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塚敬节腹诊医案选(六):小建中汤腹证

 老计1 2018-01-08


大塚敬节腹诊医案选(六) :

   小建中汤腹证

                大塚敬节 原著  王宁元译


1 患慢性腹膜炎的少女

八岁的少女,因慢性腹膜炎来诊。

该少女自两个月前开始出现精神欠佳、易疲劳,时有轻微腹痛,约有七至十天一直未排便。灌肠后可排出大便,但总是不畅快。小便通畅,食欲略减,但味觉无变化。腹部略膨满并有抵抗,脐周有压痛

投予小建中汤七天量。

服后稍有精神。七天中有两次正常大便,这是二个月来首次正常排便。继服上方七天。面色渐红润,腹部膨满也轻了。再服七天,大便日一次,变得很有规律。又给予七天量。

其后患者未再来诊,但据介绍该患者的人说,该少女现在精神很好,欢蹦乱跳的。

 

2 遗留在腹中的止血钳

二十七岁妇人,一九五〇年一月二十七日初诊。患者于一九四七年八月剖宫产得一子,孩子健康。但后来患者总觉得身体不适。就这样直到一九四九年六月的某一天,突然诉说右下腹疼痛,大夫往诊,诊为阑尾炎,但因症状较轻没有必要手术。可是,疼痛一直不见好转,看过二三名医生,其中某个医生诊为慢性腹膜炎。身体渐渐消瘦,走路时,身体必须向前弯腰才能行走。时有恶寒,不发热。因为精神差,进行胸部X光检查,被指出双肺结核。因此安静休息,但是直到现在仍有腹痛。

初诊时症状如下:

患者消瘦,面色土黄,无光泽,脉沉涩,特别是右脉明显。无恶寒发热,无舌苔,无口渴。食欲一般,大便一天一次,小便次数略多,月经规律。轻微肩凝,左右腹直肌痉挛。从右下腹到脐下压痛,腹部硬如板状。结合胸片检查诊为肺结核,自然就考虑到腹膜炎。但是总觉得不是一种明了的诊断。驱虫剂已服用数次,不认为是蛔虫所致。若必须得到明确诊断的话,只有腹平片检查和再次开腹手术。

但是不管到底是什么病,根据汉方医学的诊断,都可以给予小建中汤治疗。从腹证和脉证考虑,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处方可用。不管能否治愈,先试试看。

这样决定之后,投予小建中汤十日量。把药服完后,患者由母亲陪同来院,诉腹痛十成好了五六成。恢复了精神,面色转现出生机。再给予十日量药物治疗。这次服完药后,感觉右侧大腿根部有些痛,但腹痛消失。腹诊时,腹直肌紧张缓解,全腹有了弹性,营养状态也渐渐好转。又给予了十日量药,此后患者未再来诊。

数月后的一天,患者的母亲带另一初诊患者来院。听她讲,服药后疼痛消失,很有精神,很高兴。可是不久痔疮疼痛,去看外科医生。诊疗时,发现金属性的物件卡在肛门处,稍微切开肛门,取出了发黑生锈的剪刀样东西。自从取出这件东西之后,患者完全恢复了健康。

我想,那不是剪刀,应该是剖宫产手术时使用的止血钳遗留在腹中了,因为小建中汤缓解了腹直肌的紧张,所以止血钳掉了出来。服用小建中汤止痛很有意思,即使这样,钳子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下降至肛门的呢,还是不可思议。如果事先用X光确认一下钳子的位置就好了。

 

3 肠套叠术后引起的肠扭转(节选)

患者为三岁八个月的男孩, 一岁二个月时因肠套叠行开腹术。这次从三个月前开始出现发作性腹痛,伴有呕吐,医师诊为周期性呕吐症。可是,每天腹痛轻重强弱不同,呈持续性。腹痛剧烈时,伴有呕吐,有时达十几次。有时数日只进流食,有时还有腹泻,但没有便秘。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患者渐渐衰弱。所以,在某大学医院就诊时,医生建议再次剖腹探查。

患儿消瘦,面色不佳,非常神经质。腹诊时,总的来说饱满,但是腹胀满的部位不定,上下左右移动。任何部位既无压痛,也无特别的抵抗感。透过腹壁可以看到肠的蠕动不安,不时可听到肠鸣音。食欲尚可,因担心腹痛,只吃粥、豆腐、菠菜等易消化食物。无舌苔、脉沉小。

到目前为止,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常用真武汤、旋复花代赭石汤、大建中汤、理中汤、小建中汤等治疗,但是该患儿用什么方剂治疗好呢?

根据《伤寒论》,该患儿的症状应属于太阴病。

《伤寒论》云:“太阴病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又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另外,根据《金匮要略》的分类,这类患者的症状属于寒证。         

云:“病人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

又云:“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又云:“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

又云:“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从以上诸条论述而认识到,该患者腹中有寒,必须使用温药温之。

首先考虑使用的是大建中汤。从腹痛、肠蠕动失调、呕吐症状考虑的话,也符合大建中汤证。可是,到目前为止,我曾对肠管狭窄引起的蠕动失调使用大建中汤是无效的。像该患儿的腹部膨满应该使用含有芍药的处方,但大建中汤中含有蜀椒,没有芍药。

与之相反,小建中汤中含有大量的芍药。我在《汉方》杂志上报告过关于小建中汤的腹证,明确指出小建中汤证一般认为是腹直肌痉挛,但又不一定限于此,也有腹部软弱无力,肠蠕动失调者。也就是说小建中汤和大建中汤是腹证上非常相似时使用的方剂。所以我首先采用小建中汤治疗。决定用小建中汤治疗时,有如下问题:该患者使用桂枝加芍药汤是否也可以?桂枝加芍药汤和小建中汤的不同之处是胶饴的有无。所以和桂枝加芍药汤证相似,患者进一步衰弱且急迫症状较重者,使用小建中汤为好。还有桂枝加芍药证多呈现浮脉,而该患者脉沉。从这一点上看,我认为小建中汤为好。

小建中汤似乎非常对证,腹痛逐日减轻,二个月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体重增加,恢复了健康的精神状态,肠蠕动失调也看不见了。因病情缓解,服药也就常常中断,有一天突然打电话说昨天吃得过多,从傍晚开始呕吐,整个晚上不断呕吐。我担心是否发生了肠套叠,根据电话的回答,确认腹不痛,不断地想喝水,喝的水全部吐出,尿量少。所以考虑多半为水逆证,没有诊察,予五苓散治疗。用后立刻奏效,一付药后呕吐止。其后转用小建中汤治疗,持续了一个月左右。最近完全恢复了健康,但是饮食过度时,时有腹痛。

因为患者是小儿,所以小建中汤的每日用量为:

桂枝1.5  甘草1.0  大枣1.5  芍药2.0  生姜1.0  胶饴2茶匙

 

4 腹股沟疝(肠疝)

患儿为一岁六个月的男孩,面色苍白,眉间能透过皮肤看到青色细血管,呈虚弱体质。其母亲说,患儿左侧腹股沟疝气,因年幼尚不能手术,待长大些后手术治疗,但还是想看汉方医有无办法。

我投予小建中汤治疗,服用十天,肠未再脱出。为防再发,继续服药二个月。

治疗疝气时,不仅是小建中汤,宜用桂枝加芍药汤的场合也有。但对于乳幼儿,还是选用小建中汤的时候多。

该患儿现在已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了。

 

5 患口吃的少年

患者为八岁的男孩,口吃,由母亲带来看病。削瘦而面色苍白,呈很重的类似神经质的表情。其母亲说患儿挑食厉害,很为难。虽然还只是个孩子,可是从颈项到背部都很紧张强硬,腹诊时触及腹直肌也呈紧张状态。大便一天一次,小便无异常。

从颈项到背部的紧张状态,看上去像葛根汤证,但我考虑该患者为虚证,不宜用含麻黄的方剂攻之,也从腹直肌痉挛这一点考虑,投予了小建中汤。服药三十三天前后,面色转有血色,看上去有胖起来的倾向。并且项背、腹部的肌肉紧张得以舒缓,口吃也减轻了。因为口吃也是一种急迫症状,所以推断是小建中汤起效了。

 

小建中汤为桂枝汤增加芍药的用量,再加胶饴而成。胶饴是将米蒸熟,加入麦芽后糖化而制成的。

建中者,古人指建立中焦之意,这里的中焦是指消化机能而言。

小建中汤类似于桂枝汤和桂枝加芍药汤,了解这类方剂的用法,有助于其临床应用。但小建中汤还有自身的证。

小建中汤对于体质弱的人,特别是小儿多用。但平素体健之人,如果不断勉强劳作而疲惫之时,可以显现出小建中汤证。所以,并不能单以削瘦、面色不好等外观来确定小建中汤证。

小建中汤证,有时可见到腹直肌像两条棒一样绷突于脐两侧也可见到像大建中汤证,全腹部软弱无力,透过腹壁可观察到腹部的蠕动运动

○幼儿患感冒、麻疹、肺炎等疾病时,有时突然诉腹痛,治疗上是使用小建中汤好,还是小柴胡汤好,往往难以确定。这个时候首先小建中汤为好。

○结核性腹膜炎的轻症,如果没有腹水,多为小建中汤证。如果有便秘时,小建中汤可助通便。

○虚弱儿童经常衄血者,可视为小建中汤证。曾用小建中汤止住紫癜病的衄血。

○对于肢冷证出现尿频、尿量多、易疲劳等症状者,也宜选用。

小建中汤证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有很相似之处,两者均可用于时时出现或遗精、或手足倦怠、或口干燥等场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