核经常脱出肛外,不能自行还纳。 Ⅳ期内痔 平时或腹压稍大时痔核即脱出肛外,手托亦常不能复位,痔核经常位于肛外。 考点3★ 痔的治行 1.内治
2.外治 (1)熏洗法 适用于各期內痔及內痔脱出,或外痔肿胀明显,或脱肛者。 (2)外敷法 适用于各期内痔、外痔感染发炎及手术后换药。 (3)塞药法 适用于Ⅰ、Ⅱ期内痔。 (4)枯痔法 适用于Ⅱ、Ⅲ期内痔。 3.注射疗法 (1)适应证 各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2)禁忌证 外痔、内痔伴有肛门周围急慢炎症或腹泻,内痔伴有严重肺结核、高血压及肝肾疾病、血液病,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临产期孕妇。 4.枯痔钉疗法 是运用枯痔钉插入痔核的腐蚀作用,使痔核干枯、坏死、脱落的一种传统中医治疗内痔的方法。由于本法治疗费时、并发症多,临床应用日渐减少。 (1)适应证 各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2)禁忌证 各种外痔或有纤维化的内痔;伴有各种急性疾病或严重的慢性疾病;伴肛门及直肠急性炎症、腹泻、恶性肿瘤;有出血倾向者。 5.手术治疗 (1)痔切除术 适用于结缔组织性外痔和静脉曲张性外痔。 (2)血栓性外痔剥离术 适用于血栓性外痔,痔核较大,血栓不易吸收,炎症局限者 (3)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适用于混合痔。 (4)外切内注结扎术 适用于混合痔。 考点4★ 息肉痔的概念 息肉痒是指直肠内黏膜上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其临床特点为肿物蒂小质嫩,其色鲜红,便后出血。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 考点5★★ 注射疗法、结扎法、电烙法的适应证 1.注射疗法适应证 适用于小儿无蒂息肉。 2.结扎法适应证 适用于低位带蒂息肉。 3.电烙法适应证 适用于较高位的小息肉。 考点6★ 肛隐窝炎的主要症状、并发症及手术适应证 1.主要症状 自觉胚门部不适,排便时因粪便压迫肛隐窝,可感觉肛门疼痛,一般不甚剧烈,数分钟内消失。 2.并发症 肛隐窝炎是肛隐窝、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称肛窦炎,常并发肛乳头炎、肛乳头肥大。肛隐窝炎是肛周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 3.手术适应证 (1)切开引流术 适用于单纯肛隐窝炎或成脓者,或有隐性瘘管者。 (2)切除术 适用于本病伴肛乳头肥大者。 考点7★★ 肛痈的定义及特点 肛痈是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特点:多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多形成肛瘘。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龙以青壮年为多,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肿胀、有结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倦怠等全身症状。 考点8★★★ 肛痈的治疗 1.内治
2.外治 (1)脓肿一次切开法 适甩于浅部肢肿。 (2)一次切开挂线法 适用于高位脓肿及马蹄形脓肿等。 (3)分次手术 适用于体质虚弱或不愿住院治疗的深部脓肿患者。 考点9★★★ 肛瘘的临床表现与分类 1.临床表现 ①流脓。②疼痛。③瘙痒。 2.分类 以外括约肌深部画线为标志,瘘管经过此线以上者为高位,在此线以下者为低位。其分类如下:①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并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内口在肛窦附近。②低位复杂性肛瘘瘘管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有两个以上外口,或两条以上管道,内口在肛窦部位。③高位单纯性肛瘘仅有一条管道,瘘管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内口位于肛窦部位。④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及管道有分支窦道,其主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内口。 考点10★★★ 肛瘘切开疗法和挂线疗法的适应证 1.切开疗法适应证 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和低位复杂性肛瘘。对高位肛瘘切开时,必须配合挂线疗法,以免造成肛门失禁。 2.挂线疗法适应证 适用于距离肛门4cm以内,有内外口的低位肛瘘,亦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疗法或切除疗法的辅助方法。 考点11★ 肛裂的定义与特点 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者称肛裂。临床上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主要特点。中医将本病称为“钩肠痔”“裂痔”等。 考点12★★ 肛裂的主要症状与分类 1.主要症状 ①周期性疼痛。②出血。③便秘。 2.分类 (1)早期肛裂 发病时间较短,仅在肛管皮肤见一个小的溃疡,创面浅而色鲜红,边缘整齐有弹性。 (2)陈旧性肛裂 裂口、栉膜带、赘皮性外痔、单口内瘘、肛窦炎、肛乳头炎和肛乳头肥大等六种病理改变,成为陈旧性肛裂的特征。 考点13★ 肛裂的辩证论治
考点14★★★ 肛裂手术治疗的不同方法及其适应证 1.扩肛法 适用于早期肛裂,无结缔组织外痔、肛乳头肥大等合并症者。 2.切开疗法 适用于陈旧性肛裂,伴有结缔组织外痔、肛乳头肥大等。 3.肛裂侧切术 适用于不伴有结缔组织外痔、皮下瘘等的陈旧性肛裂。 4.纵切横缝法 适用于陈旧性肛裂伴有肛管狭窄者。 考点15★★★ 直肠脱垂的分度 1.Ⅰ度脱垂 为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2.Ⅱ度脱垂 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l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黏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要用手回复。 3.Ⅲ度脱垂 直肠及部舞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考点16★ 脱肛的辨证论治
考点17★ 脱肛的其他疗法 1.黏膜下注射法 适用于Ⅰ、Ⅱ度直肠脱垂,以治疗Ⅰ度直肠脱垂效果最好。 2.直肠周围注射法 适用于Ⅱ、Ⅲ度直肠脱垂。 考点18★★ 锁肛痔的主要症状及常用检查方法 1.主要症状 初期表现为直肠黏膜或肛门皮肤有一突起小硬结,无明显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一系列症状。①便血是直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②排便习惯改变也是直肠癌常见的早期症状。③大便变形。④转移征象。 2.常用检査方法 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 第十单元 泌尿男性疾病考点1★★ 子痈的概念及特点 子痈是指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中医称睾丸和附睾为肾子,故以名之。临证中分急性子痈与慢性子痈,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头特点。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 考点2★★ 子痈的辨证论治
考点3★ 子痰的含义、特点 子痰发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 特点:附睾有慢性硬结,逐渐增大,形成脓肿,溃破后脓液稀薄如痰,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易成窦道,经久不愈。中医文献称之为“穿囊漏”,相当于西医的附睾结核。 考点4★ 子痰的辨证论治
考点5★★ 阴茎痰核的概念及特点 阴茎痰核是指阴茎海绵体白膜发生纤维化硬结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阴茎硬结症。 特点:①多见于中年人。②阴茎背侧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斑块。③无压痛。④大小不一,或单发或数个不等。⑤发展缓慢,从不破溃。⑥阴茎勃起疼痛或弯曲变形,严重者可影响性交,甚至引起阳痿。 考点6★★ 阴茎痰核的辨证论治 痰浊凝结证 治法:温阳通脉,化痰散结。代表方剂: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加减。外治以阳和解凝膏或黑退消外敷。 考点7★ 尿石症的诊断 1.上尿路结石 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肾或输尿管绞痛和血尿。疼痛为阵发性,并沿输尿管向下放射到下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检査时肾区有叩击痛或压痛。 2.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的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 3.尿道结石 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排尿时疼痛明显,可放射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可伴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 考点8★★ 尿石症的治疗方法 结石横径小于lcm,且表面光滑,无肾功能损害者,可采用中药排石。
考点9★★★ 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 临床以辨证论治为主,抓住肾虚(本)、湿热(标)、瘀滞(变)三个基本病理环节。
考点10★★★ 前列腺增生症的辨证论治
考点11★★★ 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症鉴别表
第十一单元 其他外科疾病考点1★★★ 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 1.手掌法 伤员本人五指并拢时一只手掌的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此法常用于小面积或散在烧伤的计算。 2.中国九分法 将全身体表面积分为11个9等份。成人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x9%;躯干前后包括外阴部为3x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x9%+1%。 3.儿童烧伤面积计算法 头颈面部:9+(12-年龄) 双下肢:46-(12-年龄) 考点2女★★烧伤深度的分类
考点3★★★ 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神经毒者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血循毒者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混合毒者有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 有毒蛇咬赛后,患部有粗大而深的毒牙痕,一般有2~4个毒牙痕。无毒蛇咬伤后牙痕呈锯齿状或弧形,数目多,浅小,大致,间距密。 考点4★★ 破伤风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1.潜伏期 2.前驱期 下颌微感紧张酸胀,咀嚼无力,张口略感不便。 3.发作期 典型的发作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疼挛和阵发性抽搐。肌肉强直性痉挛首先从头面部开始,进而延展至躯干四肢。其顺序为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 4.后期 考点5★★ 肠痈的诊断要点 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右下腹局限性压痛。 考点6★★肠痈的辨证论治
第十二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考点1★★ 股肿的含义与特点 股肿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相当于西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往称血栓性深静脉炎。 特点: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四大症状,好发于下肢髂股静脉和股胭静脉,可并发肺栓塞和肺梗塞而危及生命。 考点2★★ 股肿的辨证论治
考点3★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发病多见于筋瘤后期,部位以四肢多见(尤其多见于下肢),次为胸腹壁等处。 1.初期(急性期) 在浅层脉络(静脉)径路上出现条索状柱,患处疼痛,皮肤发红,触之较硬,扪之发热,按压疼痛明显,肢体沉重,一般无全身症状。 2.后期(慢性期) 患处遗有一条索状物,其色黄褐,按之如弓弦,可有按压疼痛,或结节破溃成臁疮。 考点4★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辨证论治
考点5★★ 筋瘤的定义 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状如蚯蚓、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相当于西医的下肢静脉曲张。 考点6★★ 筋瘤的辨证论治
考点7★★ 臁疮的辨证论治
考点8★★ 脱疽的特点 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 考点9★★ 脱疽的辨证论治
我的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助你顺利拿下医师考试! 2017中医:冲刺押题班、押题密卷: 请联系微信:SZLYWH |
|
来自: 释净海hu8mngqd > 《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