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老师带你读荣格】荣格的家庭背景及个人成长

 大漠胡杨968 2018-01-01



大家晚上好,上次给大家做了一个安排,阅读荣格的《回忆,梦,思考》。他的童年比较重要,我们就用比较多的时间。今天实际上就是对他前面三章做个小结,我选择了一些我认为对理解荣格比较重要的他的早期生活事件,来作为交流的主要内容。大家可能会有个感觉,读书都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但是我们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组织的斐乐蒙俱乐部,至少从我开始的读荣格是图片蛮多的。


上次我们大家已经从他的出生地卡斯维尔,去到了莱茵瀑布、落枫城堡。上次的照片中间呢,已经从落枫城堡到了巴塞尔。巴塞尔是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大家都知道,有苏黎世,那是荣格后来生活主要的地方,有日内瓦,加上巴塞尔在北面,它和德国很靠近,巴塞尔和苏黎世都是德语区。巴塞尔很重要的一个建筑群就是巴塞尔大学,后来荣格长大就在那里读书,这是一个背景。



有图就能增加我们的视觉感受,增加对荣格的印象。不仅仅是通过文字的理解,至少我去过,我可以给大家描述那里的气氛。那么给大家留个小小的作业,巴塞尔有一个市徽,荣格家有他的族徽,那么大家在网上搜索一下,也可以延伸一下。荣格家的图徽,我会放到后面,放到柏林艮的时候跟大家一起讨论。他的爷爷做了家的图徽,荣格做了改动,在前三章里面有个线索就是荣格的爷爷,他叫卡尔·古斯塔沃·荣,荣格的名字和他爷爷的名字一模一样,那本来这种情况在西方是允许的,但是这个故事中间有个不可思议的故事,据说荣格的爷爷是歌德的私生子。


所以读荣格的时候要了解歌德,有好多理由。大家去德国旅游别忘了去法兰克福,歌德的故居,如果你有兴趣,去看看魏玛,去看看歌德一举成名的地方。这些背后都包含了理解荣格的线索。荣格长大了,到了巴塞尔,我今天也是用了几张图片,有我拍的,有网上搜索的,包括巴塞尔好漂亮的城市,让大家感受一下巴塞尔。包括巴塞尔大学,还有几张照片是长大的荣格去读书了。




荣格大概十四五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个事情,他妈妈叫住他,说“你应该读《浮士德》了”,让他读歌德,荣格觉得有点儿突然,但是妈妈的话总是要听的,荣格就打开了《浮士德》,这个事件很重要。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你要没有读《浮士德》,你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心理学。他想说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像我们大家了解荣格,要去到苏黎世,看看他生长的那房子。当然了,通过申老师触摸一下那块石碑,可以拉近大家阅读荣格的心情和感觉,增加对他的理解。


那西方呢,冯特创立的实验室,在莱比锡大学,当然我去过了,我要去看看冯特,摸一摸他实验室的椅子,当时也是为了找一种感觉。那歌德的《浮士德》,几乎是德国人心灵的呈现,如果你不了解德国人的心理,怎么能理解德国人创立的心理学呢。同样的道理,歌德对弗洛伊德影响深远,对荣格影响至深,何况还有一个传说是,他的爷爷是歌德的私生子。所以在他十五岁左右的时候,他妈妈让他读《浮士德》。


荣格长大了,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前三章里面,他爸爸带他一起,去叫鲁塞热的一个城市(那个地方我去过几次),带着荣格去旅行,坐了船,到了山边,当时山上一个小火车,那个小火车我也坐过,是很老的一个小火车,一直到山上去。可能那个票很贵,现在这个票也很贵的。他爸爸是牧师,家里并不是很有钱,只有一张票,他可能不舍得买两张票,他爸爸就跟荣格讲“这张票,你坐车上山顶,我等着你,两个人坐太贵了,要当心千万别掉下来。”荣格一个人上去非常重要,当然可能是荣格长大的一个标志。



到了山上以后呢,荣格很喜欢。因为整个的苏黎世人都把阿尔卑斯山作为他们的自豪,简称Alpen。荣格当时年龄还小,高兴地说不出话,到了山上,他心仪已久的山峰,显得高兴坏了,包括山上的感觉,空气啊,雪山啊,放眼望去的感觉,都是他长大的一个标志。我们说转化也好,他能记得住的非常重要的经历。我能记得住的18岁第一次去泰山,也非常不可思议。当然我和几个朋友,当时年轻身体也好,一口气就上去了,上到山顶再下来。



同一年,我第一次见到大海。大家试着理解一下,荣格在他童年长大的经历,中学、大学的时候,比较重要的生活事件。就像他小的时候他爸爸到处拎着他走,他哼的曲子,他闻道的牛奶的味道,这些感觉,他第一眼看到的,是我们了解荣格很重要的线索,包括他的梦。荣格上山的那个经历,对他的神性,我们说自性化都带有神性,他见的房子有神性,对他的神性,都有很重要的影响,难道那是神住的地方?前几年我去爬少女峰,他的英文叫Jungfrau。


我的朋友是专业登山的。我到了山上,他给我做好设备,我们也先坐的小火车,我就说“哎,这与荣格有关么?同样的名字Jungfrau,jung是年轻的意思,frau是少女。”我那个朋友跟我开玩笑,“你忘掉你的荣格吧,我们今天是来爬山的。”但是那次我写了一组文章,在我的微信和博客,大家可以欣赏一下,实际上荣格爬山的经历我是深有体会。


好多年以前,二十年前,一个朋友,日本来的一个女生,我们两个关系挺好的,相互帮助,一起学习。她就约我,我们两个一起去感受一下荣格长大的时候,一个人拿着票上山的火车,那时我印象很深,我们两个到山顶,就是感受一下荣格走过的路,他的足迹。


荣格长大了,比较重要的一个事件。如果大家读书,就是1896年,他1875年出生,父亲去世了,之前大概卧床病了一年多。荣格父亲的去世,对荣格的成长、长大很重要。他做了很多梦,这里面你说父亲情结也好,母亲情结也好,都对荣格有影响。


他搬到爸爸房子里面睡,很多事情都要荣格承担,他妹妹比他小9岁,他承担家里面男主人的责任。荣格长大了。他的梦都非常有意思,爸爸又活过来了,荣格还不好意思,爸爸会不会怪罪他住他的房子。这里面当然了,住了爸爸的房子,是不是另外一种水平上恋母情结的特殊表现呢。《论荣格与弗洛伊德的通性》,大家有机会都去读一读,非常有意思。我们接下来,下一章,荣格大学以后的实习,“年轻的精神病学家”我们做一章。再接下来,就是他写的弗洛伊德,我们做专门的一章。



大家预习吧,看《危险方法》,要比我给大家讲的更生动。作为预习,准备一些问题。你们也看申老师选择的线索,来做交流,大家一定要做讨论。弗洛伊德的父亲去世,弗洛伊德做了很长时间的自我分析,包括恋母情结。荣格父亲去世所发生的,两个人有相像的地方,尽管两个人差了十几岁,都是了不起的精神分析的创建者,这是1896年荣格父亲去世了。如果我们做一个小结,在荣格的成长的过程,比较重要的线索,在他的中学开始有很多故事,他写了很多自己的梦,包括大学,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他写了他的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



这个所谓的“我”,我们每个人自我意识也好,自我概念也好,很多时候对荣格来说,是放到了第一人格上去的,是个很现实的、意识自我主的,但荣格会意识到他还有一个我,这个我可能是内在的,可能是历史感的,可能是喜欢中世纪的。比如他读《浮士德》,荣格就认为《浮士德》那就是他第二人格,实际上《浮士德》不排除是歌德的第二人格。那如果大家也愿意读一读《浮士德》的话,你就会知道,它对我们理解荣格很重要。别人会说,是不是精神分裂,或者是不是人格分裂?当然了荣格是专家,让我们看看荣格是怎么说的呢。


荣格在他的《回忆,梦,思考》里面,我读给大家,很重要的一句话,“这个时候(长大以后),我要知道我要配得上我自己。”我不知道我们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对得起我们自己么?我们有自己的名字,我们行走于世间,我们做大丈夫,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配得上我自己么?他要寻找真正的自己,然后他会进入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会有另外一个人跟着他,就是他第二人格的安宁和孤独,很深远,一个与历史的联结。


在《回忆,梦,思考》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我所引用的,前面是我的读书的讲述给大家。荣格说,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的相互作用,贯穿了我的整个一生。这和一般医学意义上的精神分裂没有任何关系,但我有时候开玩笑,你们说有关系就有关系吧,但是说荣格即使分裂也是分裂得恰到好处。弗洛伊德说,我们有个自我,有个id,有个超我,我们分裂不分裂?你搞得了三个之间的关系么?我们每个自我,像驾车的人,我们的id是一匹马,我们的superego是一匹马,这两匹马往不同方向跑的时候你会分裂么?这是弗洛伊德举的例子。


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来说,荣格他蛮enjoy、蛮欣赏自己的这种第二人格的这种互动,但是他说,这和分裂的人格,和医学意义上的分裂没有任何关系,他是专家啊各位。相反他认为,他这种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说在我的一生里面,第二人格具有最大的重要性,而我总是尽力想从内心深处给这个我腾一个位置,他找到真正的我,他不满足于放在第一人格上的我,所以挺有意思,这是荣格的一个特点。


那另外一个呢,我这可能是最后一张照片,让大家看到荣格长大了,读大学。最后一张照片的时候,是他的一个童年的经历,上学的路上,给大家看了一个荣格住的房子前后,给大家看了巴塞尔的桥也好,海港,它的河流,莱茵河,我好喜欢莱茵河,大家知道莱茵瀑布是莱茵河上的一个景点,我曾经好几次,我开车沿岸走过莱茵河途中的古堡,我坐船专门去游览莱茵河上的那些要塞。



那么荣格,在这个背景中间,他有次去上学的路上,对面呢,北面开了一条船,船上有帆船,顺风去莱茵河的上流。荣格他就感觉留下很深的印象。上学的这段路,似乎就在演绎他的人生,他发现就在包括湖边上,水中的一块石头也好,地貌也好,人类建的房子也好,城堡也好,大概呢荣格心目中间好多都是中世纪的。这么一个小时候上学时候的意象。



大家都知道接下来我会读《红书》,我昨天写完了一篇《红书为什么是红的》,他们要约我做一个新的《红书》的反思。《红书》里面等一下大家能看到一个很重要的插图,这个插图是后来荣格长大以后,真正长大结婚以后,在苏黎世住的大房子,那种航海路的大房子的草图。童年一个经历的意象出现了,荣格放在心上了,就能梦想成真,心想事成。他孙子主编的一本书,叫《荣格的房子》,这房子怎么来的,他就认为,就是荣格小时,写在《回忆,梦,思考》当中的那个印象,留在他人深处的那个意象,而留在内心深处的那个意象,后来心想事成,就成了他真正的大房子,所以这个事情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你会知道荣格心理学一个很关键的词叫,心灵的真实性,就是他的童年的梦,童年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是他命运的一个呈现、或是一个指标、编码。那抓住这些线索,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荣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