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最开始有多少兵马?最后史朝义又剩下多少?

 思明居士 2019-07-16

提到安禄山,不少人都会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这厮毁了盛世大唐。唐玄宗的开元、天宝盛世的往昔,那是何等荣耀的大唐啊,就是被这个白眼狼安禄山给毁灭的。那么这个安禄山掀起的大唐历史上最为影响深远的叛乱的时候,到底手上有多大的筹码呢,为什么就可以把光耀万年的大唐盛世给终结了呢,难道安禄山手里面兵马在刚开始的时候,难道甚至会比大唐中枢盛世状态下的兵马还要多得多吗?

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把时间拨回到安禄山造反前夕的身份上,在安禄山造反前夕,安禄山的身份是什么呢,原来,在那个时候,安禄山一个人就同时兼任了大唐边境之上的三镇节度使——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这三处节度使的权柄和兵马,每一个都非常强大。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平卢节度使,这个平卢节度使所在的藩镇,可以供给调遣的军队足足有三万七千五百人,其中有大唐正规编制军队平卢军、有榆关要塞里面的守捉郎、有安东都护府下辖的室韦和靺鞨部族兵,辖地主要都在今天的河北省一带,河北这种地区在古代向来多产慷慨悲歌之士,且由于与少数民族杂居,河北士卒勇武风气非常重,杀伐之气远远高于内陆承平日久的诸多唐朝军队和唐朝内陆的节度使。

再看看范阳节度使,范阳节度使能直接调遣的军队都属于与平卢军一样的大唐正规编制的军队,由于范阳军镇需要常年累月在边塞与契丹人交战以及防范奚人(值得一提的是安禄山正是依靠屠杀奚人发家),早就磨炼出来了这些正规军的相关的战斗素质和战斗本能,因为这类正规军需要经常面对契丹这种大部族的袭击,所以这类军队质量和数量非常恐怖——范阳节度使可以直接调动的拥有极强战斗力的正规军是九万一千四百人。主要地盘在后世的燕云十四州一带,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北京乃至东北一带。

与范阳军镇类似,河东节度的设立,一开始是为了特别防范来自突厥的袭扰,换句话说,这个河东军镇和范阳军镇一样,手里的兵马质量和数量都非常恐怖,但由于突厥自打大唐文皇帝之后逐渐衰落的厉害,所以河东节度军镇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内陆军镇,所以管兵远远比不上范阳军镇,只有五万五千人。主要地盘在今天的山西一带。

所以如果要正面回答这道题目的前半段,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最开始有多少兵马?答案就很简单了,是一个简单的加法,因为安禄山是三镇边地节度使,按照三镇兵马数量,做一个简单的累加算法,我们就可以得到最后的答案——十八万三千九百的兵马数量。

这种高质量的兵马数量对于承平日久且一直奉行外重内轻的大唐内陆来说几乎就是灾难性的了,而题目中提到的史朝义,这又是另一端历史了,由于安禄山造反之后对下属非常刻薄,其中对他的儿子特别糟糕,这让他的儿子很不安心,于是他这个儿子就把安禄山杀掉了。

安禄山死后,之前与安禄山交好的老部下兼好友史思明找到机会就发起叛变杀死了安禄山的这个儿子,自己接过安禄山造反的大棒,但是这个人和安禄山一样,对待下属很不友好,动辄杀人全家,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子史朝义非常的狠毒,比较偏爱小儿子,史朝义无法忍受这种对待,后来找了个机会把史思明也杀了,史朝义于是接过了造反大棒。

后来叛军在史朝义手上每战必败,且各路节度使纷纷弃他而去,最后史朝义仅率数百骑逃奔入奚、契丹,行至温泉栅入林自杀,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史思明最初不过弱兵数千,后来在河北越打越强、人数越来越多,乃至于杀安庆绪而成为叛军首领,就可以知道其中兵力不可以机械的计算。

一、安禄山造反之初,起兵十五万南下,这是史书中明确说了的,然而这十五万的来源其实颇为复杂

光看安禄山任节度使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兵力似乎就不止十五万,但其实,安禄山除了牢牢掌控着范阳,河东、平卢二镇都很难说。河东后来成为了对抗安禄山的基地,平卢也投向唐朝了,就连安禄山的大本营——范阳,其节度使副使贾循也差点投向唐朝。因为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不能以三镇兵力的简单相加来评估安禄山兵力。

然而,即便安禄山不能完全掌控三镇,其兵力实际反倒强于三镇边兵的简单相加。因为安禄山实际掌控着特别能作战的契丹、奚族、室韦等少数民族军队,还有天下闻名的同罗骑兵。这些兵力,很多被安禄山隐藏起来,是不被唐朝情报所掌控的。

十五万只是安禄山南下的兵力,其总兵力肯定是超过这个数的,因为他必须留下一些兵力固守范阳,以免老巢丢失。随着安禄山在河北进军极为顺利,因此当他渡过黄河时,沿途裹挟流民百姓,他的兵力就更加难以计算了。

二、随着安禄山渡过黄河,攻下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他的军队已经开始分兵作战,其总数就更难算清

在这其中,安禄山的主力应该由安庆绪、崔乾祐、安守忠等率领,和哥舒翰在潼关对峙。哥舒翰二十万人搞不过安禄山,并不能说明安禄山的嫡系就很多,因为哥舒翰的二十万人是临时拼凑的,缺乏战斗力。估计此时,随着安禄山南下的十五万主力,大部分还在他直接控制范围内。除此之外,史思明、蔡希德、张忠志等人已经在河北独立作战,和唐军的李光弼、郭子仪等人拉锯。史思明最初不过数千弱兵,却越打越多,成为了河北最强的势力。能元皓大概在山东西部一带,尹子奇这家伙最奇特,到处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高秀岩在大同军,而武令珣在南阳,这些家伙都自称一军,相信没有数万人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要算安禄山的总兵力,早已经超出了当初的十五、二十万。

三、史思明的军事指挥能力超出了安禄山父子,因此他的嫡系成为最能打的叛军力量,等到史思明降而复叛的时候,其实军事实力不小于安禄山当初

史思明的军队,既有他大胜仗收编的军力,也有安庆绪屡屡战败后投来的军队,论用兵,史思明比安禄山更狡猾、更难对付。然而史思明死于手下拥护史朝义的军将的背叛(因此史朝义担下了弑父之名),到史朝义时,叛军应该已经发生了分化,到最后史朝义几次战败后只剩下数千人,自杀前其部众各自逃命,甚至只剩下他自己一人。但不能说叛军势力就完全消失了,至少在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薛嵩等人手上都还有上万人的军队,甚至两三万人的军队。但他们的军队也不会太多,等他们投降唐朝被任命为节度使后,经过发展,大约都在十万左右的精兵,或多些,或少些。因此史朝义的军队也不全是被打散了,而是田承嗣骗他自己留下不少。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展开全部
0 赞 1评论
分享
举报

安史之乱中,以安禄山最初率领的15万兵马起兵反唐,最后由史朝义率领的5000兵马奔逃,最后兵败溃散自杀而结束。

有人说,要读懂唐朝历史,必须要读懂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得百年帝国从此衰退,往日的繁华也最终被这场战争所毁灭,安史之乱始于755年冬天,结束于763年的春天,历时8年的战争,是造成唐朝藩镇割据的罪魁祸首。

安禄山剧照

因为起兵反唐的将领是安禄山和史思明,所以这场持久的战争被称之为“安史之乱”。

唐朝天宝十四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朝廷腐败,联合其他民族,共计15万兵马发动战争,古人打仗讲究出师有名,安禄山的理由就是奉旨讨伐杨国忠,在范阳起兵反唐。

在这之前,我们先了解下此时唐朝各个节度使的兵力;

安西节度使24000人;

北庭节度使20000人;

河西节度使73000人;

朔方节度使64700人;

河东节度使55000人;

范阳节度使91400人;

平卢节度使37500人;

陇右节度使75000人;

剑南节度使39000人;

岭南节度使15400人;

兵力分布图

其中安禄山的切确兵马是183900人,所以远不止史书上描述的那样只有15万兵马,不过当时起兵反唐时是号称20万大军(古人带兵打仗惯用的伎俩);

而唐朝的总兵力在311100人,由此可见双方总兵力是495000人,但是安禄山一人就占了一小半的兵力,发动叛乱也不是没有可能,也有很大的胜算,毕竟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

虽说名义上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但是平卢以及河东两者的兵力,安禄山并没有用上,尤其是平卢军在安史之乱后,有一部分竟然还想偷袭安禄山的老巢,只是兵力不足,面对安禄山的留守部队只能渡海去了山东。

而河东一直都是由杨国忠系把守,安禄山真正到手的兵力应该就在10万左右,因为有一半平卢军还是被其控制的,而安禄山能够以一个半镇的兵力起兵反唐,这也得益于这些兵马足够强悍,尤其是平卢的士兵,各个都是精兵悍将。

再者中央军士兵质量太差,又没有丝毫准备,当时的唐朝军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大型战争,都马放南山,况且唐玄宗在得知安禄山叛乱的消息还有所怀疑,直到确定后才震怒,立刻派兵东征。

安禄山一路打到长安,因为潼关被攻破,唐玄宗不得已逃离长安,而后大将军陈玄礼杀了杨国忠和杨贵妃,史称马嵬兵变。

好在后面郭子仪和李光弼击败安禄山部下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安禄山因为患有眼疾,性格越来越暴躁,最后被次子安庆绪所杀。

随后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管安庆绪的部队后继续与唐军对战,自己带兵返回范阳,留下儿子史朝义驻守邺城。只是后来史思明和儿子史朝义又有所矛盾,被史朝义杀害。

史思明剧照

史朝义杀了父亲之后,自己在洛阳登基称帝,唐军在洛阳北郊击败史朝义军队,歼灭60000人,俘虏20000人,史朝义自己率兵逃跑,唐军趁胜追击,此后的史朝义一败再败,最后率领5000人突围,一路奔逃到范阳,未曾想范阳守将李怀仙已经投降,进不了城门的5000士兵最后各自纷纷离去,东藏西躲,史朝义只能率领数百起兵逃亡广阳,又遭到守军拒绝进入,最后走投无路,在林中自杀,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展开全部
22 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