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刚过,每十个人便有9个人有这种病!更恐怖的是许多患者不知道...

 雅博学苑 2018-01-05

刚过十一,北方这几天气温骤降。

听说这几天的早上,

很多人不是被闹钟叫醒的,

而是被硬生生冻醒的!

手脚冰凉?浑身发抖?

可能与身体里的湿气息息相关。

湿气,是现代人健康最大的敌人,

10人里有9人有湿邪潜伏。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那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湿气重?

湿气重首先会反应出来的部位是头部。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时,可呈现头昏,身体困重,浑身不舒适。此外,还会有发热、怕冷怕风,流鼻涕等症状。

关节

当湿气侵蚀到关节的时候,关节也会出现一定的病症,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消化效果

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运化效果,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饭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小便及妇女带下

湿邪还有一个特征也是“趋下”,轻易伤及人的腰以下部位。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特征都相对经典。

舌苔

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态势时就有所表现。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的最为准确。

大便不成形

长期便溏,体内肯定是有湿气在侵蚀。大便后总有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征。

湿气重如何调理?

按摩

可以通过揉按承山穴、阴陵泉、三阴交穴位来达到祛湿气效果。

将红豆和薏米煮成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补心。但是红豆薏米粥忌加大米,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这样就破坏了红豆薏米粥的功效。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将生姜切片加水煮沸或放入热水中浸泡,待水温合适即可泡脚。生姜有解表化湿功效,可以祛风驱寒,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体毛孔张开,同时还能将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缓解风湿关节炎、改善手脚冰凉。

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

与热在一起叫湿热,

与风在一起叫风湿,

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而寒湿是万病之源。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经常在一起喝酒,并吃一些辛辣、油腻、肥厚的饭菜,而这些习惯都容易引起肝脏损伤,导致酒精性肝病,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主要症状:全身乏力、腹胀、厌食、厌油腻、低烧、黄疸等症状,此外患者还有发胖迹象。

冬天里早晚温差较大,而且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骤然变冷,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降低,容易导致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和原有溃疡病的复发。

此外,冬天吃火锅过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尤其是饮酒都会引起胃肠黏膜损伤,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预防措施:注意保暖,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切忌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辛辣食物。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者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老年人、体弱者、吸烟者、婴幼儿最容易被感染。老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甚至危及生命。

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为咽喉痒、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咳嗽、轻度发烧、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容易治愈。普通性感冒如果治疗不当很容易发展成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预防措施: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等,到人员密集、通风不好的场所最好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冬季的儿童腹泻通常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对于此病一般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大多数孩子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严重者很容易发生脱水,或出现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主要症状:前期通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烧、流鼻涕、呕吐,容易被误诊为感冒。随后出现腹泻、呕吐,一天腹泻十多次,严重的甚至腹泻三四十次。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和脱水症状,如果不及时诊治可能危及生命。

治疗措施:及时补充水及电解质。对于轻度腹泻的患儿,可口服足够的液体预防脱水。用米汤500毫升加1.75克盐分次喂服,也可用500毫升白开水加10克白糖加1.75克盐煮开后分次喂服,医院已配制好的口服补液盐给患儿服用更合适。严重患儿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预防措施:冬天家长应该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对孩子的食物要严格把关,餐具及玩具要经常消毒。进食生冷食物要慎重,饭后半小时食用水果为宜。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出血、脑梗塞。冬季由于气温低,引起机体外围的血管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的上升,心脏负荷增加。另外寒冷颤抖,身体耗能产热,心脏耗氧量加大。

发病时表现:突发或持续头晕、头痛、眩晕,肢体活动障碍;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气短,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摔倒、意识不清等症状。

预防对策:要注意保暖,适当活动。规律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控制体重很必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就是这些啦。

最后,天越来越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