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好准备工作, 迎接FDA现场检查?

 留在家里 2017-12-21


图1  2012~2016上半年FDA发出的各类人用产品cGMP警告信占比分析




  图2  2012~2016上半年FDA发出的医药产品cGMP警告信类型占比变化趋势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警告信是给全球企业和个人的关于其产品、生产、经营或其他活动违反FD&C Act 的第一官方告知书。FDA检查官在对医药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时,若发现问题,就会以“483”表的形式要求企业对其问题进行解释;若得不到满意的解释,就会对该企业发出警告信。随着我国制药行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FDA申请注册的品种越来越多,我国制药企业也开始不断接受FDA的现场检查。为使我国制药企业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FDA现场检查的重点,了解常见的缺陷项目及其原因,本文对2012~2016年上半年FDA发布的医药产品警告信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企业做好FDA现场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所帮助。


美国FDA的现场检查,是检查企业所有申报文件与现场文件记录中的数据是否相符、准确、完整和可靠,同时检查该企业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是否遵守cGMP要求。其重点对质量保证部、厂房和设备部门、材料部门、生产部门、包装部门和实验室6个职能部门进行检查。FDA进行全面检查时,会对上述6个职能部门全部进行检查;进行重点检查时,只对其中2个或以上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其中质量保证部必须检查。


FDA在对全球制药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时,若发现缺陷,就会发出“483”缺陷信。如果相关企业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FDA则会发出警告信。



对原料药厂家的现场检查日渐重视

2012~2016年上半年,FDA发出的人用产品cGMP相关的警告信共910封,其中医药产品(原料药、制剂、医疗器械)相关警告信共610封,占所有警告信的67%。在医药产品相关警告信中,医疗器械相关警告信最多,占总数的45.05%;其次是制剂相关警告信,占总数的18.90%;原料药相关警告信占总数的3.08%。

2012~2016年上半年,尽管原料药相关警告信的数量一直不高,但其数量和占比均呈增长趋势,从2012年的1封增加到2015年的11封,而2016年上半年就有10封(见表1)。这说明FDA逐渐重视对原料药厂家的现场检查。

我国原料药正不断走向国际。据汤森路透数据显示,我国原料药US-DMF认证从1994年开始,之后不断增加,2010年我国制药企业获得100余项US-DMF,此后3年申请数量稳步增长,2013年超过150项,此后保持相对稳定,每年获得100余项。

2012~2016年上半年,FDA共向中国36家制药企业发出36封警告信,其中34封是关于医药产品的(15封为药品相关,19封是医疗器械),占总数的94%以上;1封是关于食品的;1封与食品补充剂相关。在36家制药企业中,有2家为中国香港企业,1家为中国台湾企业。

我国制药企业缺陷项目知多少

FDA的cGMP对组织和人员、厂房和设施、设备、成分/药品容器和密封件的控制、生产和加工控制、包装和标签控制、贮存和销售、实验室控制、记录和报告退回的药品和回收处理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制药企业各个环节的操作均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否则将出具“483”缺陷信甚至警告信。我国收到FDA警告信的制药企业多涉及以下问题:

[记录和报告不当] FDA要求产品的任何生产、控制或销售均需被详细记录,全部组分、药品容器、密封件及标签需要被良好记录,仪器的清洁和使用、主要生产和控制、批生产和控制、产品销售、实验室、产品复查、投诉档案等各方面都需要被详细记录,这些数据的完整性是FDA现场检查的重中之重。

近几年,FDA在检查中越来越多地观察到在设计数据完整性方面存在违规现象,这些数据完整性相关的cGMP违规,也引发了FDA包括警告信、进口禁令和合意判决等众多监管行动。2016年4月,FDA就此发布了数据完整性和cGMP合规指南,以问答的形式澄清了数据完整性相关问题。

我国制药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几乎收到的所有警告信都涉及此方面的内容。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时间顺序性存在问题,及时性和完整性不恰当,篡改原始记录、原始记录缺失等现象也常被提及。



[实验室控制不当] 我国制药企业收到的警告信中,有超过一半是关于实验室控制方面的。FDA要求实验室要制定规格、标准、取样方法、试验程序或其他实验室控制条款,而且这些内容的修改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起草和复查,并由质量部门批准。实验室控制要求任何产品的检验与放行、稳定性和特殊检验、留存样品、实验动物和青霉素污染都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而我国制药行业则广泛存在检验的实验操作与SOP不符,检验方法与DMF不符,稳定性实验不完整等问题。


[生产工艺/设备及验证控制不当] FDA要求在实施各种药品生产和加工控制过程中,必须遵循制定的生产和加工控制程序,并进行适当验证,且在执行时需以文件加以证明;相应的设备使用、清洁、养护也要符合相应的规定;这些程序中出现的任何偏差,都应做好记录,并提出证据。


我国制药企业通常未简化操作,在检验和返工处理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纰漏,而且对于偏差现象也未完整记录和解决;在设备的使用和养护方面人员较混乱,未进行全方面培训,操作和清洁不当;工艺验证、分析方法验证、清洁验证、计算机验证系统等方面也多存在问题。


此外,未按相关要求对[人员进行定期培训][“483”表格回复不明朗][SOP不完善][卫生条件不合格][产品召回处理不当]等,也是FDA发出警告信的原因。


对我国制药企业的启示


美国医药市场一直受到全球制药企业的青睐。我国药企要想顺利开拓美国市场,必须加强对美国医药法律法规的理解,加强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而cGMP检查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更是不容忽视。为此,企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


[完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FDA检查的重中之重是药品质量管理部门。因此,企业应建立以质量管理部门为核心的cGMP体系,完善cGMP的软件管理。完善的cGMP体系不仅包括基本的SOP和管理规程,更要有健全的组织、明确的职责,尤其要明确质量部的职责并赋予其真实权限。


另外,在充分了解国内GMP和美国cGMP体系的基础上,要不断学习国际优秀药品监管理念。如2015年7月,FDA公布了《Draft Guidance for Industry:Request for Quality Metrics》,这预示着美国基于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的监管模式即将发生转变。我国制药企业要顺应FDA监管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自身cGMP体系建设,积极应对FDA现场检查。


[完善和规范实施主要关键程序] 针对警告信中的常见关键问题,如记录不当、生产工艺控制不当、CAPA控制不当、不合格品处理不当等,企业要不断对关键环节如数据完整性控制、实验室控制、变更控制、偏差控制、产品的放行及整个文件系统的管理等进行完善。这些关键程序是系统性的,如何使这些程序既可操作又符合cGMP规范,是企业需要不断修订和改进的。


收到警告信的企业,其缺陷一般都涉及多个方面,要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相应改进。如文件管理方面,多涉及文件缺失、SOP与操作不一致、文件真实性问题等。应针对这些问题规范制作所有类型文件(如生产批记录、化学生产和控制、验证报告、药物研发报告、变更控制、偏离记录、主要改变、稳定性测试数据、SOP、培训记录等);对未建立CAPA措施的,要记录任何有关不合格品的调查,建立文件来核实或验证不合格品的处理或矫正等。


[强化cGMP意识,做好准备工作] 现场检查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人是最主要的主导因素”,要不断加强决策层、中层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cGMP意识,提高执行力,才能保证整个体系的有效性,才能做到事事管理、样样规范。


在全面了解FDA的检查要点和要求后,根据FDA的检查程序和目的,企业需实事求是迎审,并做好充分的文件和现场准备,认真研究审核思路;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小组进行模拟现场检查,根据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企业检查的常规计划,定期进行自检;同时要重视对历史问题的整改。


[重视对“483”缺陷信的回复] FDA现场检查后会发出“483”缺陷信,并要求企业在3周内针对提出的问题提交详细解释或制定整改措施。FDA若对企业的回复不满意,则会发出警告信,并要求限期整改。被FDA警告的企业,在警告信撤销之前,不得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其药品,所以对缺陷信的回复至关重要。


通常企业书面回答采用问答式,对“483”表上列出的每条不足之处逐一作答。一般来说,企业应该对cGMP不符合的地方采取改正措施,而且应当列出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对于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内容或较为严重的偏离,应当附上详细的纠正步骤和计划时间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