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

 老刘tdrhg 2018-01-09


教学目的:

1. 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2. 正确认识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社会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3. 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认识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难点

别里科夫的典型意义。

教学时间

1-2课时

 

一、导语设计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陈显荣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不要拼命摇,照样能解汗。

           同学们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掌柜”啊?

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仅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他相似。诗人“幽他一默”是希望这些人思想解放一点,别老捧着那本老皇历不放。诗人对老掌柜的典型心态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一句,令人叫绝。从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害怕新事物这一点上,我们会想起好多好多的人和事。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契诃夫,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是亨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带阁楼的房子》,剧本《樱桃园》等。28岁时,俄国科学院授予他“普希金奖”,他成了全俄红极一时,最具盛名的作家。有人评价契诃夫“只用一个词就可创造一个形象”。这句话道出了他在语言文学上的高深造诣。

2、背景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全国,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加紧,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享受不到起码的民主权利。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别里科夫这种人就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产生的。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了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套子。

板书:别里科夫这个人

第二部分:集中写了别里科夫的婚事。

第三部分:介绍别里科夫的死。

三、分析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翻看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画面中人物和周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和谐的地方?

    在夏天穿着厚厚的棉外套。

    在晴朗的日子里拿着雨伞,穿着雨靴。

2、如果我们在炎热的夏天,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遇见这样一个人,你会认为这是一个什么人?

  怪人、病人、精神病人。

3、假设一下,你就是一名医生,正在给病人会诊,请你们动手为别里科夫会诊一下,并填写一张病历表。

姓名

别里科夫

性别

年龄

不详

职业

教师

婚姻

未婚

症状

六神不安、脸色苍白、垂头丧气、唉声叹气、战战兢兢

病因

现实生活的刺激和惊吓

病源

沙皇专制制度、封建思想、奴性

病害

辖制了别人,葬送了自己,阻挡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教师点评填表情况

在“年龄”一栏里,这位同学填写的是“不详”,其实在原著里,作者告诉我们,他已经四十多岁。

职业是教师,没错,具体说是教什么的?

教希腊文中的古代汉语。

为什么说他教的古代汉语也就是雨鞋和雨伞?

古代汉语对别里科夫而言,正好可以用来逃避现实,不接触生活中的新事物。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可见这里的古代汉语也正如他穿的棉大衣、雨鞋一样是一个套子。

再看“症状”一栏,

这位同学把第一段里对于别里科夫穿着、出行的描写如实地抄录下来,这样写简不简洁?

不简洁。

这一栏可以怎样做到简洁?

   可以填写这样一些词:六神不安、脸色苍白、垂头丧气、唉声叹气。我们还可以从课文里寻找关键词作为答案。这里最关键的一个词是什么?

恐惧、害怕、战战兢兢。

别里科夫为什么总是战战兢兢呢?

现实生活的刺激和惊吓。

这位同学用了“封建思想”一词,可不可以呢?

用课文的语句更好。“现实生活的刺激和惊吓”是他“战战兢兢”的直接原因。“封建思想”是他战战兢兢的根本原因,可归为“病源”一栏里。

具有“封建思想”的人往往保守、愚昧,对于别里科夫而言,他骨子里有一种什么性格?请同学们看看第2段,别里科夫对政府公文和告示有什么反应?

政府的告示和报纸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

由此可见,别里科夫什么心理?

保守、唯上,封建意识极其浓厚。

我们学过鲁迅的作品,鲁迅的小说往往取材病态社会里病态的人,将病苦揭示出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喜欢批判国民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在别里科夫身上也存在,那么你们可以从中看出别里科夫骨子里的什么性格呢?

奴性。

奴性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长期的封建高压统治在国民身上造成了奴性心理,这种奴性心理让别里科夫战战兢兢,对新事物的禁令盲目附和,这两者是别里科夫恐惧病的病根所在。

 

从上面的病历表上我们发现别里科夫是一个病态的人,可是这个人居然差点结了婚,是他自愿的吗?

不是。别里科夫是在别人的撮合、怂恿、游说下,决定结婚的。

课文连用了三个词,这三个词作何解释,你能说说吗?

   “摄合”就是别人介绍,让他和华连卡谈恋爱,“怂恿”说明别里科夫不愿意,迫不得已和华连卡谈恋爱,“游说”是别人再三撮合,苦口婆心才将他说动了。

    最终他怎样了?      决定结婚。

这前面还有句话是怎么说的?    别里科夫昏了头。

“昏了头”才决定结婚,从这些词里我们可以品味到什么呢?

别里科夫是一个病态的人,这个病态的人将正常的男婚女嫁也看成不合常理的事。

他决定结婚了,但他遇到了什么乱子,让他的婚事吹了?

教师巡视指导。

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弄得别里科夫难堪极了。其次是华连卡姐弟骑自行车气得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最后,别里科夫找柯瓦连科谈话,柯瓦连科生气将他推下了楼梯。

如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可以归纳为几个乱子?

漫画事件、骑车事件、争吵事件。

    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争吵,柯瓦连科一推,华连卡一笑,最终结束了别里科夫短暂的一生。这个套中人最终套进了棺材,永久性地套住了。由此可看出套子有什么危害?

葬送了幸福,葬送了生命。

教师在病历表一栏板书“葬送了生命”。

这种套子不仅套住了自己,它还套住了别人。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如何写这种套子套住别人的。

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

在这种辖制之下,全城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 。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别里科夫不是校长,不是沙皇政府要员,怎会辖制整个中学,甚至辖制全城呢?

1: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别里科夫式的人物。

2:因为别里科夫是沙皇政府的走狗,他会向政府告密。

3:因为人们胆小,害怕触犯当局。

4:因为别里科夫依附沙皇政府,自愿充当走狗,人们怕别里科夫,归根结底是怕沙皇政府。

5:联系时代背景看,当时沙俄政府岌岌可危,革命风暴正在酝酿之中,沙皇为了维护自身的统制,采用暴力手段镇压人民,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而别里科夫就是沙皇政府忠实的卫道士,所以全城的人都怕他,受他辖制。

所以我们在“病害”这一栏里还可以加上一条:辖制了别人。正因这种人束缚了自己,辖制了别人,所以最终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

别里科夫死了,大家有什么反应?

大快人心,人们从心里感到自由。

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呢?

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为什么还会有很多套中人存在呢?

因为沙俄专制制度还未消失,因此,套中人也不会消失。沙俄专制的社会是滋生套中人的土壤。

由此可见,人是社会的产物,病态的人、畸形的人是畸形社会的产儿,我们若想生活中少一些甚至完全消失套中人,我们只有起来抗争,推翻这种专制制度,我们才能正常、健康地生活,才可以得到宝贵的自由。

 

四、拓展训练 一个别里科夫死了,可还有更多的别里科夫活着。这个人不只是活在19世纪,他还活在21世纪,甚至还会活在下一个世纪。他也不只是活在俄罗斯,他还有可能活在中国,甚至世界各地。那么你还见过哪些套中人?师:我们可以先想一想文学作品里,学过的课文里有没有。

1:鲁四老爷。祝福》里的鲁四老爷,满口仁义道德,宣扬礼教,但他却用封建礼教的枷锁辖制了祥林嫂,最终让她在风雪之夜寂然死去。还有呢?

2:范进。《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又将自己装进了什么样的套子?范进一心想中举做官,他将自己装进了科举做官的套子里。

同学们说了文学作品中的套中人和他们精神上的套子。那我们身边有没有套中人呢?

                                                                             

一个别里科夫就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弱点。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人的功劳——契诃夫。让我们感谢契诃夫,是他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我,认识身边的人。也感谢同学们让我从套子里探出头来,和大家一起呼吸自由的空气。

 

五、讨论课文中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 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讽刺以外,作者还用了一些传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