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经典名句24: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追梦一往无前 2017-12-28

 

 

《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译句: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根深树自华,繁茂多绿荫。

事父母叫孝,事兄长为悌;

“孝悌”是“仁”的基础和根本;

“仁”即“爱人”,爱父老乡亲,爱国家百姓;

甚至为国家的利益勇于献身、杀身成仁。

“行仁”是立身之本、治国之本。

一个不懂得爱至亲的人,又怎会爱社稷人民?

先要懂得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方能更好报国家之恩;

家国一体,爱家爱国,忠孝传家,家国方兴;

培育爱心,先爱至亲。

如果人人都善于修身,从孝敬父母、兄长开始,

懂得礼义廉耻,谦让包容,大爱在心,

那么,家庭与社会,就能和谐有序,国家就能和平、安宁。

 

“道”是什么?

“道”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是真理与规则,是社会推崇的榜样或标准。

有了国民认可、追随的社会道德,有了良好的家风、社风,

社会必然走向和谐、走向光明。

 

西周初年,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

原因:以礼治国、崇尚道德教育,严格执法,不用“刑错”,确实惠民。

周康王之后,征战不断,内乱不停;

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无序可言,苦了百姓。

孔子强调教育功能,

认为:重教化、轻刑罚可以使国家安定,

可以使人民富裕幸福,使社会和谐安宁。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孔子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

呼吁恢复“周礼”, 施仁政。

 

如果是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就应该致力于根本:

善于修身、将心比心、以己及人、广普施仁;

当有了道德自律,犯上作乱的事就不会发生;

当人们心中有了一套大家认可的为人做事的“规则”,

都自觉遵循“规则”待人接物,刑法也就失去了作用。

治家治国需要抓纲举目,抓住根本。

抓经济、抓发展、抓公平,更要抓思想、抓心灵。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火烧杂草,不如铲草除根;

抓现象,更要看本质;

治腐,更需根除滋生腐败的温床。

如果没有从思想根源解决问题,

同类的问题还会发生;

在严控严打下,它没有死,而是休眠;

当有了“湿度”、“温度”,当有空子可钻,

它还像游戏中“地鼠”,不断冒头,屡打不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们做君子吗?致力于做人的根本吗?

请修身、行孝、反省,

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爱家、爱国、爱人民。

当大爱充满内心,且努力践行,

那么,就可以成为君子,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作者:追梦1979

20154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