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邑新场古镇小吃速写

 轻风无意 2017-12-29

大邑新场古镇一直很安静,下午四五点钟我们进去时,商家就已经歇业不做了,处处关门闭户,偶尔可见三两个行人走在街巷,几位当地的老者也是随意地倚门而坐,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次日清晨,似乎听不到犬吠鸡鸣,我们走在细雨浸润的石板路上,饥肠辘辘,直到天色大亮。蓦然间,整个镇子都苏醒了。那些小吃店、小餐馆,门板卸下来,炉火生起来,油锅架上灶,吆喝声响起,民以食为天,小镇的一天也就从这饮食开始了。

物美价廉的早餐

穿过上正街,拐个弯儿便是古镇的小吃一条街。我们在一家名叫“丹棱油冻粑”的小店前停下来准备吃早餐,这家小店主营丹棱油冻粑,兼营酸辣粉、面条、叶儿粑、油条、包子、豆浆等,给我的感觉是:这家小店想把全世界的早餐品种全做了。


之所以选这家店,是因为我们看中了“丹棱油冻粑”这个品种,想尝尝它和崇州“怀远三绝”之一的“冻糕”有啥不同。冻粑吃到嘴里酸香甜美并重,还带有猪油的香气,与怀远的冻糕比,应该说没有太大差别。由于店小,所以店主为偷懒,叶儿粑和包子就用了相同的肉馅。我们去时,豆浆、稀饭已售罄,浓浓的骨头汤也就成了佐餐的佳品——不至于让我们干咽。可惜那“大包子”似乎小了点,个头跟成都早年的小笼包有得一拼。叶儿粑由于包了包子馅,加上面团没揉好,吃起来干沙沙的,不油润,还稍嫌硬韧。同事桂皮吃的是酸辣粉,虽然店里的佐料没有城里的那么高档,但味浓汁黏的骨头汤加上现打入开水锅烫出来的红苕粉,想必是让他体味到了川西古镇原汁原味的乡情。

一看价目表,管账的我心里有数了。老板眼神朦胧地走过来连问带算,最后收了8 元钱。我在心里思量:包子1.5 元,叶儿粑、冻粑1 元,酸辣粉3 元,老板已告诉我们骨头汤免费,可是价钱依然“逗不拢”,我想我们多少占了点便宜。记得上次来是在另一家相似的小店,两人一顿早餐也才花了7 元钱,这到底是便宜还是老板不精于算账?都有可能,但这里民风淳朴,不拘此小节。

炖鸡面飘香的秘密

位于新场镇万源街的这家面馆,门头上方那块招牌是“邛崃李氏炖鸡面”,而在该店临街的灶台上方,两口大铁锅正腾腾地冒着热气……凑近了我们才看清,右边那口大铁锅,此时正在煮面,而左边那口锅则被钢精锅盖罩得严严实实。锅下边的灶膛里,是正在燃烧的木柴。坐下来后,我们点了该店主打的炖鸡面。只见那位大姐往沸水锅里放入面条后,便转身往案台上的瓷碗里放入调料,完了才揭开左边那口锅的锅盖,伴随着一片水蒸气的升腾,笔者看到大铁锅里竟然是熬着一大锅骨头──既有乌鸡骨架,也有猪棒子骨,长长短短的骨头把一口锅给塞得满当当,而再看锅里边微沸的汤汁,则已经呈奶白色了。只见大姐舀起一勺鸡骨汤倒入加有调料的瓷碗,然后夹入煮好的面条,顺手撒入少许的鸡肉丝和葱花,便端到了我们的桌上。

乍一看,这碗白汤面实在是缺卖相。由于鸡肉是白味,所以吃到嘴里感觉挺一般。不过在我勉强把面条吃完后,我望着碗里的汤汁心有不甘地喝了一口,啊,这奶汤的味道咋会如此的醇浓。我的胃口顿时有如触了电,起身便端起碗来一气喝下肚。面汤让我唇齿留香,也让我心里先前的不快一扫而尽。

我们问店里一位帮工兰大姐才知,这家面馆是她姨夫哥一家人所开的。店主姓李,邛崃人。兰大姐随后又说,他们店里的炖鸡面关键还在于那锅里的汤,首先是选材,他们店去乡下收购活鸡时,只买乡民喂养的跑山鸡。其次是炖汤,头道汤需要用数只整鸡掺水文火炖,待鸡熟捞出来剔下鸡肉后,再将鸡骨架放回锅里继续熬煮,而这时还要放入猪棒子骨,以让汤味更香。

临走之前,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该店每张餐桌中央上都摆着一瓶不是汽水的饮料,一问才知,这些塑料瓶里装的都是酒,瓶身上还贴着手写的“1元1 两”的字样。原来,这是为那些喝酒的顾客准备的,而下酒菜是红油鸡片、椒麻鸡脚等凉拌菜。看来,像炖鸡汤这样的平民化消费,如今在乡镇还是很受欢迎、很有市场的。

酥酥麻麻的麻油土鸭

我们发现,在大邑县新场古镇,除了卖肥肠血旺的店铺多以外,卖麻油土鸭的摊点也不少,不少餐馆还是两种都在卖。那么这麻油土鸭到底是靠什么吸引食客呢?

俗话说:靠山吃鸡,靠水吃鸭。这意思是说,靠山的地方鸡养得好,就吃鸡,靠水的地方鸭养得好,就吃鸭。环绕着新场古镇的江蜿蜒流过,这也让古镇变得有些江南水乡的味道了;而丰富的水资源,又使得当地的鸭子长得出众,于是乎吃鸭在新场古镇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鸭有多种吃法——烧、蒸、炖、拌、卤,而麻油土鸭则是采用先卤后炸的方法做出来。按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鸭子,既是饭馆里的好菜,又是一种方便外来游客买走带回家的地方特产。

其实,在没品尝麻油土鸭之前,我对它也有一种误读,那就是以为麻油就是我们常说的香油,因此,麻油土鸭也就成了香油土鸭。不过在我把麻油土鸭吃到嘴里后,才知道这里的麻油是指花椒面加菜油炼制出来的花椒油。

当麻油土鸭刚卤出来时,颜色并不好看——呈淡黄色,可是下到热油锅里炸过一遍后,外表的颜色就变得金黄发亮了。吃到嘴里时,感觉酥酥脆脆,如果去蘸卤水和麻油调出来的味碟,那就更是麻香诱人了。

在新场镇卖麻油土鸭的摊点,鸭子一般都是提前就卤好了,只等有买主来时才现炸。不过这下问题又来了,你是称了鸭子过后才下锅炸呢,还是先把鸭子炸酥了再去称呢?换句话说就是,你称的是有水分的鸭子,还是炸干酥了的鸭子。对此,有些摊主回答时显得含含糊糊,不过我当时是让老板把鸭子炸得比较酥脆干香才出锅称重量的。

在出产鸭子的新场古镇,我们随后又发现了麻油土鸭的延伸品种——灌汤鸭。后来我才知道,当地卖麻油土鸭的摊点一般都同时卖灌汤鸭,只不过后者的名气被麻油土鸭给压住了。

灌汤鸭与麻油土鸭的做法其实一脉相承,只不过在把鸭子炸好以后,灌汤鸭借了川式冒烤鸭的部分制法——把斩好的鸭块放装有熟蔬菜垫底的盆内,然后灌入卤鸭子的卤汤,最后调入鸡精、味精,加(或不加)辣椒油和花椒面——这便是所谓的一鸭两吃。

不简单的周血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邑肥肠血旺的名气就暴涨了,其中又以新场古镇的“周血旺”最负盛名。这次我们去新场古镇游吃,品尝周血旺是重要的功课之一。

据当地朋友讲,在新场古镇,周血旺是最早卖肥肠血旺的餐馆,而其他林林总总的肥肠血旺,则是后来陆续开起来的。平时,周血旺对任何媒体的采访报道都不感兴趣,但它的名声还是被一些品尝过的食客利用博客和微博宣扬了出去。网友的推崇让“周血旺”的生意更好了,每天都有慕名前往品尝的游客,于是有人说:“周血旺”是食客们吃出来的品牌。

一大早,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周血旺”。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两旁的早餐店此时已卖得热火朝天。等我们来到太平正街拐角处“周血旺”门前时,呈现出的却是另一番场景,在两间破旧木板铺面房的街沿上,店老板两口子正忙着做开张前的准备工作。我一眼望过去,整个店堂呈开放式,当然也就没任何秘密可言了。其中的一间被一口大灶台和切配案板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剩下的地方则只够摆下一张方桌,而另一间也只摆了4 张餐桌。这其实就是旧时“苍蝇馆子”的典型布局——操作明档化,店铺小型化。屋檐下红底黑字的“周血旺”牌匾看上去已经有些模糊,而屋前树上挂着的店招,也被雨水冲洗得有些翻白,灶台边的墙壁被烟熏得黢黑,破旧的餐桌面上也显得有些油腻,反正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周血旺”有些年头了。

店里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见老板把刚从杀房(屠宰场)里买回来的鲜猪血倒在大盆里,掺水放盐让其凝固后,再持刀去划上几刀。与此同时,大柴灶锅里正“咕嘟咕嘟”地煮着猪肥肠。在案板边,老板娘正在把煮好的土鸡斩成块,随后再放到一大盆调好的麻辣味汁里浸泡起来,只待售卖……

我们不忍心打扰忙碌的店主两口子,于是只好先到别处去转转。等到快中午我们回到“周血旺”时,见到的就已经是一派热闹的景象了。不仅店内有拼桌吃的,街沿边有搭起小桌小凳吃的,而且还有些人正排队准备把店里的招牌菜打包带走,场面让人感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