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蕴章书法讲座【008-耳-选帖】

 MAY的学习簿 2018-01-0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8


  

  

  

  楷书

行书


  

草书


每日一題:如何选择字帖及字体

    在回答“如何选择字帖”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有关拓片、拓本的一些常识。

    ㈠拓片与拓本 拓片是指在原石碑上原拓的纸张,我们称之为拓片。拓片是凸起的。拓片装订成册后,就叫拓本。

    ㈡善本或精本 好的拓本,就叫善本或精本。

    ㈢假拓片与假拓本 在古代,碑文是用朱砂直接写在碑石上的,刻完后原作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原拓尤其是善本、精本,就太珍贵了。但也有一种翻刻翻拓的拓片,即假拓片。假拓片装订成册后就是假拓本,俗称黑老虎。就是将原拓片(原拓时,一次拓数片,而非一片)经过修改后,再刻到另外的碑石上(翻刻),最后再在这个翻刻的碑上拓出来的拓片(翻拓),就是假拓片装订成册,就是假拓本。

    影印本是用原拓本进行拍照、排版、印刷后制成的,它分为原大本、放大本和缩小本。其中放大本和缩小本不可用,放大本危害尤大。原因是如清代书家包世臣所言“字形既殊,笔法顿异”之故。

    如何选字帖,简单地说,选原拓本,选善本、精本,最起码要选影印原大本。在此基础上,欧颜柳赵王等有该如何选择呢?原则上说,都可以,但我倾向于欧阳询。因为欧体字结构严谨,笔画精道,不失为首选。当然,其它也不是不可以,都可以。欧阳询有《九成宫》、《化度寺》、《皇甫诞》、《虞恭公》等字帖。其中《化度寺》最上乘,为小字,《九成宫》字要大一些。因此应先学《九成宫》打下基础后,再写《化度寺》为好。

    另外,《九成宫》被称为三绝碑。一绝是此碑文歌颂的是一代英主李世民,二绝是一代名臣魏徵撰文,三绝是书法大家歐陽詢书写。我国近代还有一个三绝碑,是为了纪念王国维,撰文是陈寅恪(读作que,去声,有来历典故),书写是清华大学林志钧用欧体楷书书写。学柳公权应先学《玄秘塔》,后学《神策碑》,学颜真卿应先学《多宝塔》。

    以上是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

每日一字:耳

    楷书的笔画是:先写上面的一长横,再写左面的一竖和两个短横,接着写下面的这个挑笔,最后写右面的一长竖。结体特点是:长横在最上面的不宜太平直,要略显向下弓的样子;挑笔不要挑过右面的长竖;等分。耳字作为左偏旁时,笔顺有异,挑笔成了最后一笔,如“聪”、“聃”等字。但如果是作为下部偏旁时,与单体字的笔顺相同。行书有两种写法,第二种写法是,上面长横变为短横,下面一挑笔变成了一长横。但第二种写法不算讲究。草书注意不要与“了”字相混淆。


田蕴章书法讲座【008-耳-选帖】



 耳,主聽也。象形。——《說文》 

 耳,负责听音的器官。字形像耳廓形状。  ——《象形字典》

 耳,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汉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008-耳-选帖】



   耳ěr—《说文》:“耳,主听也,象形。”甲骨文、金文的耳字,正像一只耳朵之形,本义即指耳朵。引申义有像耳朵的东西,位于两侧的等。如木耳,耳房。作语气词表示限制,如想当然耳(罢了)。耳是人和动物的听觉器官,故凡从“耳”的字,都与耳朵或听觉有关,如闻、聂、取等。
   耳目:指见闻。又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耳食:比喻不善思考,轻信传闻。
   耳濡目染:形容经常在一起,听得多了看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会受到影响。
 
另:

   【构造】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只耳朵形。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就不太像了。隶变后楷书写作耳。
 
   【本义】《说文·耳部》:“耳,主听也。象形。”本义为耳朵。
 
   【演变】耳,本义指①耳朵:匪面命之,言提其~|~闻目睹。用作动词,指②闻,听:君其~而未之目邪? 引申指③形状像耳朵的:鼎,黄~金铉|银~|木~。也指④位置在两旁的:~房|~门。古又借作语气词,表示限止,相当于⑤而已,罢了:前言戏之~|技止此~。又表示肯定或停顿,相当于⑥了,啊,的: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矣|今肃可迎操~,如将军不可也|尔翁归,当与汝复算~。
 
   【组字】耳,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耳部。凡从耳取义的字皆与耳朵等义有关。 
   以耳作义符的字有:耴、耵、取、耷、咠、闻、聂、耻、耿、耸、耹、耺、耾、聀、聁、聄、聅、耽、聋、聃、职、聆、聇、聈、聉、聍、聎、聏、聐、聑、聓、聕、聊、聒、聠、联、聖(圣)、聗、聙、聛、聜、聝、聘、聟、聩、聡、聢、聣、聤、聥、聦、聭、聱、聪、聲(声)、聧、聬、聸、聺、聻、聽(聴、听)、𦗺。
   以耳作声符的字有:耶、佴、饵、洱、弭、珥、铒。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008-耳-选帖】

    耳 ěr,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耳朵形,隶定为“耳”。本义为耳朵,引申为形状像耳朵的东西、位置在两旁的等,假借为古汉语助词,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辨析】①以“耳”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耳朵有关,大致可分为两类:a.指耳朵或耳朵的形状,如“耽、聃、耵、聍”;b.指听、听觉、声音等,如“闻、聆、聽(听)、聋、聰(聪)、聩、聲(声)、聒”。②以“耳”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ěr:饵、洱、珥、铒∣èr:佴∣mǐ:弭。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008-耳-选帖】

  “鸟语耳中旋,花艳目间明。”这个“耳”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多像一个人耳朵的样子。金文②则更像耳朵了。小篆③则变得不太像耳朵的形状。④是楷书的形体。

  “耳”字的本义就当“耳朵”讲,如《老子》:“五音令人耳聋。”那么《荀子·劝学》中所说的“则四寸耳”,是什么意思呢?多大的耳朵有四寸长?其实这话是说口与耳之间至多有四寸的距离罢了。可见这个“耳”字与“耳朵”之义毫无关系,它在这里是个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

  在古典作品中,我们常会见到“耳顺”一词,如庾信写的《伯母李氏墓志铭》中有这样的话:“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这个“耳顺”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典故。《论语·为政》篇有“六十而耳顺”的话。这是说: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话,都能辨别真伪、分清是非。所以后世人就把“耳顺”作为“六十岁”的代称。所谓“年逾耳顺”,就是年过六十的意思。这跟“年逾花甲”的说法完全一致。

  “耳”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耳”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耳朵”义有关,如“圣”、“取”、“聆”、“聋”、“闻”、“声”等字。

——(左民安《细说汉字》)

 田蕴章书法讲座【008-耳-选帖】




——《王力古汉语字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008-耳-选帖】


 【008-耳-选帖】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6/05/15/001304268.shtml 

 
来源: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