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讲堂 | 您是否应该接受大肠癌的筛查?

 渐近故乡时 2017-12-21


为什么要进行大肠癌筛查?

1


      大肠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左右,世界范围内男性第二位,女性第三位,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近年快速增长,年递增率4%以上,城市地区已进入恶性肿瘤发病的前三位。大肠癌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




2


      大肠癌绝大多数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一般要经历十年以上的时间,大多数息肉及早期大肠癌患者都可以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少数人经过化验大便潜血阳性,也就是说只有经过主动筛查才可能发现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



3


      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如腺瘤性息肉)及早期癌,可经内镜下切除治疗,达到治愈或长期生存的目的。如果等到症状出现,有可能是中、晚期肿瘤,需要接受手术、化疗等,花费巨大且预后不良,局部进展期和转移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1.9%和12.5%。




4


      美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50-75岁成人针对大肠癌进行检查, 2010年成人检查率已达59%,大肠癌死亡率已下降近50%,研究显示大约63%的大肠癌死亡要归因于不进行检查。说明大肠癌的筛查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5


      积极开展无症状人群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患者,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城市针对少量人群开展大肠癌的筛查活动,所以绝大多数人需要自己来医院进行大肠癌的筛查,也就是个体筛查。



哪些人应该进行大肠癌的筛查?


      大肠癌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大多数大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因而具有一些危险因素的人是大肠癌发病的高危人员,应该接受大肠癌的筛查。高危人员在普通人群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2015年上海178万人接受筛查,高危人群达34万人,确诊大肠癌2100人。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4)”建议筛查的目标人群包括有便血、黑便、贫血、体重减轻结直肠癌报警症状的人群以及50~74岁的无结直肠癌报警症状人群。

     有以下任意一条者视为高风险人群:



①大便潜血阳性。

②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结直肠癌病史。

③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④本人有癌症史。

⑤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⑥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如便血、贫血、体重下降)等。


      另外年龄(如超过50岁)、男性、长期较多进食红肉、低纤维类饮食,缺乏运动、长期吸烟、饮酒,代谢综合征因素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也都是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如何进行消化道肿瘤的筛查?


      针对早癌及癌前病变,可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EMR)或粘膜剥离(ESD)等技术治疗。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2名。有目前最先进的内镜设备,常规开展普通胃肠镜检查及无痛胃肠镜检查,采用完善的检查前准备及利用放大内镜、染色内镜、超声内镜等早癌检查手段。如果您需要进行消化道肿瘤筛查的咨询或拟进行消化道肿瘤检查,可到消化科普通门诊或专家门诊就诊,由专业人士给您提供咨询或安排检查。





作者: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 朱元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