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法方药】 尉中民教授运用葛根的临床经验(上)

 秦岭之尖 2017-12-29

导读

  葛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言其“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为足阳明胃经药,兼入脾经,功善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生津止渴、升阳止泄。又阳明主肌肉,葛根甘平轻扬,可开发腠理而解肌退热、发表透疹、舒筋解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之葛根汤以葛根为主药,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之太阳伤寒表证兼经舒不利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面赤、鼻干、额头作痛、卧而不宁,下利”之太阳阳明合病下利证,以及“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之太阳痉病。后世多宗葛根汤中葛根的用法,治疗表证、斑疹、痉病、泄泻等。(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近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所含主要成分葛根素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降血压、抗心律失常、降血糖等作用,对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偏头痛与脑外伤后遗症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运用日趋广泛。

  北京中医药大学尉中民教授行医近50载,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市名老中医,她学验俱丰,辨证精细,组方严谨,用药灵活,尤对葛根的运用甚为独到,现举例说明。

1 胸痹病

  《本经》谓葛根“主诸痹”,而《本草经考注》云“葛根为破血通经之药……但滋润血中之燥热而通达之”,故葛根为通利血脉、治疗胸痹胸痛之佳品,藉其润燥升阳之功,对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口燥咽干、舌暗红苔少、脉细涩之气阴不足型胸痹病尤为合适。尉师多合用生脉饮以益气养阴、生脉除痹。葛根少则10 g,多则30 g。凡痰瘀互结而见痰多气短、胸闷重而疼痛时发、舌苔厚腻者,亦可取葛根鼓舞胃气之功,散胸中气结,与瓜蒌薤白半夏汤相伍,开胸理气、豁痰除痹;凡胸痛日久,或行心脏支架术后,胸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或痛引肩背,口唇暗红,舌有瘀斑,脉弦涩或结代者,与血府逐瘀汤、旋覆花汤、丹参、刺五加等相伍,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2 高血压病

  《本经》谓葛根“起阴气”,《本经疏证》释云“本经起阴气一语,正合于从太阴之湿土,以行其化,提胃中郁热,鼓舞其阳,从以上行”,即能提升脾胃清阳,上荣清窍而止眩晕。又云“盖阴气之起,固与厥阴风木无异,第达胃脘之阳,则木气亦畅……则知其能发土气以达木气”,木气条达,则胁痛、眩晕自除。故尉师屡将葛根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见头目眩晕、头痛、胁痛、耳鸣或面赤者,尤伴项部或项背拘紧、发僵发硬者最为适宜。具体运用时,凡属肝阳上亢者,多与菊花、天麻、钩藤等平肝潜阳之品或珍珠母、石决明、磁石等重镇潜阳之品相伍。若见颜面肌肉跳动、或一侧手指、肢体发麻时,加入0.3 g羚羊角粉以凉肝熄风止痉;凡痰湿中阻者,可与苓桂术甘汤、泽泻汤等相伍,以加强升清降浊之效;若肝肾亏虚者,可与枸杞、山萸肉、熟地、山药等滋补肝肾之品相伍,以滋阴潜阳。

3 腹泻

  《伤寒论》葛根芩连汤以葛根为主药,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之协热利。李杲谓“干葛,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也”。故尉师认为,葛根既可治表证兼利者,又可治脾虚久利者。表证兼利则多宗葛根芩连汤法,加祛风散寒或辛凉透表之药;若脾虚久利,尉师多用煨葛根,伍党参、炒白术、山药、扁豆等益气健脾渗湿之品,或伍赤石脂、禹余粮等涩肠止利之品而止腹泻。另外,尉师认为,若长期泻而不爽,或大便多次而有不尽感,或大便附着便器内壁而难冲下,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或长期饮酒、喜食辛辣者,为湿热留滞于肠,日久不除,致大肠传导失职,腹中气机不畅而腹泻不止。此类久利尉师多用葛根加木香、枳壳、焦槟榔等行气导滞之品,湿热除则腹泻止。

专家介绍

尉中民 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头痛,头晕,中风后遗症;消化系统的胃肠,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的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糖尿病;妇科疾病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及产后疾病;对虚劳病和疑难杂症积累了一定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挂 号 费:300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文章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