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唐朝后宫54】安禄山讨伐契丹被打得丢盔卸甲

 梦想童年594 2017-12-28

上回说到安禄山率众兵日夜不停奔袭契丹,讨伐契丹军,大将何思德久经沙场,知道连日天雨,弓弩筋胶全部松弛,弓箭手无用武之地,奉劝安禄山说:现在进攻,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不如安营扎寨,以武力相威胁,不出三日,契丹王必来投降。安禄山求功心切,不但不听还要斩杀大将何思德。

 

“不劳大王亲自动手,何思德请为大军先锋,战死沙场,效忠朝廷

 当然啦!安禄山也并不想杀何思德,不过是想借此树立自己的威望而已,现在看见众将都替何思德求情,再者说恶战一触即发,杀了何思德,必然影响军心,就顺水推舟说:

“将军忠勇可嘉,本帅命你为前部先锋,若能克敌取胜,本帅重重有赏。各位将军命,带领本部人马,即刻发起冲锋,务必歼灭敌军。”

那边的契丹王侦查得知安禄山大兵犯境,自知不是对手,不敢交锋,率部撤退至土护真水一带隐蔽,原以为能避开唐军兵锋,躲得远远地就会高枕无忧,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安禄山大军犹如神兵天将,乘他们立足未稳之际,突然出现在眼前,惊得他们心慌意乱、六神无主,商议之后只有投降,别无出路。

正在契丹王准备派出使者向安禄山投降之际,忽听帐外人喊马嘶,杀声阵天,急忙走出大帐一看,只见一员大将,手持大刀,跨下追风马,冲在最前面,其后无数唐军扑天盖地而来,势不可挡,我的奶奶,说来就来啊

  契丹王局势危急,急忙传令说:

“唐军此番犯境,欲灭我族,与其束手待毙,不如破釜沉舟,决一死战,或许能够生存。打退唐军,重重有赏。”这边我们还不投降了呢。

说时迟,那时快,转瞬之间,唐军先锋将已冲至寨门外。契丹王一看,大吃一惊,冲至寨门外的竟是安禄山,急中生智大喊道:“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安禄山现在营门外,大家只要捉住安禄山,唐军群龙无首,不攻自破。谁能活捉安禄山,重赏千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契丹军一听,争先恐后,蜂拥而出,将唐军先锋将团团围住,刀枪剑戟一齐乱砍。唐将虽然骁勇绝伦,殊死搏斗,怎奈双手难敌众拳,渐渐体力不支,动作稍微迟疑了一下,立即被砍下马,顿时做了乱刀之鬼。契丹王一看,真以为安禄山死了,喜出望外,叫军士齐声呐喊道:    

“安禄山已被杀死了!安禄山已被杀死了!”

其实他压根儿就不知道,死的不是安禄山而是何思德,因为他们两人长得,所以契丹王误把何思德当安禄山。    

这边契丹王围攻何思德的时候,那边安禄山仗着人多势众,将其余契丹军团团包围,形成了小包围和大包围的战局,安禄山是想志在必得。若在正常情况下,契丹军必然全军覆没无疑。可是,这次情况不一样,唐军千里奔袭,已犯兵家大忌,人困马乏,轻敌逞勇,更是兵家忌中之忌,加之弓箭遇雨,弦筋松弛,不能放箭远射,只能近战杀敌,使唐军的人数和军事装备优势被全部抵消。唐军之短,正是契丹军之长,他们人少心齐,以逸待劳,加之求生的本能,使他们同仇敌忾,人自为战,斗志昂扬,勇气倍增,拼命反击,抓住唐军的弱点,尽量避免近战,佯装败退,返身放箭,唐军无不应弦而毙。

契丹军上下都明白,今日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别无出路,故殊死搏斗。唐军仗着人多,前队倒下,后队再上,接连发起冲锋,死不解围。契丹军像关在笼子里的老虎,口咬爪抓,千方百计要冲出笼子。战场上箭如飞蝗,遮天盖地,短兵相接,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直杀得天昏地暗,难分胜负。

正当两军杀得难解难分这个节骨眼,这边突然传来安禄山被杀的喊声,唐军愕然,半信半疑,士气转低。这消息对契丹军来说,像注射了兴奋剂,勇气倍增,斗志更旺,战斗力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像决堤的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唐军冲过来。面对契丹狂风暴雨般地反击,唐军渐渐支持不住了

随安禄山征战的奚族士兵,本来就和唐军貌合神离,眼见唐军大势将去,突然反戈相击,从背后发起进攻。唐军独战契丹兵已经感到很吃力,怎么能挡得住奚兵夹击,顿时斗志全消,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化作鸟兽散都跑路了。契丹军乘胜追击。

安禄山喝止不住逃兵,也拨转马头逃命,后边追兵穷追不舍,乱箭齐发,射中安禄山马鞍,吓得他滚下战马,折断冠簪,丢失战靴,爬在地上不敢动弹。亲兵二十多人一看事情危急,用盾牌组成一道防护墙,将安禄山保护在内。这时契丹兵逐渐逼近,唐兵束手无策,安禄山眼看就成了瓮中之鳖,情况万分危急的一刹那。平卢守将史定方率领二千精兵杀到,驱散契丹兵马,保护安禄山逃至师州。契丹军乘胜追击,分兵合围,将唐军杀伤殆尽。

安禄山在师州清点人马,军械损失无遗,六万人马所剩无几,几乎将老本赔了个净光。真是偷鸡不成反折米。安禄山恼羞成怒,将战败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左贤王哥解和河东兵马使鱼承仙,以临阵脱逃罪,下令将两人斩首示众,趁机除掉这两个他认为日后发动兵变的障碍。

安禄山自知这次兵败,非同小可,如果玄宗追究,按律当斩,后果不堪设想,若要造反,在精兵全失的情况下,无异是自寻死路,真有点如坐针毡,思前想后,召来高尚、严庄商量。经过长时间密谋策划,他让刘骆谷贿赂高力士、李林甫和杨国忠,由高尚执笔向玄宗写了一份出兵报告,派心腹送往京师。这就是前面玄宗看到的所谓出兵契丹“大捷表。

 

 

安禄山送走使者,设宴招集诸将,见孙孝哲、王承嗣、安守忠、田乾真等心腹大将都在,惟独不见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心里感觉到有点不安,他让人四处寻史上“安史之乱”主要的两名叛乱头目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下面还要简单说一说史思明。

史思明本名率干,营州和宁夷州突厥混血胡人,身体瘦小,少须却发,鸢肩伛背,廒目侧鼻,性情偏激暴躁,与安禄山同乡,先安禄山一天而生。两人长大后关系密切,都以骁勇善战闻名于军中。史思明精通六蕃语言,最初在特进乌知义麾下,每出去侦察敌情,都能活捉敌人回来,后同安禄山一起升为互市郎。张守琏为幽州节度使,上奏史思明为折冲。史思明天宝元年频立战功,被提拔为将军,知平卢军事。史思明进朝奏事,玄宗赐座后与交谈,对他的精明强干非常欣赏,问年龄,当听说是四十岁,抚其背说:

“卿以后必大贵,要继续努力奋斗啊!"   玄宗封史思明为大将军、北平太守。

史思明此次随安禄山出征,被契丹军击溃,见大势已去,担心安禄山在火头上找替罪羊,祸及自身,为了自保,率余众逃亡山谷,招收失散的兵马,过了二十几天,在安禄山茫然无措时,率残兵败将七百余人出山回营。

史思明失而复归,安禄山大喜,慌忙起身迎接,拉着史思明的手,真诚地说:

 “我能得到你,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谢谢元帅关心

 “设宴,为史将军压惊

  

史思明走后,接见赴京归来的使者,听说玄宗对出征“大捷”深信不疑,还叫进京叙家人之礼,又接到刘骆谷的密报,李林甫、高力士和杨国忠愿意竭尽全力帮忙,隐匿战败真象,安禄山心头上一颗悬挂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手捧贵妃送的“瑞龙脑,回想梦事,浑身有说不出的轻松,将军务交代给高尚,打马进京面圣,去见魂牵梦系的杨贵妃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