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郁达夫风雨茅庐:卖文买书,竟化劫灰(上)

 真友书屋 2017-12-17

就社会名声而言,郁达夫乃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抗日战争期间郁达夫一家人来到了南洋,在日本投降后的一个星期,郁达夫在苏门答腊没有了踪迹,到后来人们听说他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了。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至今也未看到定论的说法,而本文则并非想在这方面做出什么突破性的研究,因为此文所谈只是郁达夫跟藏书有关的事迹。


李小萍在《论作为藏书家的郁达夫——以福州藏书活动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称:“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卓有成就的藏书家。关于藏书,他曾经有句名言:‘出卖文章为买书。’写文章是为了买书,这在古今中外的藏书史上也并不多见。”其实从相应的资料来看,郁达夫在年轻时就有藏书之好,朱国才所撰《学海泛舟——浙江名家成才佳话》一文中说:“郁达夫中学时期,曾在杭州府中学读过书。他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一心一意读书,学习成绩优异。他把平日节省积聚起来的钱,全花在买旧书上。每到星期假日,旁的同学三五结伴游西湖去,他一人到丰乐桥、梅花碑等书铺集中的地方,翻阅铺中的各类图书,偶尔捡到自己喜欢的旧书,就掏出钱来买。”


刚转入小街就到了旧居的门口


看来郁达夫的爱书乃是出于天性,而他对书有着一种本能的至爱,对于书籍的价值,郁达夫在《人与书》中总结到:“书本原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也就是启发人类思想的母胎。它产生了人生存在的意义,它供给了知识饥渴的乳料。世界上的大思想家和大发明家,都从书堆中进去,再从书堆中出来”。


1913年,郁达夫的长兄郁曼陀到日本去做考察,那时郁曼陀任职于北京大理院,大理院乃是国家最高的司法机构,而郁曼陀到日本就是要考察日本的司法制度。于是郁达夫跟着哥哥一同来到了日本,他前来日本倒不是为了玩耍,因为他想到这里留学。当时中国跟日本有一个协定那就是凡是考取日本所指定的几所学校,就可享受国家官费留学,为了参加这样的考试,郁达夫到达日本后刻苦学习,而后他果真考取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日本生活,而与他一同考取该校的还有郭沫若。

 

在日本期间郁达夫又开始大量的购书,然而这个阶段他却喜欢上了欧美文学,他尤其对小说感兴趣,于是他见到就买,由此而让他走上了文学之路。直到1921年郁达夫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


门牌号

 

1915年夏,郁达夫被分往名古屋的第八高等学校去学习,他在此学的是医科。到了转年的秋天,郁达夫却改学了文科,发生这样的转变,不单纯是因为个人的偏好。因为此前不久郁达夫跟哥哥郁曼陀生了一场气,而他学医科原本就是哥哥的建议,这时郁达夫为了报复哥哥,他放弃了医科的学习,于是他又重新从一年级起读起。他在上学期间仍然在不停地买书,郁达夫在自传之六《孤独者》中说:“在学校里既然成了一个不入伙的孤独的游离分子,我的情感,我的时间与精力,当然只有钻向书本子去的一条出路。于是几个由零用钱里节省下来的仅少的金钱,就做了我的唯一娱乐积买旧书的源头活水。”

 

看来郁达夫把藏书当成了自己在精神困惑时的最可靠伙伴,这正如宋代大藏书家尤袤所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整修过的正门

 

关于郁达夫的藏书专题,郑伯奇在《忆创造社》一文中说道:“郁达夫喜欢买旧书,特别是外文书。他常引我去逛旧书店;城隍庙里的小铺子,北京路上的旧货摊,我们都去过。有时我们也到虹口外国人开的旧书店去。达夫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那里售书的外国人交谈,好像跟自己人谈家常一样的自由自在。每逛一次,他就要抱一大包书回来。”看来郁达夫也是爱好收藏旧书,而他的特别之处则是喜欢外文书,这跟他语言天赋有很大的关系,其实不止是他的英文说起来流利,而他的日文也说的很棒,陆建民在《郁达夫的语言天赋》一文中说,郁达夫除了通晓日语和英语外他对德语和马来语也很精通,这也是他喜欢外文书的基础条件吧。关于他所藏外文书的数量,刘保昌在《郁达夫传》中有如下一段形象的描绘:

 

令陈翔鹤感到吃惊的是,郁达夫的藏书真多啊。当时,郁达夫的书籍刚刚从日本托运回国,从楼板一直堆到楼顶,整个房间里,除了一张小床之外,满屋子都堆满了书籍,英文版的,法文版的,德文版的,日文版的,什么版本的书都有,真是洋洋大观。


跟鲁迅的关系 

 

只是线装的中国书很少见,他去问郁达夫:“为什么没有中国书啊?”郁达夫笑一笑,指着自己的肚子,说:“中国书都装在这里了!

 

的确如此,郁达夫的旧学功底是很深的,仅他那一手出神入化的旧体诗作,就可以颠倒众生了。从其创作之丰,不难想见其蓄积之厚!

 

1922年,郁达夫留学毕业归国,转年他到北京大学经济学系任教职,这次又是住在了长兄家中,而他的嫂子陈碧岑对郁达夫也颇为照顾,王观泉所指撰《席卷在最后的黑暗中——郁达夫传》一文中说“据曼陀的女儿,画家郁风回忆,连郁达夫藏书的书柜都是由她的母亲即陈碧岑一手操办,并一直将书保管了十年后,妥善地运到郁达夫在杭州的‘风雨茅庐’。”可见此时的郁达夫藏书量已经很大,以至于嫂子陈碧岑特意给他做了一批书橱。在北京期间,经周作人的介绍,郁达夫结识了鲁迅,两人在以后的岁月中关系处的很少,而他们之间的调笑,则可以证明郁达夫藏的中文书同样数量很庞大。吴安宁在《且把浮名抛:民国才子往事》一书中讲到了如下一则故事:


生平介绍

 

有一次,一帮同仁在鲁迅家里聚饮。鲁迅先生讲了一则讥讽和尚的笑话。故事说的是一个老和尚垂死之际,有一桩遗憾使他死难瞑目,就是从来没有看到过女人的私处。弟子们只好花钱雇了一个妓女送到病榻前,老和尚一看,说了“惊天动地”的一句话:哦,原来跟尼姑的一样,这才放心西登极乐。

 

郁达夫听完这个故事后,从鲁宅一直咯咯不停地笑到自家,就赶忙翻检藏书,查找笑话的来源。郁达夫藏书颇富,达万册以上,居然未能查到出处。

 

他第二天还老老实实地问鲁迅:“迅哥,你那笑话太经典了,哪本书上看到了,我都翻了一夜也没找到。”

 

鲁迅摇头大笑,说:“你真是个书呆子,这个笑话贩夫走卒都能讲。”

 

这则故事说明郁达夫所藏的中文书其数量也在万册以上,那他藏书的具体数量是多少呢?过世杰所编《人生之美:中外名人生活情趣》一书中专有“郁达夫藏书”一文。该文中说到: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藏书二万二千多册,被视为极其丰富的私人藏书。而现代中国文学家郁达夫的藏书更丰富,数量达四万册左右。胡达夫在浙江杭州“风雨茅庐”里的藏书达三万册,在他新加坡的寓居里藏书达一万册。可惜两处藏书毁于日寇之手。

 

在苏门达腊时的照片


看来郁达夫的藏书总量应该在四万册左右,可是过世杰所编的该书中又说到了这样一段话:“郁达夫一生究竟购买了多少图书?收藏了多少图书?考据学家说法不一。据郁达夫在自己的遗嘱里讲:有藏书五百万卷!但至今这还是个谜,有待研究郁达夫的专家们来揭谜!”五百万卷的藏书量,这太骇人听闻了,如果这个数据所记不错的话,郁达夫堪称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大的藏书家。但我觉得这个说法恐怕是把郁达夫遗言中所说数字的“零”数错了,因为无论从郁达夫的经济收入还有他的个人表述等等,他都不可能达到这个巨大的藏书量。

 

郁达夫有一度到福州任职,他在此期间依然在不停地买书,他将自己的买书过程都记录在了日记里,比如《闽游日记》193626日郁达夫写到:“在大街上买《紫桃轩杂缀》一部、《词苑丛谈》之连史纸印者一部,都系因版子清晰可爱,重买之书”。而转天,他又买了一些书:“自省府出来,更在府西的一条长街上走了半天,看了几家旧书铺,买了四十元左右的书。所买书中,以一部《百名家诗钞》,及一部《知新录》(勿剪王棠氏编)为最得意。”此后的几天只要有闲暇他仍然去买书,比如在这年的331日:“归途又买了一部江宁汪士铎的《梅村诗文集》,一部南海谭玉生的《乐志堂诗文略》,都是好书……”。


书房

 

由这些记载可以看出,郁达夫在福州期间确实有空就买书,但他买的书却没有什么价钱很大的宋元善本,虽然这些都是中文线装书,而郁达夫也自称“都是好书”,其实这些书都是好书中的“小品”,不属于大价钱的东西,毕竟郁达夫还算不上是有钱人。郁达夫在杭州工作期间究竟买了多少书,他在《图书的惨劫》中说道:“杭州沦陷之前,我在福州,当时只带了几部极简略的书在身边;后来在福州临时添买的古今杂籍到这次南行时止,也有二千余册了,现在尚存在永安的省图书馆内。”普通清刻线装书他总记买到了两千多册,这个数量其实不大。

 

在福州期间的43日,郁达夫在日记中写道:“晨六时起床,即去省立图书馆看了半天书。经济不充裕,想买的书不能买,所感到的痛苦,比肉体上的饥寒,还要难受。而此地的图书馆,收藏又极为简啬:有许多应有的书,也不曾备齐。看来郁达夫有空也会去图书馆看书,其根本原因如他所言没有那么多钱用来买书,其实对于自己买书缺钱这件事,郁达夫在《自传之六·孤独者》中也有多次的描写:“于是几个由零用钱里节省下来的仅少的金钱,就做了我的唯一娱乐积买旧书的源头活水。那时候的杭州旧书摊,都聚集在丰乐桥、梅花碑的两条直角形的街上,每当星期假日的早晨,我仰卧在床上,计算计算在这一礼拜里可以省下来的金钱,和能够买到的最经济实用的册籍,就先可以得着一种快乐的预感。有时候在书店门口徘徊往复,稽延得久了,都赶不回宿舍来吃午饭,手里夹了书籍上大街羊汤饭店隔壁的小面馆吃一碗清面,心里可以同时感到十分的愤恨与无限的快慰。”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