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周语文丨送你“阅读六件套”,素养与考试双赢没那么难

 李占强hrul0oi6 2018-01-09


周一(其他学科) 周二(语文)

周三(数学)丨周四(英语)

周五(班主任)丨周六(微周刊)丨周日(好文精选)




名著阅读很重要,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然而在实践中,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去阅读,大部分仍处于“读一读”的状态。

那么,该如何引领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深耕”?十几年来,我尝试根据“元阅读”认知策略,指导学生调节阅读过程,实践中慢慢总结出“六步深耕法”,在区域阅读推进中得到广大老师的直接沿用,效果不错。



“荐读”——深耕第一步


“课标”推荐了一些名著,2017年秋季全国统一使用的“统编本”教材每册也有“名著导读”,但这似乎不能满足学生“精神发育”的需要。因此,“深耕”的第一步还是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从“荐读”(“推荐读物”简称)开始吧!我们设计了以下表格,进行元阅读能力的前测,了解学生的元阅读能力,为“荐读”寻找“学情”。

《元阅读知识调查表》

1.请列出你在小学读过的文学作品五部。


2.你喜欢哪一类的文学作品?


3.你通常在什么时间阅读?


4.你在阅读过程中作批注吗?读后感呢?


5.进入初中了,列出你最想读的作品十部。


童真式阅读的心理、青春式阅读心理、应试式阅读心理、快餐式阅读心理……根据“学情”“荐读”,我们直面学生不同阅读兴趣和爱好,这是初中三年能否持续阅读的关键。

当然,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

一是“课标”已经推荐了哪些?

二是本地中考有哪些是“必读书目(篇目)”?

三是学校生源结构是怎样的?

四是推荐的这些作品是否有足够的“营养”,能否保证学生“营养均衡”?

五是推荐多少本为宜,三年如何读完?

基于以上几点,实践中,我们在“课标”“建议”的基础上推荐了100本名著,来落实“读什么”的问题。

推荐部分书目

这100部名著,分为“精读书目16部”“泛读书目34部”“浏览书目”50部,题材涵盖“小说与戏剧”“散文与随笔”“古籍与古典”“心理与励志”“历史与文化”五大类。

其中“精读书目16部”分成六个学期,每学期三部(九年级下学期一部),期中前读一部、期末再读一部、寒(暑)假读一部。

“精读”书目是列入学期课程计划的,是“深耕”的对象,并体现在各次考试中。“泛读”也是必读书目,安排在假期阅读;“浏览”是为一部分文学爱好者准备的“营养大餐”。我们每年还会根据当年出版市场与阅读现状对于推荐的书目进行“升级”。


“导赏”——深耕第二步


学生拿到一本名著,如何让他拥有持久的兴趣,又如何策略性地去读,读前的指导就十分必要。限于课时,所有名著都来一次导读难以实现,但我至少会具体指导精读书目。

有时候直接凭借苏教版教材中“名著导读”章节,更多时候我也设计一些“导赏”课。

比如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首先回忆与文章有关的知识,使头脑中储存的已有知识被激活,处于备用状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写作意图等,如果发现自己头脑中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别人补充这些知识。

内容上,导赏课一般包括整本书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段赏析、名家评点等环节。

方法上,一要紧扣名著各种特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科普作品,不同体裁的作品阅读方法不尽相同。

比如,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时,必须引导其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讲述书中故事、评价书中人物和作品思想价值的读书方法,培养继续使用读相关资料理解作品的读书方法,评价书中人物品质、评价人物根据内容谈谈自己生活感受的读书方法。

二要借名家名言或精辟语言推介。

许多名著都有名人名家或民间俗语做过评价,可以利用这些名人名家的名言来给学生引荐,因为名人效应,这个方法应该见效很快。比如,可以借卢梭的话“每一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它”来指导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

三是利用名著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获取感觉。

名著里面不乏精彩片段,出彩的片段层叠不断,可据此吸引学生走进阅读名著。比如,指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就可以将“筑路”一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钢铁”的炼成。

四是用教材名篇之“点”带动相关名著之“面”。

课堂教学有很多名著的选读,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全部。

比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就可以引出名著《朝花夕拾》中鲁迅所写的其他故事的阅读。

从阅读时段来看,“导赏课”可以是“前(阅读前)导赏课”“中导赏课”“后导赏课”,根据学生在不同的阅读时段,选择合适的“导赏”内容。这种“深耕”,即是一种“点燃”,又是一种“指路”,完成阅读的“表层加工”,是老师作用的主要体现。


“活动”——深耕第三步


阅读疲乏、畏难和依赖心理,是阅读教学必须面对的三大难题。改变的策略有哪一些呢?我的做法是,开展各种样式的读书交流等活动。

常规的活动有读书会名著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主题演讲等。尤其是读书会更为常态。

以我们学校为例,学生对于开展的16部“精读书目”读书,采用电视节目“一站到底”的方式,通常分“全书概貌”“必答题”“抢答题”“情节表演题”四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最后决出前三甲。同时,学校在每年阅读节(4月23日)还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与阅读相关联的活动,一时阅读氛围浓得化不开。

丰富的阅读活动


近年,我们名著阅读的活动从教室走进了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文化景点:“增华阁”里读经典;“北固山”上吟诗词;“文心苑”中辩话题;“米芾园”里写诗文;“赛珍珠馆”听回音;“芙蓉楼”边话传说;“梦溪园”里谈梦想。镇江,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风景已为孩子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我们的任务是领着他们,走进去,演绎精彩。

如果说“导赏”是老师把学生引到水草丰茂的草地;各种读书“交流”则是让学生在草地上沐浴阳光、沐浴营养、沐浴成长。



“读后”——深耕第四步


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后,接下来就是“怎么读”。

双休日、寒暑假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黄金期”,我们每次都会布置写读后感,还根据章节随文批注。学期中则用“名著阅读反馈表”紧盯阅读过程。

“反馈表”每周一上交检查,是一周的阅读情况反馈,每周阅读底线目标为50页,每学期按20周算,就有1000页,三部名著的样子。“反馈表”主要有三栏,一是“概述”,记录本周阅读的主要内容;二是“反思”,每次500字左右,或感悟、或鉴赏;三是“探究”,是一些思考题。

阅读反馈表

概述

反思

探究

这是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深耕措施,但里面却大有讲究,一来控制了阅读的节奏,有的孩子喜欢囫囵吞枣,一天就能读完一部名著,还很得意。但这不是精读的法子,我们将一部名著分成若干次,每次规定相应的章节,也切合了他们的“时间宝贵”的现实。当然,有些孩子在精读的同时,还会有泛读的名著,这也是我们提倡的。

第二,从反馈表的栏目设定来看,就是在引导名著精读的深耕办法,“概述”是回忆性质,更是一种提炼。“反思”是一种“读后感”,我们要求每篇的读后感不少于500字,并由四个部分组成——引(引用阅读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议(对此部分展开议论)、联(联系自己或社会的实际)、结(进行小结,批评、劝勉、鼓励等)。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不是读完了整本书的读后感,而是读完某一部分的读后感,这样就便于从细部入手,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第四,有人说,最好的作文课是阅读课。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在微信公众号中推出好的“读后”。每学期,我们都会出一本《班级读后感荟萃》,有效、持续保持孩子们“深耕”的热情。



“训练”——深耕第五步


既然“读一读”不是精读,那么怎样才算是精读?

整本书读完后,至少这几个方面你得识记、理解:

一是名著常识,包括书名、作者及其朝代(国别)等。

二是从整体上把握并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可借助“目录”“前言”“说明”“导读”等内容进行复习。

三是把握重点人物性格特点,理解重点章节、语段,熟悉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特点及其人物间的关系等。

按照镇江市阅读能力测评和中考名著阅读的要求,对于精读的作品常见题型一般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感悟评点类等。毋庸讳言,名著精读从方法的层面是需要有一些训练题加以引导的,不仅是应试,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如何精读。

如,孩子们读《西游记》“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一节,我们安排了这样三道思考题:

1.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

2.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3.孙悟空、罗刹女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三道题,分别需要孩子们去细读、精思、鉴赏才能完成。这样的阅读属于深度阅读,长期的训练,恐怕无需出示训练题,也能在阅读过程中完成类似的深度思考,从而真正做到阅读的“深耕”。

除了阅读过程中,针对相应章节有适量思考题(附印在“名著阅读反馈表”“探究”栏目里),整本书读完后,还有一张讲义,供孩子们整体把握所读名著。




“评价”——深耕第六步


名著阅读是一门课程,课程是需要评价的。镇江市“阅读能力测评”是终极性评价,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各种形式的“过程评价”。

为了实现让学生有持续的阅读热情并掌握阅读技巧,我们不断满足其言说欲和发表欲。

比如,在课前推出“1分钟演讲”,每节课前五分钟四人一组,每人1分钟,每轮的主题可以不一样,但必须与阅读相关,如,“我最喜爱的一部名著”,还有“我的阅读方法”“我喜爱的一位文学形象”“我喜爱的一位文学大家”“我与《水浒传》”等等。

我们还有“发表”的渠道,一份文学小报——《行舟文苑》(我们文学社名称叫“行舟文学社”),每月出版一次,每份8篇作品,分为四个主题板块:“梦溪思考”“芙蓉真情”“行舟山水”“遐思天空”。


《行舟文苑》

学期结束时,请孩子们写一篇学期读后感,可以分享一部作品、也可以分享一批作品、还可以分享读书方法。如,本学期32位学生,一个不少,4万多字,结集成《行舟书海》(一),并作为“《行舟文苑》增刊”发放给每一位学生。

除此外,前文所言“阅读反馈表”中也有评价。这些评价涵盖了阅读量、阅读能力、阅读成果、阅读习惯等多个方面,我们将数值汇总到“积分表”,200分以上为“船长”、180~199分为“大副”、160~179分为“水手长”、100~159分为“水手”,每学期,孩子们不仅能得到一些小奖品,还能获得一枚镌刻“船长”字样的奖章哦!

三年下来,五枚“船长”以上换得“阅读贵族”勋章(两枚“大副”或三枚“水手长”相当于一枚“船长”);四枚“船长”换得“阅读准贵族”勋章;三枚“船长”换得“阅读骑士”勋章;两枚“船长”换得“阅读准骑士”勋章。以上勋章在“毕业典礼”上由校长颁发。

积极、有效、适时、科学的阅读评价不仅考察学生实现阅读学习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阅读学习,激励学生更好地阅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荐读”“导赏”“活动”“读后”“训练”“评价”,六种名著阅读的“深耕”之法,我们亲切地称之为“阅读六件套”。其实,大家都能做,只要我们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走得再远,也是在自己的监狱里;读书,是唯一能越狱的办法。



作者丨王益民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图片丨花瓣网

编辑丨田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