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糖尿病人高血糖与美好饮食生活的中庸之道?

 营养师糖糖 2017-12-30

中国人自古讲究“中庸之道”!

什么是“中庸”?

中国最古老的中庸之道其实讲究的就是“合适”,“刚刚好”!

过犹则不及,任何事情太过了跟达不到是一样的结果。

中国人崇尚“中庸”“适度”从一些名言语句中就可见一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暗示别人当过则过,不必较真;

“水满则溢,日满则亏”教会别人不要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

甚至在饮食上,也崇尚“吃饭要吃七分饱”!虽是朴实,却不失道理。

 
 

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有关 PURE 研究的最新结果证实了“七分饱的合理性”!PURE 研究是一项针对 18 个国家 35-70 岁居民的大型流行病学队列研究,研究使用食物频率法调查了 18 个国家 35-70 岁的成年人共 135335 人,随访了近十年。

它的结论中写道:平均碳水化合物供能 77.2% 的人死亡的人数比碳水化合物少的人群要多 28%,简而言之,就是说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与死亡率风险增加相关[1]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于谷薯类食物,包括:米、面、薯类、豆类等,一些平时被当做蔬菜的食物由于淀粉含量高,也应算为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

为什么高碳水化合物和高死亡率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呢?

因果的源头在于血糖(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原料,血糖飙升容易引发糖尿病、高血压!

 大家都知道“人是铁,饭是钢”的道理,人主要的能量来自于饮食,饮食主要就是糖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而碳水化合物是产生葡萄糖的原料。 

 

葡萄糖是供给人体能量的基础,正常情况下,人体所需能量的70%由血糖提供。但是血糖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样遵循“中庸”之道,过多的葡萄糖如果无法在胰岛素辅助的作用下被细胞吸收,那么就会出现血糖飙升的现象,也就是糖尿病。

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总能量比例大于或等于60% 时,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以收缩压升高为显著,这与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的减少有关[2]。

那么很多糖友会说,既然过高的血糖生成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那我不吃或者少吃,血糖不就低了吗?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已,容易引起酮症酸中毒,一样不利于身体健康。

食物,尤其是主食类食物(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葡萄糖再被身体吸收入血,之后由血液运送到各脏器,从而为人体提供能量。如果吃的主食过少,就缺乏了能量来源,身体要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脂肪分解后产生了酮体,容易引起酮症酸中毒。而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后,久而久之会导致乏力、消瘦、免疫力低下,极易引发各种感染。

所以,尤其是对于糖友来说,吃多主食和吃少主食都是问题!

那么就没有解决途径了吗?当然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就是“低GI”!

什么是低GI,简而言之就是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选择低GI食物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其好处在于,糖分不仅少,而且释放缓慢。所以,它们引起的血糖反应也较为缓慢,这样所需的胰岛素也较少,从而有利于控制血糖。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谓低GI生活,并不是说只要不吃高GI的食品,你就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低GI更应该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进食时间规律,食物种类丰富,少吃糖或甜食,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增加食物中的纤维含量,限制食盐、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

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血糖控制将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它让我们的血糖更加平缓,甚至是逆转糖尿病。

我们仅仅考虑了可以通过食(饮食)、药(药物)、动(运动)控制血糖,但却没有考虑到我们是否能够做到?

想要让血糖持续稳定,就需要在满足口食之欲的同时,让血糖升成指数降低。就如同拦糖虎?让你的饮食更轻松是一样。你不会因为一顿美食或者满足一时的口感而造成血糖的大幅波动。 

 

然而,即使你用最好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即使你很努力的去控制饮食,但是也难免会有无法控制的饮食和随之而来的血糖阶段性波动的问题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虽然努力控糖但依然不能改变糖尿病的命运的原因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