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虚手麻,阳虚脚凉!养血救阳气,千年古方再不传承就晚了

 儒学家风 2018-01-10

列位看官,昨天,我们为您刊发了《脾胃不转,百病蜂起!千年古方转动“生命之轴”,功劳太大》这篇小小文说,介绍了张仲景和他的半夏泻心汤,是如何救世人于水火的故事,受到广大网友的好评。今天,我们继续说张仲景。他的故事,以及他所创制的中医理法方药,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而且越说越令人感动。



正如昨天所述,张仲景生活的年代,是朝纲废弛、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惨烈年代。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饥寒交迫,受尽了病痛的折磨。因此,当仲景先师医名远播之际,他每到一处,都有太多的病家翘首以待,盼望能借此摆脱折磨。

对此,张仲景怎么办?他只能以最大的能力,满足天下苍生。

累一点,不怕。最怕的是,一边劳累,一边心痛。



为什么心痛?原来,每当诊脉之际,仲景就会发现,他们的手,是冰凉冰凉的,凉得有些刺骨。而他们最大的诉求,恰恰就是手足不温,发麻冷痛,以及腰部、腿部、肩部、关节处等等那刺骨的疼痛。看看舌头,舌淡苔白。看看脉象,沉细,或者细而欲绝。

这样的景象,令悲天悯人的张仲景十分心痛:“百姓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要遭此劫难”?!

张仲景不是神仙。他没有扭转乾坤之力。他只是一名医生,只能想办法,把百姓的痛苦,降至最低。

那就认真看病吧。张仲景一边看病,总是在不停地观察和总结。他发现,这些人之在手足冷痛、麻木、关节痛处之外,普遍都有一个问题,这就是血虚。这一点,从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细就能看出来。



问题是不是出在血虚二字的身上?

聪慧的张仲景,将目光投向远方,苦苦思索,似有所悟。

是的。问题,就出在血虚上。

看官须知,血是濡养周身的关键。阳气要想疏布于四肢,必然要借助血液。这就是所谓“血含阳气”。如果一个人血虚,血液不能濡养周身,那么阳气必然不能达于四末。在此基础上,加上天寒地冻,寒邪外侵,寒凝经脉。这就出现了血虚寒凝,阳气更加不得疏布。等待患者的,只有无尽的麻木、疼痛、发凉。

所以,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散寒、养血,使得阳气通畅。这就是所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想到这里,张仲景提笔写下了一首方剂。这就是辉耀千古、救了无数人的当归四逆汤。组方如下——

当归9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甘草6克,通草6克(这里的通草,即木通),大枣8枚。水煎服。这样的用量,参考自《中医方剂学》教材。

这张当归四逆汤,在中医方剂世界里,是十分有名气的。在中医教科书里面,它作为温里剂中的代表,是要被着重介绍的。为医者,如果不知这当归四逆汤,显然是不合格的。

这张方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说起来也不复杂。





首先,问题的根源出在血虚上面。所以,用当归和芍药来养血。当归养血活血,入心肾二经。芍药,养肝、敛阴、合营,入肝经。肝主血。两者配合,可以养肝血,充血脉。





再看,这里有桂枝和细辛。桂枝,能温经散寒以通脉。细辛,同样有散寒的功效。两者配合,通达表里,可以将寒邪散开,令阳气恢复。

到这里,血虚和寒凝这两大问题,基本都解决了。

接着,仲景不假思索,填上一味药,乃是通草。这里的通草,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木通。木通可以通利经脉,让血的通行更加顺畅,让阳气的恢复更加快速。这是锦上添花的一笔。



到这里,仲景忽然眉头一皱。他发现,桂枝和细辛未免辛燥。这类药容易伤阴血。而患者恰恰有血虚的问题在。怎么办?它重用大枣。大枣可以健脾养血,不但缓和了桂枝和细辛的燥性,同时还配合当归白芍,加强养血的功效。



写到这里,仲景长舒一口气,露出了微笑。

那么,这张方子到底有没有效果,价值几何呢?有效果,也有价值。否则,它不会流传千年。事实证明,遇见这血虚寒凝、经脉不利、证见手足冷痛、发麻、关节疼痛、脉沉细或者细而欲绝的人,用上这张方,往往可以药到病除。那些一年四季肢体冷痛的人,从此有了救星。现代医学所说的雷诺氏病、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月经不调、痛经、疝气、不孕、脑供血不足等疾病,都有用到它的机会。当代中医临床家,用它治疗寒痹、下肢麻痛、阳痿、胃部冷同、半身不遂、闭经痛经等,症属血虚寒厥的,往往效如桴鼓。

张仲景的当归四逆汤,是世人摆脱病痛的一把金钥匙。仲景逝去千余年,而这张良方却世代相传。我们每一次应用,似乎都欠了仲景的一份人情。



可是,大医是不会讨还人情的。他那一颗济世的心,铸就了甘于奉献的灵魂。这正是他,以及中华传统医学的伟大之处。

文中方剂,看官需要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以求万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