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访谈】诗心·文心以及来自基础危机的反思——王客访谈

 沁园春春2016 2018-01-09



原创 2018-01-04 陈晓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订阅号


诗心·文心以及来自基础危机的反思——王客访谈


■  访谈记者:陈   晓


嘉 宾 简 介

王  客

又名王方呈,1976年10月出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获“中国美术学院吴茀之造型艺术奖”,同年起任教于温州大学美术学院。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获艺术学硕士学位,201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邱振中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会文书社社员。



王老师您好,请谈谈对这次您的作品参加了上海诗书画印展览的看法。

        对于这次展览,不仅仅是上海市民、艺术界的同道十分关注,全国的书友及媒体都有所期待,包括《书法报》等专业性报刊在前期就做过一些宣传和报道,这使得本次展览的意义非凡。“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展览,从表层来看是一个展览形式上创新,而从展览的核心价值来看,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道统的回归。创新与回归,从门类的多样到精神的统一,对当下的书法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从“旧式”文人的知识结构与文化修养来讲,“诗书画印”往往是一体的。自宋、元以来,如苏轼、米芾、赵孟頫、王冕等,都是典型的具备“诗书画印”的“综合体”文人。所以,作为公共才能的系统性知识的构建,诗书画印有着相互滋养的作用。而且,有意思的是,“诗书画印”中“诗”是排在第一位的,这就决定了这些艺术才能的核心是“诗心”、“文心,而非简单的技艺。

       这次活动在整个书法界的影响毋庸置疑。目前,传统艺术门类往往都置于一种大美术的环境下,通过西方审美习惯来进行理论阐释和作品创作,包括“书画印”也过于强调在视觉上的塑造。这次诗书画印展的举办,作为一种开端,使我们对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理念有所回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性,寻找自我的身份感。

■  宋人旧闻四则   尺寸 120cm×46cm

        当然,从展览的主题和定位上来讲,是不是可以拓展地更宽泛一些。现在,每位作者只能参加一种结合展出的模式,而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作者是“诗书画印”兼修的,具有多重性。作为本次展览的延伸,是不是可以邀请、评选这么一批四种才能兼通的艺术家做个展览,那么,“诗书画印”展览的典型意义就会更大,现实意义也会更突出。


您的作品书法是宋人旧闻四则,有行草、隶、简,格调静雅,传统。篆刻作品古玺风格鲜明,用字、章法奇特而有看头。书法和篆刻之间的关系,您怎么看呢?

我认为,作为一名篆刻家,不深入书法,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篆刻的文字来源于篆书,篆书的文字特点和篆法结构构成了篆刻的基本要素。同时,篆书,或者说古文字中蕴含的“古气”也会提升篆刻的意境。而除了篆书之外,其他书体,比如隶书中的起承转合,线条之间的接合;行草书的韵味,包括线条的枯涩浓淡,涨墨等等,对篆刻技巧的拓展和意境的提升,也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  北国风光


涨墨就好比篆刻中的黏连。

对。这是一种意外之趣。那些结构开放的、趣味更足的篆书,还有行草书,对篆刻印面的线质和空间意味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当然,我觉得这之间是一种意象上的把握,而不是刻意去寻找一一对应的技法,它具有一种向外延伸的拓展性,使篆刻充满了无限可能和创造性。篆刻家需要有这样的视野和意识,因此,我现在把七分时间花在书法上,而三分时间花在篆刻上,力求追寻这种意外之趣。


看您的印,我的感受是古意盎然,有些地方很规矩,但有的地方又很机敏,有一些小的技巧,上海话叫作“鲜头”。能否详细谈谈您的古玺印创作?

       我的定位是古玺印,偏写意。在刻印时,包括线条的质感和残破,黏连,空间的变化,变多少,甚至差几毫米,都会在一个比较精准的掌控之中,就像把刻陈巨来一路的细朱文的那种精准程度用到写意印上。很多人以为刻写意印成功率很低,对线条和印面的把握靠着一股冲劲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篆刻家,他对于看似“放”的印,还是会做到“意料之中”的精准控制。比如用刀方式,在追求线质的变化过程中,用刀的深、浅、角度、力度都在不断地变化,以达到我所要的精准的效果。

■  大禹省四方

         同时,篆刻家对所刻印章的文字内容要有特殊感受力,这又回归到我们刚刚讲的“文心”、“诗心”。使之与印面产生一种互动,也就是文字内容的意境与篆刻风格达成一种契合。所以,我在对印章的处理过程中,尽量体现出一种细腻,委婉的情致,在空间上体现一种咬合,互动。而且,对每方印的处理,根据意境理解的不同驱使自己用不同的技法去表现。比如内容奔放的、颓唐的,放浪不羁的,那么在技法上我就用粗放的、率意去表现;内容静雅的,我就用静态的,雅逸的技法处理,线条也会相对宁静。


您刚刚谈到了篆刻的风格。可以说,八十年代以来,篆刻家艺术视野的开阔和手法多样化前所未有,篆刻艺术再次繁荣。金石简帛文字的大量出土,悄悄改变了篆刻的艺术形态,也对明清文人印产生了冲击。您对此有何见解?

        回顾篆刻史,自元代以来,篆刻的典型代表人物都集中在江浙沪徽一带,从而形成了风格完备“文人印”。也就是说篆刻自秦汉以是匠人的艺术创作,元以后又多了其文人特质。

        前些时间在上海举办了上海首届篆刻大展,徐正濂先生在座谈会上讲到,上海印坛在风格、取法乃至呈现的作品上,相对比较保守。当然,这种保守也反应了对传统文化道统和地域风格的继承。近三十年来,全国的古玺印风兴盛,但在上海,刻古玺印的相对比较少。我是刻古玺印的,算是一个“外来物种”,现在来看这个问题,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在艺术上进行融通,而并非怀着“此长彼消”式的念头。篆刻的两重特征,艺术特征和文人特征,偏颇任意一面都不好。古玺印风,写意印风的产生、兴盛有其时代背景。从客观层面上讲,大美术环境下艺术审美的准则和判断标准发生了改变;从主观层面上讲,我们更青睐于视觉冲击力强,刺激的,开放式的艺术作品。但一味追求这种过激的艺术理念,往往会造成 “诗心”、“文心”不够,丧失文化道统。相反,过于强调文人特征,就会淡化、忽视艺术特征的开拓,视觉形式的自觉,容易成为书画艺术的附庸。所以,我们年轻一辈都面临着如何重塑自我,在原本的艺术基准上,吸取其他的艺术特征以达至融通的境界。

■   晨夕无间

        要强调的一点是,今天,当回望和检验这三十年间席卷全国、声势浩大的大写意印风的洪流,我们会隐约能感受到这种注重放逸、强调形式、突出刀感的印风其来之于基础的危机。在匆忙表达畅快之中,古意深沉不断被稀释,一些借写意之名掩盖技法不周全的作品,更显空洞荒率。所以,基于一种反思的立场,回望与追寻传统文化道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海刻古玺印的现在已经多起来了。

        对,我一直在关注。当然,这种风格的自觉还需要强化,要有一批人有意识地进行风格自觉。这并不是盲目地跟从,而是要真正地艺术规律。对这个时代所出现的“新”的艺术元素,要敏感,甚至要有引领的意识,要敏锐地把握这种变化,不能过分地守旧。

■   无事小神仙(连款)

       上海本身具有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这种积淀具有自我传承的惯性,不可能简单地跟从时风,如何适宜地打破这种惯性,注入一些新的东西,使之协调,这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工稳印,其实有些已经落入匠气,缺少了一些文气,这就和刚才我们所讲的写意印、古玺印缺少文人特征一样,都存在来自基础的危机。这个“基础”的危机,实际上就来自于书法,在于诗文、画,在于传统道统。所以,年轻的篆刻家应该要有一种使命感,不管站在哪一种风格的基础上,都会面临如何传承传统和风格自觉的矛盾。


目前您在高校担任书法篆刻专业的教师。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我们这次诗书画印展对书法篆刻家的期望是一致的。能否谈谈您对高校书法篆刻专业建设的一些看法?

        我们说青年艺术家的成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我这样艺术院校科班出生的学科教育模式;另一种是私塾式的社会教育模式,也就是传统的师徒相授。目前来说,很多的年轻一代成长在各大美院的书法、绘画艺术专业中,这批学生对艺术的视觉性和创造性有着敏锐的触觉和更多的尝试,作品的表现力强,夺人眼球。但恰恰所缺的,是千年来不曾间断的文化道统的滋养,以及对“诗心”文化的追仰。因此,这次展览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意义更为重大,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是我们艺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同时,科班教育是传统师徒相授的重要补充。这几年上海的艺术专业高校建设不断完善,发展,上海市书协与书法篆刻艺术专业的院校合作,对接密切,成绩斐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高校的书法篆刻专业艺术人才会对上海青年书法队伍有一个很好的补充。上海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上海市书协近些年来的工作吸引了大批外来优秀的艺术人才,这也预示着一种新的可能性,不单单是人才队伍结构的改变,甚至会使艺术风格产生多样化,整个艺术前景会有新的变化。


往期回顾


【聚焦】书法家不能只会写字

【系列访谈】青年书画家要多读书、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韩天衡先生访谈

【系列访谈】倡导诗书画“三绝”、“四全”,是为了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徐建融先生访谈

【系列访谈】修养之旅——上海书法家诗书画印作品展观众访谈

【系列访谈】书画同源,哲思之辩——王复耕先生访谈

【系列访谈】修养之旅·上海书法家诗书画印作品展评审感言

【修养之旅·连载】诗文书法作品之一

【修养之旅·连载】诗文书法作品之二

【修养之旅·连载】诗文书法作品之三

【修养之旅·连载】书法国画特邀和入展作品

【修养之旅·连载】书法篆刻特邀和入展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